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华锋 《世界历史》2003,56(3):12-20
“黑幕揭发”是美国新闻记者参与社会并监督其发展的主要运作方式 ,尤其是在 2 0世纪初 ,一批杂志记者通过“黑幕揭发”在美国发起一场社会文化批判运动 ,直接推动美国进步主义改革。不可否认 ,为追求轰动效应 ,某些黑幕揭发者采取了煽情报道手法 ,但从总体上看 ,积极批判社会黑暗、唤醒麻木民众是黑幕揭发者的主流目标。美国进步主义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黑幕揭发运动。  相似文献   

2.
试析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一批新闻记、学家在美国发动了一场专事揭露社会黑暗的黑幕揭发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十多年,且与当时的进步改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运动最终衰落,其原因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综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被揭露的阴谋压制、广告制约、法律威胁以及一战的爆发和读的冷漠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美国社会问题丛生。这引起了进步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 ,他们发起了一场揭露社会问题的运动。史称黑幕揭发运动。这一运动持续了十年之久。在这场运动中 ,大众化杂志蓬勃兴起 ,它们与黑幕揭发密切相关 ;以黑幕揭发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新闻报道和文化批判不断地揭丑 ,美国的中产阶级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美国的“民主公众”和“公众舆论”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许国林 《史学月刊》2006,1(5):71-7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众化杂志迅速兴起和发展。大众化杂志有如下几个特点:迎合大众口味;内容贴近社会现实;价格低廉;有一个稳定增长的、数量较大的读者队伍。美国大众化杂志的兴起和发展,是当时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并对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县制演化及其对中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文  陈田 《人文地理》2006,21(2):109-114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地考察了美国县制的起源、模式及特征,重点总结了工业社会到来时美国县制发生的危机、原因、对策和结果,论述了美国县制在后工业社会崛起的机理,最后总结了美国县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我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我在纽约的生活百无聊赖。来自国内的消息千篇一律,关于奥运建设和世博会筹备的故事占据了所有媒体的篇幅。  相似文献   

7.
美国“使命”观的历史和文化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命”观指美国作为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一种特殊的责任。这种观念在美国白人文化中根深蒂固,可以说是发轫于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根植于美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形成于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随后又受到美国是世界上发端较早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加强。“使命”观所体现出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未必真实,但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却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尤其在美国政府决策者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出来。因此对美国“使命”观的历史与文化起源的探讨有助于从深层认识美国外交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杨扬 《旅游纵览》2015,(8):36-37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区众多,但其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模式有待完善。通过总结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现有管理模式的缺点,将其经验适当运用到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中,有利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正是中国东西部万里雪飘的季节。而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洛杉矶,却枫叶红遍.细雨蒙蒙。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高校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时代的客观要求,借鉴吸收美国的高校德育,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包括课堂课程教育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其对我国的启示有:(一)坚持道德教育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二)课程设置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三)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教学;(四)变革“纯”道德知识教育;(五)高度重视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宗教是美国文明的精神依托。由于社会历史进程的特殊性,宗教在美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美国的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局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因素,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席红霞 《沧桑》2008,(1):173-174
由于美国以整个高中阶段总成绩为主要升学依据的考试制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所以美国中小学生虽然学习任务较重,但他们并不感到负担沉重;我国要解决减负和素质教育的问题也必须从考试制度改革着手。但由于不具备学习美国的条件,问题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但对高考命题和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则不失为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史学家鲁宾逊提出了实用主义的历史教育论 ,设计了新的课程体系 ,编写了一系列历史教科书 ,对二十世纪美国的历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季宸 《神州》2014,(17):160-161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世界上最早设立发言人的国家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白宫设立新闻办公室和发言人,此后,各国政府纷纷效仿,以期树立对内对外的形象。1983年3月,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就中苏关系缓和问题约见在京的各国驻外记者,通报中苏高层当时的最新交流动向。这次的记者招待会成为中国最早的政府级别新闻发布会,外交部也成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最早、最好的国家部委。美国有当今全世界实力最为强大、传播最为迅速、竞争也最为激烈的媒体产业链。美国在新闻学、传播学和政治传播学等领域的学科发展都很成熟,学科体系完整,取得的理论成果相当丰富。正是由于完善的政治传播理论作支撑,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得以发展、健全。  相似文献   

15.
刘红 《沧桑》2009,(3):117-118
美国作为一个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公民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特征。我们应当吸收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处理好传统文化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处理好全球化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并且要重视意识形态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子楠  王景  王雅文  高夕婷 《神州》2014,(6):266-269
美国现政府提出了全新的保密管理理念和改革举措,采取多项措施解决过度定密问题,确立“疑密从无”和“疑密从低”原则。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过度定密、乱定密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国现行混乱的定密状态导致定密随意,及因定密水平能力不同而导致的错定密问题大量存在,当前过度定密问题非常严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乱定密和过度定密,已经成为保密管理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就定密机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中美对防止过度定密的措施进行比较研究,总结美国的成功经验,用以完善我国防止过度定密措施的理论与实践,以期对我国保密工作及保密法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因而,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1966~19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6年 7月 ,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 ,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中国的政策 ,但该政策提出后并没有得到有始有终的实施。美国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 ,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阻碍了美国的外交努力 ,使中美之间失去了一次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然而 ,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的外交政策档案显示 ,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美国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反应有自己的政策考虑 :它为中国这场内乱设定了目标 ,即希望这场运动导致中国政局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1 96 7年中后期 ,随着“文化大革命”局势的渐趋稳定 ,美国的期望落空 ,美国政府内强硬派人士拒绝进一步尝试新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8.
李晶 《安徽史学》2015,(3):115-122
19世纪后半期迅猛发展的美国城市化,使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出现全方位的变化。同时,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导致公共卫生问题恶化,出现所谓的卫生危机,从而促发了城市公共卫生改革。此后,在美国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方面都出现系列性变化,城市公共卫生开始走上正轨。在此过程中,政府开始直接干预公共卫生,大众卫生意识得以强化,为美国城市卫生事业留下了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张涛 《史学集刊》2004,(3):73-79
作为美国社会中一个较大的学术群体,美国历史学家的中国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具有很大的参照意义。最权威的美国史学刊物——《美国历史评论》——在20世纪90年代所发表的中国研究文章便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展示了美国史学界的中国研究在最近十年的主要线索:中国的传统儒家思维方式左右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次重大的政治管理制度的变革,一次是秦始皇变革,他确立了绝对的中央集权体制,另一次是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秦始皇的集权制,代之以分权与权力制衡的宪政体制。由于辛亥革命按照西方模式的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此后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主题便是对秦始皇确立的体制进行修补。修补和改革是对危机作出的回应,危机从未间断,改革因此也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