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当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并立即对已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血腥大屠杀时,中国的新闻传媒却没有一篇及时的报道与评论。  相似文献   

2.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已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实施数十天的血腥大屠杀。——这是不容抹杀的铁的事实,不仅由亲见亲闻的西方记者与西方侨民向世界进行广泛的揭露,有身受其害的数十万难民幸存者向中外作了血淋淋的控诉,日本  相似文献   

3.
经盛鸿 《铁军》2023,(12):21-22
<正>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了南京,企图以武力与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征服中国人民,以建立长久的、稳固的殖民统治。然而,历史惩罚与嘲弄了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善良的南京人民面对侵略者的枪口与屠刀,不屈不挠,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英勇反抗斗争。南京市民面对屠刀一批批倒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对战俘与南京市民进行40余日的血腥大屠杀与强奸、抢劫、焚烧,使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4.
经盛鸿 《百年潮》2009,(5):62-67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立即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与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疯狂的血腥屠杀,伴之以抢劫、强奸、焚烧.日军的恐怖暴行持续了6周,南京城成了一座人间的"活地狱".日军为了掩盖其惨无人道的屠戮,避免引起国际国内民众的抗议,用大量的图片精心"制造"南京"祥和"景象.  相似文献   

5.
经盛鸿 《铁军》2017,(11):12-14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对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随后,日军在南京建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扶植了伪中央政府。南京成为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大本营与巢穴。中共中央在南京四周农村地区的战略部署与排兵布阵当侵华日军对南京发动进攻与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在陕北延安的中共中央,始终对之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当时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举世震惊、惨绝人表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正义的审判,这已成为历史的铁案。然而面对铁证如山、举世公认的南京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不义战争,对南京军民的血腥大屠杀,以及长期的殖民统治,不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仇恨与持久反抗,而且也引起了一些良心未泯的日本军民的痛苦思索、逐步觉醒与各种形式的抵制、反抗乃至叛逃、决裂。这是中日战争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南京的“二月兰”变成日本的“紫金花”1937年12月,当野兽般的日军冲进南京,对已放下武器的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实施数十天血腥大屠杀时,日军中一些良心未泯的人就对其部队的暴行感到震惊、羞愧与自责,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流露出同…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美、英记者一部分留驻南京,深入前线,采访报道中国守军的保卫战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暴行;另一部分则因日军当局拒绝一切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只得集中在日军后方的上海,从各方面采访报道日军对南京的攻势与沿途暴行。这两方面的报道共同构成了西方传媒关于南京战事的完整新闻内容。美、英记者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报道与评析...  相似文献   

9.
日军对南京的空袭既是其实施"速战速决"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日本战争罪行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自1937年8月15日首次轰炸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就日方的作战部署而言,1937年8月15日至9月上旬为第一阶段,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主要以配合淞沪陆战及消耗中方空中力量、获取制空权为目标;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第二阶段,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侧重攻击军事设施、党政军机关驻地及重要的公用设施,妄图制造恐慌,以打击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1月下旬至12月13日为第三阶段,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主要以协同攻占南京为目的。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不仅起到配合日本地面侵华部队作战、加快日军侵华进程的战术效果,而且还对中国军民后续的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日军通过空袭南京及周边的中方航空基地,一方面极大消耗了中方本来就比较有限的空中力量,最终日方掌握了制空权,使本来就不对等的中日两国军事力量之对比更加倾斜于日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打击了南京国民政府中部分具有投降倾向官员的抗战意志,进一步促进了投降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的震惊寰宇的大屠杀,同时也是一场大奸杀,在短短的时间内,日军强奸中国妇女达2万人次。这不仅暴露了日军的凶残无耻,而且造成了性病在日军中迅速流行。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担心军队秩序的破坏与战斗力的削弱,下令在南京筹建慰安所。在日本军政当局的策划与支持下,慰安妇制度迅速在南京建立并实施。在日军统治的8年期间,南京由于是日本侵华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驻防日军众多,因而成为慰安所与慰安妇数量最多的大城市。近几年,笔多次查访,确认日军在南京设立的慰安所有40多家。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在侵华战争中,长期公开地实施罪恶的“慰安妇”制度。南京由于它是日本侵华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驻防日军众多,因而成为日本当局实施慰安妇制度最完善、慰安所与慰安妇数量最多的大城市。南京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由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对中国军民进行血腥大屠杀的同时,强奸中国妇女达2万至8万人次,造成了性病在日军各部队中迅速流行。在1938年初,即在日军进占南京城不到一个月,谷寿夫第6师团的随军军医便发现性病己在该师团中蔓延开来。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闻报,当即命令组织医官至所…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京都十六师团负有重大责任.根据我所掌握的史料,阐述如下: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以后,沿沪宁线发动进攻.12月1日,大本营下达了占领南京的命令.京都十六师团是进攻南京的主要部队之一,其作战范围为:麒麟门、中山门、紫金山、太平门和下关地区;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在大屠杀期间,十六师团是留在南京时间最长的部队.因为,12月21日,其他部队撤离南京,只留下十六师团,由中岛今朝吾师团长和佐佐木到一第三十旅团长分别担任南京东、西两部分警备司令官,直到1938年1月22日,由十一师团天谷直次郎少将接任警备司令官,十六师团留在南京时间长达一个半月之久.  相似文献   

