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乘旦 《史学月刊》2002,(10):87-90
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就不发达国家而言,现代化对他们的冲击逼迫它们做出回应,于是就出现众多的革命、改良、和民族独立战争。就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似乎表明它们的“现代化”已经出现问题了,于是它们进入“修正”现代化的阶段。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一方面是“修正”现代化的努力,这两种相反趋势造成20世纪历史的矛盾发展,“不平衡”引发出无数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陈志强 《世界历史》2003,(2):118-119
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系于 2 0 0 2年 8月 6日正式成立。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 ,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教授从清华大学调到南开大学历史系 ,初步奠定了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基础。 1 96 4年经国家高教部批准 ,南开大学历史系成立了美国史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安年 《史学月刊》2005,(10):23-26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主义体制形成后,进一步强化国内的统治和疯狂对外发动侵略战争。1937年7月入侵中国点燃的战火方兴未艾,1941年12月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时期,由西田、田边奠基的京都学派中出现了高坂正显、高山岩男、西谷启治、铃木成高一伙右翼份子,抬出“世界史的哲学”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做动员宣传,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5.
2000年4月15日至16日,在春光明媚的北京大学,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近200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举行了以“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史学会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举办。与会的老专家们认为,这次会议是百年世界史学界规模空前的盛会。  相似文献   

6.
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世界史体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天津联合召开了“世界历史博导论坛”,与会学者就我国世界史研究与教学问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讨论,关于“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即是其中之一。现将其中五位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并希望这个问题引起更多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认真地读一点世界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26日,江泽民主席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必须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并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备受鼓舞。历史科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一切青少年,一切从事各种工作的干部都应当学习的。本专就学习世界史的重要性,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前,争取世界史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世界史已获批准提升为一级学科),今后我们将迎来世界历史学科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此之际,我们应该认真从历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等角度寻找世界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需要进一步改进《世界历史》杂志的工作,以迎接世界历史学科大发展时机的到来。为此,《世界历史》于2010年12月18日召开编委会会议,讨论主题为世界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方向——兼谈如何把《世界历史》建设成为国际学术名刊。现将会议发言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之初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上视为人科学的中国的历史研究,社会科学化趋势愈益强化。这实际上是整个知识界或学术界追求“科学化”的反应。在这一趋势下,人和社会科学研究对科学叙事的诉求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度,中国世界历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更加宽泛,研究程度更加深入;不但继续关注传统问题,如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文艺复兴等,而且,更加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发挥世界史学科的功能,为现实服务;2006年度出现了一批角度新、材料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中青年著述明显增多,一些博士硕士论文有较高水平;此外,欧洲、美国、苏联及日本史的研究仍然保持传统的优势。下面分总论及国际关系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是作所《中国中世社会》一书的序论。章大致叙述了四个问题: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现在中国思想界与学术界发展的一个高潮;二、这次社会史论战主要是理论之争,缺乏材料作理论基础。以重理论更应重材料为宗旨的《食货》半月刊应运而生;三、论述了史学研究中理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了辩证唯物史观全面的、运动的观点和以物为主,但又不轻视精神的反作用的观点;四、指出辩证唯物史观是当代最先进的方法,是真理,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史学思想涌进了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辩证唯物史现有些技忽略。但在不远的将来,辨证唯物史观会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道路上重现光辉。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欧洲的古史研究继承了文艺复兴的遗产,在文献搜集和整理、史实考订、考古学和碑铭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法国和英国学者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批多卷本、大部头的古代史、希腊史和罗马史著作。虽然这些著述的质量无法与19世纪专业史学的成果相比,但它们为19世纪的讨论设定了问题的框架,提出了众多值得重视的看法。学者们经世致用的精神,为后世树立了良好榜样,对当时实际的政治生活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建筑和科技的综合性学科。埃及学发展至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但埃及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对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是在20世纪以来逐渐取得的。经过数代埃及学家的共同努力,埃及学已有很大发展,古埃及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日新月异的埃及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4.
陈锋 《史学月刊》2004,(1):113-122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志是我国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对各部正史地理志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分布很不均匀。有的朝代的正史地理志研究已比较深入,并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著作,但有的朝代的正史地理志研究尚待深入。本文正对20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一方面批判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将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这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历史学确立了更为稳固的根基。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继承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异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克罗齐、柯林武德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分析学派罗素、波普尔、亨佩尔等人,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的方式和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这两个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内容丰富,体系庞大,20 世纪的学人从各个方面对其展开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在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从具体的史料分析和归纳总结中,客观地展现出《淮南子》研究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自身特点来,希望为未来《淮南子》的研究寻找新的视野、开拓更宽广的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世纪交接的时刻,回眸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惊涛骇浪的历史给我们史学工作者展示一个道理:一个时期的史学重大思潮总是与时代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观点对历史变动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认真总结这一百年来历史,对我们认识史学工作有关问题,对思考新世纪的历史与史学都是有意义的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生大变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与80年代末苏联解体;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立,并且在80年代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动荡。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只能在“革命史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作用,使“革命史范式”臻于完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  相似文献   

20.
徐松巍 《史学月刊》2000,4(2):12-18
19世纪中国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传统史学的终结,亦同时标志着近代史学的开端,是中国史学新陈代谢的交会点和转折点,并为20世纪初新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社会思想领域,19世纪中国史学还起到了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