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馬衡 《文物》1963,(11)
右斛铭四字,阳文,曰"(氵曰糸)仓平斛",为太谷赵氏藏器,向未著录。陈君万里游晋,始获见之,摄影拓铭,以一本见赠。形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新嘉量相似。新量为籥、合、升、斗、斛五量,此仅斛耳。旁有两耳,可以两手挈之。底有三足。文字在底下,字体在篆隶之间,平字反文。斛字,斗旁泐左半。(氵曰糸)从水从(曰糸),即濕字。古从(?)之字,如顯、隰等字,汉碑多省作(曰糸页)、(阝曰糸),或误从累,作(曰糸页)(阝田糸)。《说文》(水部):"濕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汉书·地理志》"东郡东武阳,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又平原郡高唐,桑钦言漯水  相似文献   

2.
现存的徽州书类多量繁,难以确计。它的地域分布至今也是难以知悉,配方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地置产薄的分析以管窥其貌。明清徽州书的地籍分布分布有其鲜明特点,主要集中在歙西休东,休西黟东、休南,休中及祁门县西南等五地。而这五地又正位于新安江及其支流横江和率水,昌河上游宁河和历史流域。  相似文献   

3.
西夏统治下的河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河西的概念,历来众说纷云,笔者不拟讨论该问题. 本文所涉及的河西,按照《宋史·夏国传》的阐释,具体包括黄河以西的九个州郡.“河西之州九:曰兴(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曰定(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南)、曰怀(约在银川市东南面)、曰永(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曰凉(今甘肃省武威县)、曰甘(今甘肃省张掖市北)、曰肃(今甘肃省酒泉市)、曰瓜(今甘肃省安西县东)、曰沙(今甘肃省敦煌县东).”①也就是说,其主体部份为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  相似文献   

4.
紫禁城内养心殿一组建筑,明代即已有之。据《明宫史》载:“过月华门之西曰膳厨门,即遵义门,向南者曰养心殿。前东配殿曰履仁斋,前西配殿曰一德轩。后殿曰涵春室,东曰隆禧馆,西曰臻祥馆。殿门内向北者则司礼监掌印秉笔之值房也。其后层尚有大房一连,紧靠隆道阁后,祖制宫中膳房  相似文献   

5.
白檀县,西汉置,东汉废,已是定论。但是,论及西汉白檀县的确切地理位置,《辞海》白檀条载:“治所在今河北省滦平东北兴州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说白檀县“当在今河北滦平县鞍匠营之北兴州城南三里小城子”。《中国历史地图集》亦持小城子论。以上诸说,其根据概皆为《水经注》濡水条,濡水入安州界,“东南流,经渔阳白檀县故城”。大要水“又东南流,经白檀县,而东南流入于濡”。濡水即今河北之滦河。大要水即今河北滦平县兴州河。稽诸史籍遂觉上述有关西汉白檀县故址在今河北滦平县兴州河南岸小城子说尚有商榷之处。根据《史记·韩长儒列传》有关记述,屯戍右北平的将军韩安国于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病逝。《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载:“韩将军后徒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同书又载武帝诏曰:“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  相似文献   

6.
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的江阴要塞.最近在黄田港东畔连续出土6门古炮,经初步考证为清代咸丰年间的前膛炮.古炮出土于江阴市黄田港东畔的明清两代接官厅遗址地下约0.7米处.古炮之一,生铁铸成,通长1790、口径95毫米,炮身直径为150至270毫米,通身有4节,重约600公斤,炮身正面中部铸有“皇冠”图案和“B·P”(B·P”为  相似文献   

7.
佚名抄本《做杉木放牌要览》,与此前习见的新安江—钱塘江商编路程稍有不同,它除了沿途地名、距离里数的记录之外,还收录了木业经营运作的诸多规则,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商业书。据此,可以探究徽商在钱塘江流域从事木业经营的事实。从中可知,该书系徽歙商人从事衢港木运销之商业秘籍,其中包括五段前后相续的沿途水程以及一条返归桑梓故里的陆路。由此可以勾勒出徽歙商人从事衢港木经营的路线,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与之相关的诸多商业规范。由此看来,传统时代徽商在各地的活跃,不仅仰赖其巨额的财富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还与他们输出的相关技术和商业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赣江小考     
<正> 《汉书·地理志》载赣江有三源:日豫章水,出赣县西南,北入大江;曰湖汉水,出雩都县东,至彭泽入江;曰彭水,出南野县,东入湖汉。豫章水即后来的章水,湖汉水即后来的贡水,章、贡的名称应是拆“赣”而来。《水道提纲》却说“赣”字因章、贡二水合流而称之,诚为谬也。“赣  相似文献   