13.
日军为配合淞沪会战及消耗中国空中力量、获取制空权,从1937年8月15日起,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空袭,南京城遭到巨大破坏。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国民政府空军做了较有力的反击,击落日机多架,日军付出代价远远超出其预期。本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记载了8月22日、8月26日日机进袭路线、南京周边防空及南京市损失等情况,对研究南京保卫战及日军暴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0月4日到1941年12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共刊载了4篇有关日军轰炸南京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告。1937年10月4日题为“正如宣布的那样”(Asadvertised)的报道,是美国记者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在9月20日宣布要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历轰炸后所写的长篇报道,报道写道:“那些年纪太小、太老、太穷、病得太重或是什么都不懂而没有离开南京的中国人被大批屠杀”;第二篇报道(1937年10月11日)刊登了宋美龄的英文日记摘要,由于其地位特殊,日记读来耐人寻味;接下来的一篇1938年2月14日题为“证人”的报道,引述了当时在南京的《芝加哥日报》远东资深记者斯蒂尔的描述:“一位日本士兵站在不断增大的尸堆上,将步枪子弹倾注在任何还能动弹的尸体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战争,对我来说却是谋杀”;最后一篇,时间为1941年12月15日,这时候外界对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已经比较全面,报道明确指出:“日军占领并洗劫了南京,犯下了一些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大规模屠杀平民,并强奸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由于《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有很高的信誉,上述报道,特别是宋美龄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2月12日,日机炸沉“帕奈”号等美国船只的事件是日军故意所为,下仅日本海军,日本陆军也参与其中。日军攻击的动机十分明确:一是阻止任何被怀疑载有中国士兵的船只逃离南京,以实现在南京围歼中国军队的战略;二是以武力将西方人士赶出战区是日军上下持有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帕奈”号事件的解决方式对那些故意实施攻击的日本军...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11,(12):80+4+81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即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随后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持续六周之久。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有指挥的空前残酷的大屠杀。日军在侵入南京的最初六个星期中,屠杀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余万人,奸淫妇女的暴行达2万起以上,并大肆抢劫、纵火、破坏,使全市1/3以上街道、建筑物化为废墟,公私财产损失达2300多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国内外历史学者的共同努力,又发现了一大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证据,如拉贝日记,美国传教士的书信、日记等,其中尤以美国传教士马吉拍摄的16毫米电影胶片最为珍贵,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现场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动态画面…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日本当局宣称,“宗教方面,在不妨碍促进日满华合作的范围内,允许信仰自由”。其实,所谓“允许信仰自由”是假,利用宗教感化与控制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建立起稳固的日本殖民统治秩序,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南京日伪当局首重佛教,这是因为南京是中国佛  相似文献   

19.
1989年4月,日本法律文化社出版了由江口圭一、芝原拓自编的原侵华日兵小原孝太郎的《从军日记》。小原孝太郎本为日本千叶县佐原市的小学教员,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小原于9月1日应征入伍(时年27岁),为第16师团后勤兵。该师团属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之主力。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并攻占上海后,第16师团由华北调往上海,配属日本华中派遣军,为进攻南京之日军主力。小原所在的后勤部队于11月20日由海上运至长江口南通市江面。29日该部队在上海登陆,旋即随师团主力前进,于12月19日侵入南京市区。从1937年9月1日起,至1939年8月7日退伍时止,小原逐日记载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仅摘要译出其中1937年12月4日至24日间的日记。小原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思想的毒害,是一个法西斯军人。他在日记中炫耀、赞颂日军“胜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记录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以及他所目睹的日军烧杀抢劫的滔天罪行,尤其是日军在占领南京后所进行的血腥大屠杀的一些场面。小原本人亦曾亲手砍杀了被俘的中国官兵。由于小原仅仅是一个后勤兵,见闻有限,但就其所记,亦可知日军所犯罪行之一斑。日军在南京实施的大屠杀,早已成为历史事实,但在日本发表一个士兵的日记,为日军的暴行提供佐证,尚属首次。本日记的发表,不仅为史学界提供了真实的研究史料,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生动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20.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后,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我被害同胞达3O万人以上。日军在杀、烧、奸淫的同时,对南京城乡内外,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抢劫掠夺。他们贪婪成性,所到之处,十室九空,不论私人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