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元2007,岁在丁亥,我们居住和生活其间的这座城市,开启了一场重塑自身城市形象的求索之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斯年以降,经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爽爽的贵阳"已然成为贵阳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成为"他者"认识贵阳、读懂贵阳的醒目标识。其中,"爽爽"的意涵源于自然,更在人文。  相似文献   

2.
<正>"繁红如雨翠成堆",是贵州籍著名学者、诗人、清康熙年间文化名人周起渭(字渔璜,号桐埜,贵阳青岩骑龙村人)在《春日怀归》一诗中对当时世人认为"遐荒贵州"的写实。繁花似锦的林城翠绿成堆,这就是300多年前周渔璜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诗的语言向国  相似文献   

3.
许朗 《贵阳文史》2009,(2):80-82
“森林之城、避暑之都”这张贵阳的城市名片,令今天所有的贵阳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这一城市名片的打造.却伴随着贵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伴随着省、市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朱海峰 《旅游纵览》2013,(4):166+170
当今我国旅游业正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的数量大大增加,各个旅游目的地为吸引旅游者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取得竞争优势,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目的地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作者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理论、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以"爽爽的贵阳"旅游目的地为例,结合贵阳市旅游品牌建设及其营销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完善"爽爽的贵阳"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的对策建议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英 《贵阳文史》2013,(2):F0002-F0002
北纬27°,贵山之南,有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论四季,一场雨便是好天气的开始。比如,骄阳难挡,大雨忽至,凉爽从每一寸肌肤蔓延,此时,撑一把伞去一个叫做花溪的地方看荷花,花瓣上的蜻蜓,荷叶上的水珠,都是夏日小曲。再比如,隆冬阴霾寂寥,小雨纷飞后就会阳光和煦,如此天赐良机,那就随便找个地儿晒太阳吧,左手是书,右手是茶,也许,面前还有知交老友。这座城市,林木环城,山水相融。登高便见绿水荡漾,青山旖旎。俯身便可林中泡汤,层林葱翠间泉水叮咚,这般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生态到历史人文,从走出经济洼地到营造精神高地,经过数年打造,通过避暑季活动,贵阳已经把自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相连接,把承继、发扬历史文化从可能变为了现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怀旧感、归属感、自豪感。在2012年贵阳又一个避暑季来临之际,本刊特以文史的视角,重拾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与文化点滴。  相似文献   

7.
魂乃何物?魂,乃能让人感知和体会之非物质性客观存在。魂。有生有灭,有美有丑,有善有恶。其依附于不同客体而表现各异:国家之魂,显露着国家民族之脊梁;军队之魂,体现了军队之作风;企业之魂,凸现着员工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生态到历史人文,从走出经济洼地到营造精神高地,经过数年打造,通过避暑季活动,贵阳已经把自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相连接,把承继、发扬历史文化从可能变为了现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怀旧感、归属感、自豪感。在2012年贵阳又一个避暑季来临之际,本刊特以文史的视角,重拾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与文化点滴。  相似文献   

9.
两年来,24次学术讲座每次都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上、走廊上都坐满了人。公众对文化的渴望已经从娱乐型扩大为知识型和思想型,在文化的盛宴里,名家解读正在拓宽贵阳的人文视野。"我是第二次到贵阳,心情不平静,一个文化讲座乌当区四大班子领导全体出席,在我所经历的讲课中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一进来就感觉贵阳人学风正,气象正,在打造学习型政府的今天,乌当是非常好的典范。"身着中装的彭林刚落座乌当区会议中心就谈及他的感受。彭林,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曾做客央视《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10.
爽爽的贵阳,有一种魂牵梦萦的牵挂;爽爽的贵阳,有万般千娇百媚的姿态。2006年5月30日,是值得贵阳市记住的日子。这一天,贵阳市荣获了"中国避暑之都"称号;这一天,贵阳这座城市拥有了第一张"国家名片",这还是中国城市中唯一拥有"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省会城市。这是一张独一无二的"国家城市名片"。从这一刻起,贵阳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气候资源为优势而一枝独秀,以格外的与众不同审视着市场,做好自身旅游品牌的定位和宣传;在巩固和利用贵阳已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自然之旅、文化之旅、魅力之旅、生态之旅等各种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为贵阳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促进了贵阳城市经济、文化、交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的近代变迁,极大推进贵阳城市近代化进程.然囿于军事、政治等非经济动力因素的制约,此时期的贵阳城市近代化只是一种畸形繁荣,未能形成持久、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纪念塔是为纪念贵州人民英雄儿女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作出重大贡献而建立的塔而得名。塔原位于中正路(今新华路)、环城南路、市南路及青云南路的交叉路口(已拆除)。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除经济发展水平硬实力外,还潜藏着自然和人文包容的软实力竞争。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最终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现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贵阳市现有两张城市名片:避暑之都和温泉林城,这两张名片均是根据贵阳自然地质、气候特征量身打造,充分彰显了贵阳别具一格的自然造化,成为贵阳城市软实力的有力推手。笔者不才,觉得贵阳还应再打造第三张反映贵阳历史积淀、民族文化多元、推出恰逢时机的城市文化名片——自然和人文宽容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4.
清代道光年间,贵州巡抚乔用迁赴京述职,当道光皇帝向他问及贵阳的风土人情时,乔用迁答道:“是亦多侨籍,合吴楚(长江中下游地区)之优良聚族于斯土,其民华。”如果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说贵阳多为客籍人,在这块土地上,聚集着吴楚的精华,他们聪明有才华。对照贵阳的历史,乔用迁所言并非溢美之词,展开历史的长卷,亦不难发现,贵阳地方的开发、进步,并得益于历代移居贵阳者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奋斗!  相似文献   

15.
1958年8月30日,南明区河滨办事处在公园南路兴办了一个小型的、以街道居民为主体的城市人民公礼,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有个菜市口,贵阳有个马家坡。马家坡和陈家坡,是贵阳的"菜市口",杀的人也多,阴气很重,所以在民间又有一句话,叫"马家坡、陈家坡,鬼成窝"。北京的菜市口,是过去杀犯人的地方。贵阳的马家坡和陈家坡同北京的菜市口一样,也是杀犯人的地方,是令人恐怖的刑场。  相似文献   

17.
1994年。《贵阳晚报》一篇报道被国内外682家报纸、刊物、电视、广播转载转播,让贵阳走上世界。1999年,该文获中国科技新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伟人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时语曰:缺少文化包装之城市乃钢筋水泥堆垒之空壳。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13,(4):32-33
名片已成为人们最简捷的介绍方式之一。不过名片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也不是什么舶来品,它在我国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20.
张薇 《贵阳文史》2010,(3):89-91
解放后贵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持清洁、防止疾病、建设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方面,摸索出了许多有成效的做法,使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