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拉萨,很多年轻人称呼他为"赤驮日老师",他总是应允着。他告诉记者,事实上,赤驮日非他本名,那是一个古老的名字,是远到吐蕃赞普时期最著名的七贤士一员,名曰赤驮日,一个在藏族历史中稀少关注的与经商有关的人物。他说:"我想成为今时藏族的赤驮日,并愿为此倾注毕生的心血!"他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是西藏"我和书"连锁书店的创立者。他的名字叫土旦平措,而他更喜欢人们称呼他为赤驮日。因为他相信,自己终将成为今时西藏的赤驮日。  相似文献   

2.
备选封面     
正波密古称"博窝",藏文意思为祖先。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的波密曾长期脱离西藏地方政府管理,成为藏东南相对独立的一个王国。一部波密古代文明史,便是一部千年藏族部落史。藏王聂赤赞普故里、神秘的嘎朗王朝、独特的山水风景,孕育了波密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3.
法成是公元八九世纪之间生活在敦煌地区的一位藏族翻译家和佛教学者。他精通藏、汉、梵文,在藏汉文佛经互译方面成绩斐然,同时,也为促进藏汉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法成出生于后藏达那地方(今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境内)的管氏家族,所以又称管·法成。据藏文史书记载,吐蕃所属的61个千户所里,管氏家族就占了两个,可见其家族势力之大。另外,管氏家族还产生过多位声名显赫的吐蕃地方政权权贵及才华横溢的学者,其中管·雅琼是吐蕃第36代赞普都松芒保结(676~704)时的大臣之一;成书于15世纪的藏族历史名著《青史》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藏族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是作为天神之子通过一条天梯下凡来的。他降临人间后,在一座山脊下被牧人看见。牧人问他从何处来,他闭口不语,以手指天。霎时间,天上的白云翻卷致意,地面的山峦摇身叩拜。众牧人见他相貌  相似文献   

5.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  相似文献   

6.
琼结寻古     
正琼结,地处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素有"吐蕃故里"之称,是藏源文化山南的中心地带。在琼结寻古,三千年前的邦嘎遗址揭开了西藏文明的曙光,琼结河谷绵延着吐蕃王朝的源头,历代赞普王陵成为吐蕃历史的动脉,金珠村的"百""甲江"是仪式音乐的活化石。多位国内顶尖的史学专家和作家,则带来各自领域对于吐蕃故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史料看,聂赤赞普其人是本教史与佛教史共认的藏族首任赞普,其时是藏族民俗文化初步形成的早期形态。从内容可知,其程度较之洞穴为居的“猴子洞”时期大为发展了,较严格地说包括民俗在内的吐蕃文明当始于此时。从藏族民俗角度看,其许多内容即在此时出现或定型。如果可以借用“模式”这个词,不妨称之为“模式化”时期的开始,此时也正是吐蕃处于“十二小邦”割据式的部落联盟时期。各地已有“邦国”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天上拉萨     
姜岭 《旅游》2015,(5):78-81
拉萨,历史上又称"惹萨"、"逻些",藏语意为"圣地"。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冈底斯山南麓,平均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东接林芝,北依那曲,西连日喀则,南眺山南,面积2.95万平方公里,约为北京的2倍,下辖城关、堆龙德庆、当雄、尼木、曲水、达孜、墨竹工卡、林周等七县一区,常住人口约80万。拉萨是一座圣城,藏族民间谚语"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与北京民谚"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正式迁都拉萨,使拉萨城拥有了1300多年的建城  相似文献   

9.
据老人们讲,藏族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一千多年。依据《汉藏史籍》的记载,藏族饮茶的历史始于吐蕃第37代赞普都松芒波结执政时期(公元676-704)。  相似文献   

