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早春,笔者收集到从焉耆(古称察力斯)传人的熟坑传世钱,貌似鼓状红铜币数十枚。粗略的看去,还以为是常见的莫卧儿帝国铜币。手拣过眼后,察觉到其钱径小而敦厚,面部的铭文为简单的察合台文,徽记符号与以往确认的叶尔羌汗国小铜币较同。另外,还有其前朝察合台汗国钱币上的饰纹也出现在该币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钱币》2000,(3):67-67
前不久,我收到了1998—1999年度的《新疆钱币》的合订本,我对1998年第三期上的一篇题为《木垒发现“米”字符铜币》的文章中提及的“米”字符铜币(如图)有不同的见解。 我认为,这枚钱币不是字符铜币,而是亚美尼亚国王荷透姆(ETOUM)一世(1226—1270)铜币。钱币的正面图案是国王坐在王座之上,右手手持带有百合花的权杖,左手手持一个上边带着圣十字架的代表君主权力的小金球,国王周围的铭文为:HETOVM TAKAVOR HAYOZ,意思为:荷透姆,亚美尼亚之王;钱币的背面是圣十字架,边上的四…  相似文献   

3.
颜松 《新疆钱币》2001,(4):16-21
“当五”类红钱的出现,是由红钱本身的材质、民情、地域的持殊性决定的,是清代新疆铜币双轨并行的产物,是新疆红钱的内在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4.
1986年春节前夕,河南省陕县宜村乡王家村农民在整修窑洞时,发现一批晚清至民国初年的铜币。这批铜币出土时盛于一只残破的青花瓷罐内。共计650枚,总重4700.5克。其中除有一枚二十文的外,其余均为“当制钱十文”。根据钱面字样的不同可分为: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及民国铜币三大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之交前后,喀河流域喀什市、疏勒县、伽师县、阿克陶县等地不断发现成串成批的宋代钱币出土,有的一串几十枚,有的一串数百枚,甚至上千枚。特别是2003年9月,喀什市荒地乡砖厂出土宋代钱币达77公斤之多。这些出土的宋代钱币几乎全是铜币钱,并有几枚铁币钱。钱币中有大钱、也有折二折三小钱。这些钱币中有极少量南宋钱币,绝大多数是北宋钱币。北宋钱币几乎跨越和包含了北宋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北宋前期宋太祖建隆年间(960年)至宋太宗端拱年间(989年)的钱币极少,自宋太宗淳化年间(990年始)至北宋中叶宋仁宗宝元年间(1039年)的钱币渐多,  相似文献   

6.
近代四川铜币考黄友良四川铸造铜币始于西汉。《史记》、《汉书》之《幸传》皆记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公孙述据蜀时,“废铜钱,置铁钱官”①。刘备获益州后,用刘巴之言,铸直百五铢钱②。成都南较场侧502厂工地曾出土直百五铢钱,即...  相似文献   

7.
浅谈山西开国纪念铜币张培林民国伊始,各省又纷纷铸币,孙中山先生深感铸币事关重大,遂于民国元年3月9日“临时大总统令”中指出,“查币制改良,新民耳目,自属要图……其余通用新币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所以民国初期,各省所铸开国纪念铜币,其基本图案多为嘉禾图和双族图,最初的“双旗”,为“十八星军旗”和五色国旗,其后改为国民党党旗和国民党政府旗。据史科记载,民初铸造开国纪念铜币的省份主要有:湖北(武昌造币厂)、江苏(南京造币厂)、安徽(安庆造币厂)、湖南(长沙造币厂)、河南(开封造币厂)及山西(太原造币厂)等①。但何为山西所铸开国纪念铜币,却不大清楚。笔者在铜元收集中,偶遇一品(图1),面值为“壹枚”,直径2.78厘米、厚0.15厘米、重6.5克,铜质略黄。虽品相不精,但图文均能清晰,正面中央铸竖读“壹枚”二字,左右嘉禾环绕;背面中央为双旗图,分别为十八星军旗和五色国旗,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开国纪念币”,左右两侧为“卷草花”。笔者认为,此币应为山西所铸之开国纪念铜币,是山西机铸铜币的初铸品,铸造时间应在民国七年(1918)以后。理由有三:民初各地所铸开国纪念铜币,目前仅面额十文者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硬币中,纪值为三钱、币材为紫铜的,只有纪年为藏历十六绕迥二十年(公元1946年)的唯一一种硬币。由于较常见,故国内外各钱币目录中均有刊录。但究竟有多少版,即模具数,铸造量大体有多少?却未见著述论及。笔者愿根据自己收集的实物及相关资料作一考析。三钱铜币的发行本世纪40年代中期,西藏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面值为五十章卡、一百两、十两、五两等纸币,面值为一钱、七分五、五分、二分五等铜币,以及面值为三两、一两半的银币等等。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1934年圆寂后,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在40年代中期尚…  相似文献   

