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撒坝为什么一边平一边不平呢?这里有段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据说户撒坝子是一坵大田,这里住着一个老农民。这个农民本事很大,他一个人耕种着这坵大田。因为这坵田高低不平,他每天都驾牛犁耙,耙了好几遍,还没有耙平。他决心一定要耙平它。可是,有一天,他已经耙到了腊撒坝尾,牛突然死了,不能再耙了,从此田也就种不成了。就这样,当时耙得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郭赛军 《神州》2011,(6S):126-126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可见,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这就要求校长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才可能摆脱工作中的忙乱和乱忙现象,才可能使工作事半功倍。要做一名合格的校长,首先要懂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一生其实只需要做对一件事就算得上成功。" "还是更愿意别人称我为制冷专家。" "我想做家电业的人,没有一个是因为追求财富的渴望。我仅仅是为了明天能睡得着觉, 如此而已。" "我这两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冰箱'谁跳水,我可以看着(不动)。" "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卖10年豆腐,坚持10年的话,他一定会卖出名气来。" "1996年以前我的人生就是跟整个世界斗气,别人都觉得我讲的只是个故事。" "只有变成虎才能与狼共舞!"  相似文献   

4.
白干20年     
正1908年,美国年轻人希尔在报社做记者。一天,他接到任务要采访钢铁大王卡内基。希尔为此做了充分准备,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快结束时,卡内基突然问:"你是否愿意做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用20年去研究世界的成功人士?"白干20年?希尔犹豫了一下,可他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答:"我愿意!"卡内基继续问:"你真的愿意?"希尔诚恳地点点头。第二天,卡内基就带着希尔采访了发明家爱迪生,后来又介绍他认识了许多政商界的名人。在这些人的引荐下,希尔又陆续采访了许多成功人士。那之后,希尔开始潜心研究这些成功者的智慧和经验,这期间他只能靠很少的  相似文献   

5.
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在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后决定再次参选。10月14日,他到密尔沃基发表演讲。就在他登上台准备演讲时,刺客施兰克从人群中冲出,朝他开了枪。只听"砰"的一声,子弹穿过罗斯福手中的讲稿,击中了他的胸部。他惊诧地摇晃几下,马上又恢复了镇静。凶手很快被捉住了,民众愤怒地要痛打他。罗斯福一边捂住胸口.一边劝大家保持冷静。台下的  相似文献   

6.
这天早上5点,我和老钟叔开着农用车上了路,外面正是冰天雪地。老钟叔在这条路上已经行驶了30年,每周他都要去100公里外的煤矿上拉煤,而我则是第一次。车子行驶得很慢,老钟叔一边开着车,一边看表,好像在等什么人。车子终于在一个叫沈村的路边停下  相似文献   

7.
戏说汉话     
正不服啄易中天教授解释武汉方言"不服啄"时,说是楚人不服周朝,所以流传下来一句方言"不服周"。其实武汉的这一句方言不是"不服周",而是"不服啄",这个方言的来历也不长,就在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武汉人流行踢"键多",做"键多"自然需要公鸡的羽毛。有一天,一个年轻伢看见隔壁的太婆买回来一只公鸡,就趁太婆不在家时跑去偷偷在公鸡身上拔鸡毛,谁晓得那公鸡的性子也犟,不允许年轻伢在它身上拔鸡毛,年轻伢去拔毛时,它就铆些往他身上啄,只啄得那个年轻伢疼得直昂,抱倒个脑壳就跑,那公鸡还不解恨,还一路追来,吓得那个年轻伢一边跑一边叫:"我服了你的啄!我服了你的啄!我再也不敢拔你的毛了!"  相似文献   

8.
词汇经常是有迷惑性的,两个人在论战中使用了同一个词,他们讨论的未必是同一件事。事实上他们甚至未必在进行同一场讨论,好比我家小猫Pickle虎视眈眈,拿势要扑电视里的飞鸟,你也要拿稳了你们在同一个世界里吧,爪牙磨得再利,所获的不过是一场笑话。有些人看不惯李银河的观点,决定发表点自己的意见,于是这边拿出中国同性恋婚姻提案,另一边就有人来电话说这个提案要"让李老师全家上  相似文献   

9.
种马     
"你4年至少要赚一个亿,记者也别做了,否则谈什么财务自由?"坐在我对面的老板50出头,但看上去还不到40的样子,此时他正跟家里最小的老婆发着微信,免提开着。今天他给英国留学回来的她的任务是学会做一种特制的米饭。与4个女人同居的日子是快乐的,这里面包括银行行长和法院法官,他说如果哪天他死了,里面其中两个甚至能陪他一起。他喜欢那种睡觉时往任何一边一摸都是暖和的感觉,说这比得上任何保健药,令人光彩四射,幸福无比。  相似文献   

10.
刘畅 《环球人物》2012,(26):60-61
作为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用20多年时间,让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就在一切做得风生水起时,2008年初,62岁的曹德旺宣布由长子曹晖出任集团总经理(现为集团首席总裁)。不少人对这个决定表现出质疑和不解,他却淡定地表示:"后生可畏。他要继承的不仅是事业,更是责任。"2012年8月25日,从国外考察归  相似文献   

