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5月陕西永寿县永太公社孟村大队二队社员在该村附近平整土地时,发现鎏金铜钵一件、铜盆一件和隋代铜镜三面,随即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据反映,这五件器物是一起出土的,铜镜、铜钵均放置在铜盆内。兹介绍于下。一、鎏金铜钵一件。圆形,深腹,口内敛,圜底,腹内底部有同心圆纹两组。通体  相似文献   

2.
1988年初馆陕西省博物馆筹备龙展,我们接受了处理鎏金铜龙车饰的紧急任务。这件车饰由于长年埋藏于地下,鎏金层下面的铜体已受到严重侵蚀,加之入库前未作任何处理,入库后长期在库房的简陋条件下保存,器物锈蚀越来越严重,绿色的铜锈已将鎏金层全部覆盖,使器物面目全非。我们对这件文物的保护处理方法是: 一、机械剔除机械剔除是在紧迫情况下常用的除锈方法,是一件极其细致和耐心的工作,并且具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9,(7)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神平三年"杨伏生造鎏金弥勒铜像。此像造型优美,在其台座的后背刻有铸造的年代、造像者的姓名等发愿文。 "神平三年"鎏金弥勒铜像是解放前在西安西关机场工地发现的,1952年时归陕西省博物馆收藏。弥勒脸型清癯,眉眼细长,鼻高通于额际,戴花冠,垂宝缯,内着"僧祇支",外披褒衣博带式方领袈裟,胸饰璎珞,下著裙,盘腿交足坐于束腰复莲台,其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十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古钱39.5斤,经整理拣选,得西汉至清等朝及日本、安南、朝鲜古钱及厌胜钱二千九百余枚,并发现一枚罕见的“洪宪通宝”鎏金铜钱,现介绍如下: “洪宪通宝”钱,直径3.65、穿孔0.75、厚0.2厘米,重12克。黄铜质,表面鎏金,面铸“洪宪通宝”四字,楷书,对读,素背。文字清晰,制作工整。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元月,武屯公社邢家队社员邢志祥,在秦汉栎阳故城西外取土,于距地表1.2米处,发现鎏金佛窖藏一处。总计出土鎏金佛二百余件。这是继一九七三年仲秋八月,纸李通灵寺遗址附近发现大批鎏金佛窖藏后的  相似文献   

6.
李子华 《南方文物》2013,(3):197-199,I0002,I0005
鄱阳县博物馆馆藏有两套鎏金银质盏托,这两套银质盏托是1992年4月由鄱阳县站前乡(现属高家岭镇)车廊李家村李炎林捐赠,出自自家耕地的一个陶坛所盛装的窖藏之中。当时一同出土的还有鎏金银质的手镯与发簪等。199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定级为一级文物,一套定名为"宋银鎏金菊花寿字纹盏盘",一套定名为"宋银鎏金月影梅纹盏盘"。鎏金菊花寿字纹银盏盘:一套二件,基本完整。银盏口沿有二处0.5厘米裂口。银盘口径17厘米、高1厘米,银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山东、陕西等省相继发现几处窖藏鎏金铜佛造像,诸如1973年8月临潼纸李通灵寺址出土鎏金铜佛造像二百四十件,1983年9月山东博兴崇德村出土北朝和隋代鎏金铜佛造像一百零一件,1984年3月临潼武屯邢家村出土鎏金铜佛造像三百余件(见本期《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近闻西安法门寺址亦出土百余件鎏金铜佛造像。山东、陕西二地,一为古来佛教兴盛之域,一为汉唐政治、文化中心地  相似文献   

8.
一、鎏金铜羊 1974年,西安市南郊红庙村小学师生在校园内平整原红庙旧址大殿台基时,在殿基的西北隅发现一鎏金铜羊,由学校领导人交送陕西省博物馆。羊形象逼真,神态生动,安详恬静地跪卧于长方形底座上。头稍抬,眼睛大而鼓起,双耳后抿,长长的双角卷成环形自耳后绕过直至颈两侧。鼻孔大张,嘴紧闭。右前腿弯曲跪卧,左前腿平伸向前,蹄子轻轻地搭于底座的边沿上。羊通体镌刻极其纤细的短线,由头至尾排列有致,富有层次感,犹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山东博物馆2014年一个青铜修复项目中的一件铜鎏金鸭形香薰的研究与保护。这件铜鎏金鸭形香薰,出土于山东邹平黄山三路西首路北,现保存于邹平县文管所。此次保护与修复目的是使此件精美鎏金鸭形香薰得到更好地保存,并且满足展示陈列、供观众欣赏的需要。文章分为文物基本信息、保存现状、修复与保护、心得总结四个方面。其中铜鎏金鸭形香薰修复与保护主要包括建立修复档案、清洗、除锈、缓蚀、封护、粘接上色等。  相似文献   