10.
正公元633年,藏族的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定都拉萨,建立拉萨城池。同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四方势力,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千年历史,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藏民族灿烂的文化图景当中。对于藏民族来讲,传承和传说的故事千千万万。当人们想弄清楚一个问题时,自然而然会从老辈那儿找到一些动听的故事。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藏民族是一个非常喜欢听故事,也非常喜欢讲故事,更重要的是非常相信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文史天地》2010,(12):19-24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批藏族战士、中国共产党第一批藏族党员、新中国第一位藏族政协委员和第一个藏族自治区主席,天宝在推进西藏的和平解放过程中与他的川籍同乡、著名佛教宗师格达活佛由相识到相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格达活佛为了西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情谊在西藏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2.
吕志祥  刘嘉尧 《攀登》2010,29(3):96-99
我国藏族聚居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其生态法治不仅需要先进的立法技术支持,更需要发掘藏族传统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尤其是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规律等理性因素,这对解决当代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中的"高原反应"与内在伦理支持的缺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形成藏族聚居区传统生态文明与生态法治建设的深层脉动,才能真正解决其生态法治问题的"病源",构建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进而维护藏族聚居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独一味生长于海拔2700-4500m的高原或高山上,被藏人称为"巴拉努努",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藏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独一味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历史。就是这独一味的药草在藏区海拔4500米的高原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士兵被拦路抢马的人用枪射中了大腿,在辽阔的草原上无力呼救,自知性命难保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保留身为军人的自尊,他冒出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士兵强忍着剧痛,艰难地起身觅枪。  相似文献   

14.
藏族哈达文化巴桑罗布哈达是我们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物,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而献哈达这一礼仪开始出现于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时。八思巴是藏族历史上的著名伟人,特别是在元朝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于1253年随其伯父萨迦班...  相似文献   

15.
文明独特的民俗,它是蕴涵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哈达民俗也是如此。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丧葬嫁娶,迎送庆贺,祈福禳灾,求助致谢等红白喜事均需使用哈达,不可或缺。以白色哈达来表示藏族人民的纯洁无瑕的诚意和美好的祝愿。 一、尚白心态及哈达的演变 据传,公元一世纪,赞普(藏王)布德贡杰摄政时期,笨波教祖师的后裔有个叫春辛白堆坚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亚运村藏学研究中心的科研大楼里,常常出入着一个瘦小精干,朴素平凡,却极奇聪慧的藏族青年学者,他就是我们要介绍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的副研究员熊文彬。熊文彬(云丹嘉措),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少数民族美术史专业博士,是继知名度已经很高的格勒博士之后的第二位藏族博士。从阿坝藏区到首都北京1967年秋,熊文彬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一个藏族农家,在家乡读完高中后,于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藏族语言文学系,1986年毕业后继续在中央民族大学“藏族古代文献”研究生班深造,1989年获藏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藏戏     
《中国西藏》2014,(1):92-92
藏戏,藏语意为"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剧种。藏戏表演艺术家被称为"拉姆娃",意为"藏戏之人"。关于藏戏的起源,从15世纪起,噶举派的著名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虽经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  相似文献   

18.
说起土登彭措,第一次见到他的十有九人都对他产生过一种错觉感,从他的外表特征和衣着,特别是听到他那口流利的外语后,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他不是一个“正宗老外”,更没有人相信他是从甘孜州德格县八邦乡上八马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走出来的地道康巴娃。土登彭措在当今国际藏学界能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藏学家。他在近16年里一直坚持不懈地研究藏族历史、藏医以及天文历算等,并取得了较好成就。他已出版了9部个人专著,先后10余次到国外讲学、出席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9.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桑烟不仅对凡人有清香舒适之感,而且对诸神之殿堂也起芳香作用。 据藏族文献记述,桑之产生与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格萨尔和吐蕃国君牟尼赞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那优美遥远的传说中,四方妖魔在人间到处横行、残害百姓,天神为拯救人间,将俊美无敌的天神之子格萨尔投生到妖魔作乱的人间。这位英雄神子降世后,发动了降魔灭妖、抑强扶弱的频繁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一个祥云满天、万道金光的晨时,格萨尔召集了他的精锐将士、总管臣民,然后面对众人朗朗唱道:“无人神灵保佑谁,无神万事皆逆…  相似文献   

20.
正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卢旭谈起拉萨藏族首饰的特点时说:在西藏,玛瑙、松石、蜜蜡、珊瑚、贝壳、纯银、藏银等都是藏饰的主要制作原料,取自于大自然。不过,拉萨装饰相对简单,不求繁杂和堆砌感,头发梳成展翅样式,头戴"巴珠",胸前佩"嘎乌",审美典雅端庄,拉萨贵族女性的装饰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从藏饰的材质、图案来看,多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带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