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夏时节.方志出版社综合编辑部副主任李江女士来电告知,江苏省《无锡县志》的续志《锡山市志》(1986~2000)新近出版,邀我写一书评。仅时隔七八天的工夫,便收到了志书。  相似文献   

2.
自第二轮志书编修开展以来,虽山西省内的市县志书已出版十余部,但外省市的市县志还见之甚少,江苏省《无锡县志》的续志——《锡山市志(1986~2000)》(以下简称《锡山市志》)新近出版,自然很乐意一睹为快。该志确是一部印制精良、装帧精美、特色鲜明、大气厚重的良志佳作。一经翻检,便爱不释手,细阅之后,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2001年初,顺应无锡建设特大城市的需求,撤消县级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原锡山市史志办撤消,原《锡山市年鉴》随之停办。2002年5月,锡山区委、区政府把史志职能划归区档案局,自此,区档案局每年承担起编写反映全区综合情况的年刊《锡山区概览》的任务。当年9月,2002版概览出版。随后两年,又分别出版了2003版和2004版。2004版《锡山区概览》分为8编,即概况、政治、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教科文体卫、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方志》2009,(3):31-32
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锡山市志(1986-2000)》(以下称《锡山市志》),终于出版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原锡山市人民和史志界来说是一件大事、盛事、好事。实乃可喜、可贺、可庆。  相似文献   

5.
结识汗人君是在十多年前担任市县志指导工作的时候,那时他任《无锡县志》主编,已年近花甲,决心编修一部良志,因此相互间切磋修志的机会增多,对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年后160万字的《无锡县志》问世了,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无锡市、县先进工作和省地方志先进工作。汗人君的宿愿实现后退休了。此后,我离开了市县志指导工作,见面的机会少了,我们间虽睽违日久,然时在念中。不久前他来到南京说要给他的新作《志坛耕耘录》写个序,我望着满头银发的汗人君激动不已,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6.
《锡山市志》历经四个寒暑,五易其稿,近日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锡山市(原无锡县),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风光旖旎的太湖之滨。是我国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业和当代乡镇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锡山市连续三次位居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县”。  相似文献   

7.
华敦复(1568—1631年),字阳初,号雍明。无锡前洲邓巷仓场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自幼聪颖,刻志于学,秉性耿直。官至右布政使,后晋升左布政使。他“居官洗手奉职义不营私”,清廉律己,为民请命,与民造福,成为明代著名的清官。关于他的事迹,《江南通志》、《常州府志》、光绪《无锡县志》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正>黄埠墩,系无锡古运河主航道中一小岛,位于吴桥以南,京杭运河无锡城区北塘段。相传战国时,楚相春申君黄歇曾疏浚芙蓉湖,治无锡湖,立无锡塘而留下此岛,后人为纪念黄歇,命此墩为黄埠墩,是无锡历史最为悠久的名胜古迹。本文择要介绍明清时期的黄埠墩。一、黄埠墩氽在水浮面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载:“黄埠墩在县北五里,有水环其四周,上有水月亭、环翠楼,九龙诸峰并列于前,过客必登览焉。”黄埠墩是明代大运河上重要景观、必游景点,看山观景,顺便歇息。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方志》2008,(2):26-26
2007年12月15日,无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公布,由无锡市史志办王耀元参加审订,龚伟、葛红等参加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无锡人杰》获一等奖;由王耀元任编委会主任、市史志办多人参与编会工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荣德生和他的事业史料图片集》和由市志办编写、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会议上,无锡市参评的’99版《无锡年鉴》获城市年鉴一等奖;同时,在单项评比中获得框架设计一等奖、条目编写特等奖和装帧版式设计特等奖,《江阴年鉴》、《锡山年鉴》、《宜兴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无锡地区文化昌盛,地方文献非常丰富,学人都重视地方志的修撰。钱基博出身无锡名门望族,年轻时服务乡梓,有志于地方志著述,曾经三次主持修撰民国《无锡县志》,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书,但他对地方文献的保存和方志理论的发展贡献良多。就史学观念而言,他承袭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史体,重视乡土资料的整理与刊布,强调地方志的经世致用,同时又有所革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无锡市志》篇目论证会举行7月12日~13日,无锡市史志办公室邀请省内专家举行《无锡市志》篇目论证会。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无锡市志〉篇目(修订稿)》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认为这一篇目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在结构编排、内容设置、个性反映、篇幅控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既承接了前志,又  相似文献   

13.
无锡施墩第五号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无锡、常州、苏州等地,自1954年起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一百多座汉墓,其随葬品,不论土坑或砖室墓中,都有带釉陶或硬陶器存在,唯有这次在施墩遗址中清理的第5号墓随葬品多是黑陶。施墩在无锡市西郊2里,锡山南麓(现在的锡  相似文献   

14.
<正>胶山,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北部。相传,因山南麓有商代大臣胶鬲之墓而得名。然而,遍览历代无锡县志及常州府志,在山水、古迹、祠墓等部分,讲到胶山时,并未提及胶鬲。清康熙年间吴存礼编定的《梅里志》,讲到胶山时写道,“在皇山西北十余里,相传胶鬲曾流寓于此而名”[1];在胶山条目下,列述王僧达墓、萧侍郎宅、胶山教寺、李忠定公纲祠、窦乳泉、西林等胶山旧迹,然未有胶鬲墓。  相似文献   

15.
江苏无锡县明华师伊夫妇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4年7月,江苏省无锡县甘露乡彩桥村东萧塘坟发现1座古墓(图一)。同年8月,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无锡市博物馆和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进行了发掘清理。根据墓志,此墓系明代华师伊夫妇合葬墓。墓葬保存基本完好,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将来要编纂的中国国家志取个什么名称,有多种意见,有叫“中华总志”的,有叫“中国通志”的。大多数意见认为应取名“一统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统志》(山鹰主编《邵长兴方志文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中华一统志》(范同寿:《时代呼唤的文化工程》,载《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3期)、《中国一统志》(苏长春:《关于编纂国家志的构想》,载《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6期)。我认为这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一“无锡”作为地名,首见于《史记》。该书《东越列传》中载:“东越将多军,汉兵至,弃其军降,封为无锡侯。”这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的事情。作为县名的“无锡”,见于东汉时班固所作的《汉书》和袁康、吴平所辑录的《越绝书》。《汉书·地理志》中将无...  相似文献   

18.
笔者常回老家无锡探望亲友,发现家乡面貌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总的感觉,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公共交通十分便捷我家在无锡北郊,位于锡(无锡)澄(江阴)公路塘头汽车站以西2里多的刘潭桥,原属无锡县,主要种植稻麦。上世纪60年代划归无锡市郊区,改种蔬菜、养鱼。改革开放后划归无锡市梁溪区。  相似文献   

19.
五峰山记略     
神州多名山胜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乡境内的五峰山,亦以其秀丽的山水和雅致的人文景观而久享盛名。特别是《西宁府新志》载出“五峰山图”和《新志》编撰者杨应琚称誉五峰山的文章以及历代赞颂五峰山的诗文后,使这座名山的盛名更加远扬。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旅游业的兴起,到五峰山游览观光的人一年春夏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20.
7月12月-13日,无锡市史志办公室邀请省内专家举行《无锡市志》篇目论证会。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无锡市志〉篇目(修订稿)》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认为这一篇目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在结构编排、内容设置、个性反映、篇幅控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