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LARRIE D. FERREI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utical Archaeology》2009,38(1):174-176
3.
4.
5.
一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召开的“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国际历史理论网络”的第一次大会。“国际历史理论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s for Tlieoiy of Hissy,INTH)2012年由根特大学的几位青年学者成立,该组织虽然新成立不久,但发展势头强劲,聚集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的专家,迄今已经举办三次学术研讨会,第四次研讨会计划于2020年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自治大学召开笔。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哲学的研究是李大钊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探索的最主要方面。他对历史哲学的地位进行科学的解说 ,并对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作了研究 ,为建立历史哲学的中国学派做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历时三年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第一阶段,终于在2009年12月宣布结束了。在三年的过程中,中日两国学者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以比较冷静的心态就两国关系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就其中部分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坦率的讨论,公布了研究报告。总的来看,学术界和舆论界对这一研究成果的反映还是冷静的,说明大多数人对学者进行的研究采取了信任和肯定的态度。可以说,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为推动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史景迁的著史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景迁是一位人文色彩浓厚的史学家,其著史面向大众,注重史学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化。大体而言,辩证的历史思维、以小见大的史学构思、移情式的心理追寻、文学化的历史叙事与自觉的社会史视野等构成了史氏著史的特征。史氏的著史风格是与其自身的治史理念、东西方文史传统的影响以及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史学发展多元化的现状紧密联系的。围绕史氏的治史风格,学界有不同的品评。在这些品评的背后,体现的则是不同史学认知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13.
也谈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理论问题——以李鸿章的外交活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李鸿章不能仅仅以外交活动作为依据,而应以举办洋务事业、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作为其人生主流。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并不存在“将功补过”问题。简单地把李鸿章斥为“卖国贼”,是从痛恨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的情感出发的;掉“卖国贼”的帽子,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才是理性的做法。否认李鸿章是卖国贼,主要是说他签订不平等条约不属于“卖国”行为,而不是说他在无可奈何时即可卖国,更不是说“卖国是情有可原的”,也绝不会引导出卖国行为。对外是战是和,应该以是否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转移,而不应根据对手是谁来决定,李鸿章为“变法”而主张“和戎”的主观动机应该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4.
Magdalena Naum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2010,17(2):101-131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importance of frontier studies in historical archaeology and discusses applicability of some of
the concepts deriving from postcolonial theorie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elationships in the frontier zones.
The conditions of frontiers and borderlan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Space” described by Homi Bhabha
as a realm of negotiation, translation and remaking. It is argued that concepts developed in postcolonial theories, such as
“Third Space,” “in-betweeness” or hybridity, are useful not only to address cultural and social processes in borderlands that
were created by colonial empires. They are also an apt way to conceptualize relationships in frontiers that lacked colonial
stigma.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two different historical examples of borderlands are scrutinized in this paper: the medieval
frontier region that emerged between Denmark and the Northwestern Slavic area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olonial frontier in
Northeastern America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aying Indian Towns. 相似文献
15.
论克利福德·达比的区域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3):145-152
克利福德·达比 (Clifford Darby,190 9- 1992 ) ,著名英国历史地理学家 ,对英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学术思想也影响到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达比一生的学术研究工作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英国东南部沼泽地 (The Fenland)研究 ;2 .《清册地理》研究 ;3.英格兰历史地理研究 ;4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讨。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达比的区域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做了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专家,他提出的“开发民力、建设乡村”的乡村建设理论以及实践上教育兴县的“定县模式”,开启了民国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在农村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其理论与实践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