9.
张培林 《中国钱币》2000,(2):64-68,55
第三节 中国铜元经历的阶段 中国铜元自光绪初年酝酿铸造,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走过了一段坎坷曲折的道路,大体上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机铸当十方孔钱时期:时当光绪十五年( 188 9)至光绪二十八年(190)。主要有广东光绪重宝当十制钱(上期图2-19)、江南试造当十制钱(图2-20)、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及奉天机器局造当十纪重方孔铜钱(图2-21)等,它既带有现代币的特点,但还带有中国封建传统制钱的痕迹,是传统制钱向现代铜元过渡时期的产物。 第二阶段是光绪元宝时期:时当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数千年传统的“范铸钱”转变为新颖的“机制币”,使大小不一,轻重悬殊的方孔圆钱,改变为精美划一的新颖铜币。民国初年,各省及各地区军阀割据一方,由于铸造铜币大有厚利可得,相率设置造币厂铸造铜币,以平均百分之四十多的铸币余利,充作各自的军政经费。为了谋取暴利,提高币值,减重降质的滥铸铜币,造成铜币空前的混乱,劣币充斥,人民受害。1914年(民国三年)财政部呈准祗留天津、奉天、南京、广东、湖北、四川、云南等七厂,其余一律裁撤。但事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城固县西原公大队农民挖土时,发现一窖古铜币,重489公斤。农民将这批古铜币卖给当地废品收购站,该站又将这批古币调拨汉中地区废品回收公司。城固县文化馆闻讯后,速派人到公司调查,经过协商,最后将这批古币送到城固县文化馆收藏,去年五月将这批古币进行了整理,现将拣选出的外国铜币介绍如下。一、日本钱币日本的“宽永通宝”钱,726枚,可分14型: 1型:边宽,文字瘦秀的“宽永通宝”钱,620枚。直径2.2厘米,重1.6克,5枚平均重1.5克(图1)。 2型:边窄,穿大的“宽永通宝”钱,19枚。直径2.1厘米,重1.3克,平均重1.2  相似文献   

12.
6-8世纪中叶在中亚草原建立的突厥汗国,是否铸造过铜币,一直没有定论。1987年12月24日,笔者在新疆西部城市、丝绸之路的重镇喀什,发现一枚古代铜币(附拓图)。该币系用红铜浇铸而成。外圆内方,外廓直径27.4钱穿内径7毫米,钱币厚度不均,最厚处为2.1毫米,重量为6.7克。钱币形制属中国五林货币体系。钱币正面:穿右为“五”字,五字非直笔交叉。穿左为“朱”字,清晰可辨。钱穿上部为“。”字。穿下为“晚”字。钱币正面无外廓。穿口的内廓,仅在左上方铸呈“n”形,而右下方缺铸。钱币背面:素背,无文字。有外廓,但已铸偏,仅…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出版的《简明钱币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刊有一枚山西开国纪念币(图1),文字介绍为“民国元年(191)山西省铸币”。1992年出版的《中国铜元目录)(以下简称《目剥),也刊有此枚铜元(图2),文字介绍为“山西铸开国纪念币壹枚,发行日期为民国元年(1912),是币铸额极少,发行期短暂,故今存世尤为罕见。”1993年(中国钱币》第3期,刊登有《浅谈山西开国纪念铜币)一文(以下简称(浅文》),并附有图(图3),文中介绍为“此币应为山西所铸之开国纪念币,是山西机铸铜币的初铸品,铸造时间应民国七年(1918)以后”。…  相似文献   

14.
夹芯铜元拾零1.陕西宝鸡发现中心“鄂”字大清铜币夹芯铜元(韩连庆:《夹心铜元》,《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0年7期)。2.安徽南陵县发现中心“苏”字大清铜币夹芯铜元(李向东文,《安徽钱币》1993年1期)。3.1992年8月,杨进南从购得的一批铜元...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泉友赴新疆旅游,购买了一些极具西域地方特色的古钱币。这批钱中有10余枚大小不一的铜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些钱币呈圆形方孔状,钱正、背面皆无文字,穿孔大,钱肉小,红铜质,直径0.7—2.1mm,穿径0.5—1.1mm,重量未测,但手掂感觉钱币轻薄,没有多少分量(如图)。经研究,我认为这些钱币应该是西域古国龟兹王国早期的铸币。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先后有数十个民族在这里活动过,古代有许多民族在这里建立了地方性政权,发行过地方性货币,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汉佉二体钱、汉龟二体钱、突骑施钱、喀喇汗王朝铜币和察合台汗国银币等,都因有地下遗物出土而  相似文献   

17.
九台县九台镇六十二岁的退休工人徐福,现收存古钱近百种。其中有汉、魏、晋、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古钱。此外,还有民国初年的各种铜币和银币。在这些古钱中,最珍贵的是汉代新莽钱“大泉五十”和“五铢”钱,距今都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宣统元宝为首铸的正式新疆铜元,面镌“新疆通用,当红钱十”,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在省城迪化水磨沟银元局开铸,迄于宣统三年。其特点是:(1)当时内地各省铜元均已改名为大清铜币,独有新疆名为宣统元宝;(2)新疆铜元标明当红钱十,与红钱制度挂钩,只限在新疆流通。它是新疆红钱制度的继续,属于红钱体系。在市场上与红钱共同行使,但较红钱铸工精致,面额大,在与红钱混合使用时换算方便,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9.
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1987年寿,笔者在大连西岗旧物市场购得一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龙洋黄铜币。该币直径1.85,厚0.11厘米,重2.16克。此币轮廓清晰,铸造精美。光绪十三年(1887年)粤督洋务派张之洞为解决中国币制危机,从国外购进铸币机,拟从广东试铸库平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未获清廷允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将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改版为七钱二分系列银元(依次为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并经清廷饬令将原七钱三分版正面珠圈外洋文改在背面蟠龙四周,银元铸地名称、重量改在正面上下珠圈之外,并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初二日开机试制。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龙洋系列,本应为银质,这枚铜质七分二厘光绪龙洋似应是此时试制的样币。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从一集邮朋友处收集到一枚“试机钱”,迄今为止还没见过类似的第二枚钱,故将它献诸同好,以聆指正。这枚钱正面为“雍正通宝”,而钱背则压制成铜元图案。铜元一面标明“四川铜币”,上有“军政府造”,下有“当制钱十文”字样。钱风与民国初年军政府造“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