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珍宝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项目。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文物藏量丰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态,科学评价西藏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健全全国国有文物保护体系,加强保护力度和范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相继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6万余件(套)文物的认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发现许多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在此,我们将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宝大调查中发现的成果予以整理,并精选其中部分具有标准器意义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设博物——西藏珍宝专栏,分期呈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西藏珍宝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项目。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文物藏量丰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态,科学评价西藏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健全全国国有文物保护体系,加强保护力度和范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相继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多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6万余件(套)文物的认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发现许多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在此,我们将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宝大调查中发现整理,并精选的其中部分具有标准器意义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设博物——西藏珍宝专栏,分期呈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自建国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它将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都囊括其中。笔者以山西博物院图书馆参加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经验为例,围绕院古籍图书的现存状况、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全国古籍普查的对接问题以及在本次普查中人员的配备问题,谈谈院图书馆就此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与同行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4.
<正>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将形成国家文物局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地方各层级文物部门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文物基层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库。这类数据库应当是可移动文物普查最重要的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应当基本体现在数据库当中。《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当中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表述:"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至今已进程过半。在两年多的普查工作中,广大文物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将联系参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4月7日,上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级普查机构、收藏单位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全面总结普查工作,发布普查成果,表彰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午,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普查领导  相似文献   

7.
从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来看,多数不可移动文物收藏在国有文博机构中。在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文物的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要求下,国有文博机构文物藏品标本利用的基本原则依旧是"合理利用",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展示展出、公众传播、信息电子化和文化创意等。  相似文献   

8.
藏品管理     
正近年来,镇原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共对全县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进行了踏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853处,受到甘肃省文物局表彰奖励。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共对馆藏5000多件文物进行了普查登记,摸清了家底,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在流散文物征集方面,共征集到具有较高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400多件,其中2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43件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在  相似文献   

9.
正4月7日下午,中国文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玉珠,代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简要报告。刘玉珠表示,总结刘延东同志7日上午在领导小组会上的重要报告,有"三个第一""三个全面"和"五项措施"。针对普查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次普查工作创造了"三个第一"!这是我国历史上也是新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可移动文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以馆藏藏品管理系统为切入点,调动全馆资源开展百万级文物普查工作。笔者作为藏品管理系统暨文物普查项目实施负责人参与了项目整个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百万级文物普查、摸清家底这一工程浩大、意义深远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总结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遗产》2012,(1):12+6-20
历时5年,近15亿元经费投入,近5万名普查队员,近80万处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一连串的数字代表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沉甸甸的成果。从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开始,全国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科学组织,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作为一次由国务院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三普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作为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笔者也参加了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对文物库房收藏的历代不同质地的各种文物,做了全面调查与科学分类保护工作。文物库房中所珍藏的历代铜镜具有史料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笔者对其进行调查整理,并做了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意在探索古代铜镜的用途与价值,以及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从而将文保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文物调查是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国已经基本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范围广、时间长、经费投入大、参与部门和人员多,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大行动。普查成果的深化和利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为文物的数量、级别、保存状况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不断更新,而不断更新需要以经常性的调查为基础,因此,应将集中普查与经常性调查相结合,在动态更新中实现普查成果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2月,随着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圆满结束后,2014年,新疆进入到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即文物信息登录工作(下面简称第二阶段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是:馆藏文物的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影像信息、收藏单位情况等四部分。其中馆藏文物基本信息作为第二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总登记号(或辅助帐号)、文物名称、年代、质地、类别、数量、尺寸、质量、级别、来源、完残状况、入馆时间和照片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钱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个博物馆的展览中,随处可见钱币的身影。无论是锈色斑驳的古代铜钱,还是闪耀夺目的金银货币,都在展柜中安静地诉说往昔峥嵘的历史。2012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发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根据《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10月31日,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套。其中,按  相似文献   

16.
可移动文物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确保它的真实性、准确性、积极贯彻响应国家对可移动文物的有关政策,我院对1949年以前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严谨认真的普查。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并上传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26.000件。通过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可以进一步实现国有珍贵文物全面向社会开放,从而真正实现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文物普查是通过对文物基本情况及状态的调研普查,判断文物保护性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物普查能够使我国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培养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奠定基础。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我国应在以往几次的文物普查基础上完善文物普查及保护工作。本文就文物普查及保护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3月10日,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南京博物院召开普查工作总结表彰会,总结交流普查工作情况,表彰先进,研究部署普查后续工作。江苏省副省长、省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敬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主持,省文化厅徐耀新厅长、龚良副厅长参加会议。会上对全省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74个单位、163名个人给予嘉奖通报并颁奖;省文物局刘谨胜局  相似文献   

19.
李亮 《丝绸之路》2010,(11):26-30
<正>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分别于1956年、1986~1989年组织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全省文物普路、商业老字号等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遗产,甘肃在这一领域的调查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的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家底。2007年8月,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立,14个省直部门和省军区的有关负责同志为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北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新发现21634处,成果丰硕,进一步奠定了文物大省的地位。按照类别、年代、保护级别、所有权、保护现状、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所得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分类统计、分析和研究,对今后全省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