11.
陈霖 《环球人物》2021,(8):64-67
他们扎根湖南近20年,教会470名中国聋儿说话,培训出20多名聋人面包师过去一年,德国人吴正荣很少用手机。去年央视报道了他和妻子杜雪慧开的“聋人面包店”吧赫西点后,总有人给他打电话订面包或询问情况。他白天都泡在后厨揉面团、盯烤箱,一接完电话就得洗手消毒。他觉得这打断了制作过程,无法专注,便把手机放一边。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进山打猎,如果要在山里过夜,一般都要烧一堆大火,一来可以取暖,二来是为了防范野兽。再凶猛的野兽,只要看见火,就不敢挨近人了。这是有来历的。古时候,豺狼虎豹多得要命,经常出入大村小寨,动不动就把人们喂养的猪呀羊呀拖出去吃了。有的野兽还变成人,跟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起玩耍。传说有个后生,在游方场上遇上了一个姑娘,这姑娘不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能说会道。小伙子一见钟情,不久,便和姑娘成了亲。小伙子有个小妹妹。她见哥哥娶来了一个又漂亮又会说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是否杰出,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而行为表现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杰出的人,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如何应对的自动反应。我们人类是一种高智能生物,我们是以异常复杂的“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我们生下来就会的行为叫本能;除此之外,其余一切都得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行为中,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靠后天培养和训练。我们把一种行为,教给孩子,然后让他反复练习,后来他就“学会”了此种行为。等到时间一长,他已经熟练了该种行为,他不用用心想就会做此种行为。此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同学向我讲述自己如何被简单归为市侩、小气的人,一旦表现出豁达、慷慨的一面就会听到"咦?你还真不像上海人啊"这样的话。"我应该为此高兴么?"他激愤地说。我一边偷笑一边劝解:"唉,北京人何尝不被认为是贫嘴、懒笨之辈啊。"  相似文献   

15.
正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有点反常,一吃完饭就往房间跑,我猜想儿子可能是迷上了网游,可看他的作业,做得又很好。一天,儿子房间门没关,我悄悄走到他身后,发现正在做一道语文题:把"广场上人可多了!"改成夸张句。儿子在百度输入问题,一秒钟不到,答案立刻就出来了:"广场上人山人海!"  相似文献   

16.
陈生,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4年大学毕业后,先做公务员,3年后辞职下海。陈生倒腾过蔬菜,做过房地产,打造过苹果醋,最终选择了卖猪肉。如今他在广州开设了11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两个亿,被称为"猪肉大王"。陈生说过,即使是卖猪肉,他也要卖得和别人不一样,卖出"北大水平"。  相似文献   

17.
父亲临走前,跟我们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他亲眼见到的,就是我堂伯死得很奇怪。他死前做了个梦:妈妈要来接他走,几月几号几点钟都告诉他了。结果真的按照梦里讲的,在那一天举办葬礼,请很多人来吃饭、玩麻将。差不多到点了,人家问他:你不是讲你要走了吗?结果时间一到,他说了句“妈妈来了,接我走了”,就倒下去了。 “父亲说,如果没看到,你是不会相信的。他15岁起就跟伯父闯南洋,最后亲眼见到伯父死得那么舒服。  相似文献   

18.
孟超写了一个昆剧剧本《李慧娘》,预演时送我一张戏票。我因为听不懂唱词,不大看歌剧,但地方戏、昆曲,有时也看看。那天戏场上熟朋友很多,李慧娘鬼魂上场,高歌曼舞,的确看得叫人入迷。文井同志恰巧坐在我旁边,他一边看戏,一边轻轻对我说:“你看孟超,老树开花了。”他把这话对我说,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好意的鼓励,可是我却惭愧得很。我和孟超,以前都算是太阳社的人。他写诗,我写些乱七八糟的短篇。大革命之后,大家都是“破落户子弟”,有点“吊儿郎当”,气味相投。他说:“你叫建南,我就叫个建北,咱俩给个兄弟吧。”他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正周日,我带儿子去自然博物馆,形象逼真的动植物标本很快吸引住了儿子,我不时地给做些讲解,累了就在不远处小憩,看他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间穿来跑去。百无聊赖之际,我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抑扬顿挫的声音,那声响有几分稚嫩,却不乏沉稳,循着声音走过去,我看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站在北极熊的模型前,正绘声绘色地讲述冬天动物是如何冬眠的,原本懒散地坐在一边休息的游人也都聚集过去。小姑娘讲得惟妙惟肖,时不时还加入"北风  相似文献   

20.
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嘴唇、清癯的面庞、透露着聪颖的目光、和那使人过目不忘的垂肩长发,普通话虽很不标准,却以那坦率的应答,略带腼腆的表情和轻柔的语调,使人感到他很随和亲切。这就是台湾漫画家给我的第二印象。 “一生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画漫画” 1948年生于台湾漳化的蔡志忠,从小不仅喜欢看漫画书,还喜欢自己编故事,自己画。15岁那年,他觉得自己“画得和那些已出版的书的水平很接近”了,他试探着将所画的几幅画向出版社投搞。没想到出版社很快回信,称其画得很好,邀其到社里上班,专司漫画。“我在七八岁时就做了人生计划,一生要做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