10.
<正>1981年,在陕西兴平市茂陵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附近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熏炉,后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该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其通高58厘米,最大直径9厘米,重2.57千克。炉身为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条蟠龙,翘首张口咬住竹柄。柄端铸三条蟠龙,均以龙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新疆钱币》杂志第一期刊登了《鎏金乾隆红钱赏析》一文,作者李柯先生在文中介绍了两枚“宝源局乾隆通宝红钱”,被作者称为“鎏金乾隆红钱”。本人反复研读该文并仔细揣摩这两枚钱币(图1、图2),结合多年收藏心得,“甚觉蹊跷”,并认为图1、图2既非“红钱”,又非“鎏金”,而是两枚普通的清钱。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5,(4)
198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武屯乡邢家村社员在村外一、二百米处取土时,于距地表1.3米深处,发现一处鎏金铜造像窖藏。当地政府随即电告我馆,由我馆将出十造像及时收藏。这一窖藏。计有完整造像297件(图一)。残像42件,零星背光4件,足床24件,残片54件;其中最高的23.5、最低的3.2厘米。造像因系直接入土窖藏,没有盛器,出土时绿  相似文献   

13.
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银盘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9月大同市博物馆发掘了小站村花圪塔台的一座北魏墓。这座墓曾被盗掘过,但墓中仍然出土了墓主人封和突(438—501年)的墓志和鎏金银盘、高足银杯等随葬品。这篇短文只就这鎏金银盘作一考证。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解放以来到1977年为止在我国境内所发现的萨珊朝古物,其中包括金银器。这次的发现,又增添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唐代玉华宫遗址发现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四日,宜君马坊村村民在新建庄基取土时,距地表一米处发现两件鎏金铜观世音造像,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鎏金铜像座两件,敛口灰陶罐一件及大量的方砖、筒瓦、铺地砖等建筑构件。铜川市博物馆对现场进行了勘察,确认该处为唐代的建筑遗址。现将出土的鎏金铜造像等介绍如下。鎏金铜观世音坐像通高12.9厘米,通体鎏金。坐姿,面方圆,头戴高宝冠,宝缯披至肩部,颈系联珠纹璎珞,腕戴钏环;细腰、  相似文献   

15.
吉安发现厌胜钱树龙吉昌,王宝珍1993年6月,江西吉安县指阳乡发现了两株鎏金双面厌胜钱树。钱树,又称“摇钱树”,人们一贯把它当作吉祥之物。这两株厌胜钱树,均为黄铜鎏金,鎏金有脱落,为传世品,似为清乾嘉时期之物。现分别介绍如下:Ⅰ号:通高57厘米,阔1...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安徽省寿县寿春镇计生服务站院内施工中,一座东汉墓遭破坏,墓中文物遭哄抢。2010年追回了金带扣、玉佩、松石雕串饰、水晶串饰、玉衣片、鎏金银刻纹铜舟、鎏金银刻纹铜盆残片、鎏金银刻纹铜熏炉残片、漆器鎏金铜釦件等部分遗物。通过对其中较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并研究,可以推定该座墓葬的年代,并推知墓主为东汉时期的阜陵质王刘延。  相似文献   

17.
洛川出土唐代鎏金铜造像洛川县博物馆于1981年从本县槐柏乡杨候村征集回一组窖藏鎏金铜造像48尊,其中各类佛像12尊,菩萨像34尊,罗像1尊,天王力土像1尊。这组造像工艺精美,体态轻盈而丰满。过去曾作过消息报道,现摘要作以介绍。一、佛造像编号02通高6...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冬,常德市自来水公司在市区沅江内堤修建水泵房时,在距河堤10余米的沅江中,发现鎏金铜方壶及陶器。陶器除一件罐外,其余均被弃于江中。鎏金铜方壶通高38.8、口边长11、底边长12.7、最大腹径20.8厘米,重5000克。口微敞,肩部有铺首衔环一对,环径8.5厘米。弧腹,高圈足。颈、腹下部饰鎏金三角形纹,腹部饰弦纹及宽带纹,铺首鎏金(封底;图一:1)。陶罐通高21.6、口径13.6、腹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在“南海1号”整体打捞作业期间,从海底泥沙中打捞出了一对金属环。因表面部分区域被金属锈渍并有泥沙等结物附着,经过简单辩认定名“铜鎏金虬龙环”。2014年,清理金属环表面的凝结物,发现表面“鎏金”层与基底的铜底结合紧密,“鎏金”层致密完整,没有任何剥离锈蚀的迹象,且金层表面较粗糙。结台鎏金工艺特点和宋代运洋贸易的发展水平,可以判定该对金属环应为实金打造。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发掘了3座唐代墓葬,出土有三彩陶器、瓷器、铜镜、鎏金银钗、鎏金铜带具等随葬品。这三座墓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应该是一个家族墓地。但从人骨特征来看,墓主无一例外,都是成年女性,这种以相同性别集中埋葬的现象比较少见,是研究唐代葬俗葬制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