9.
《明史·地理志》施州卫下记“清江,自四川黔江县流入,一名夷水,亦曰黔江,卫境诸水皆入焉,下流至宜都县入于大江”。唐崖长官司下记“南有黔水,即清江之上源。”四川黔江县下记“黔江,源出贵州思州府界,正流自涪江合大江,支流经此,下流为湖广施州卫之清江。”今...  相似文献   

10.
沅江通航考     
沅江别称芷江,发源于今贵州都匀、黄平一带,东北流经黔东、湘西,到湖南常德入洞庭湖,全长约四千余里,是贯通湘黔两省的主要河道。该江有南北二源。北源即沅水,亦名潕阳河,出今黄平旧州,东北流经施秉、镇远、岑巩、玉屏,复经湖南晃县、芷江、怀化,折而往南,至黔阳旧治与南源合。南源又有南北二支。北支名重安江,旧称豬梁江,发源于今贵州福泉之马场坪以西,东流经黄平重安江,到今凯里之旁海附近与南支合。南支名龙头河,旧称马尾江,源出今贵州都匀之墨冲附近,北流至凯里境内与北支合。二支合流后称清  相似文献   

11.
正"走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过渡。"这是一句古时民间谚语,其大意是指旧时武昌、汉阳长江岸边渡口甚多,武昌、汉阳来往过渡非常方便,且收费低廉。尤其是在武昌古城的"汉阳门渡"和汉阳东南的"汉阳渡",成为行人在武昌城和汉阳城"好过渡"的主要渡口。武昌最早有一定规模的客运码头(渡口),是隋唐时期设在汉阳门的码头,对岸则是汉阳城之东的东门码头。由汉阳门码头至东门码头(即汉阳渡)是一条客运航线,  相似文献   

12.
北宋开封城汴河水门又称“拐子城”,后来研究北宋都城的人大多不曾对它加以注意。盂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记述东京外城,说:“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余丈。”近人的注释未曾对拐子城一词稍加解释。除上述记载外,“拐子城”一名还屡见于记述北宋末年宋金在开封城下鏖战的资料中,说汴河东水门外筑有南北拐子城,皆出自姚仲友之手(一作“姚友仲”,《宋史》无传,参《三朝北盟  相似文献   

13.
试说《楚居》“■■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安 《文物》2012,(1):75-76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楚居》有下面一段文字:季连初降于■山,氐(抵)于空(穴)穷,前出于乔山,尾(宅)尻(处)爰波。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尻(处)于方山。女曰比(妣)隹,秉兹率相,詈冑四方。季连闻亓(其)又(有)■(聘),从及之盘。爰生絰白(伯)、远申(仲),锍裳羊。先尻(处)于京宗。(第1-2简)其中酈山、乔山、汌水、京宗等已有很好的考释。酈山是《山海经·中山经》内《中次三经》的■山,也即《中次七经》  相似文献   

14.
《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卷二十八上,弘农郡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下载:“熊耳山在东,…又有育水(今白河),南至顺阳入沔(今汉江),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这里班氏的记载认为洱水和育水均为过郡二,行六百里,独立入汉江之河流。对此历来争议颇大。一是洱水与育水合流说。如清·钱坫、徐松《新校注地理志集释》(《二十五史补编》(一),中华书局1955年版)认为:“洱水盖合育水而入汉水,本互受通称之例。”二是洱水为今镇平县之潦河说。如清·陈澧《汉志水道图说》(同上)认为:“洱水,今河南镇平县之潦河,南…  相似文献   

15.
朱活先生在《古钱新探》中,讲到圜钱时写道:“桼垣一釿、桼睘一釿、睘半三钱当为一地所铸,睘与垣通用,睘半即桼垣半釿。《汉书·地理志》上郡属县有漆垣,今陕西邠(彬)县。桼即漆字,《汉书·贾山传》:‘桼涂其身’。又《邹阳传》:‘坚如胶漆’。后漆行而桼废。漆垣殆因漆水而得名,漆水源出陕西省同官县东北大神山,西南流经邠县至耀县会沮水;沮水亦名宜君水,出耀县北分水岭,东南流会漆水,两水既合,亦称石州河,东南经富平、临潼二县入渭水。《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皆指此。”  相似文献   

16.
一、京师道路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于今北京,称京师。清朝北京的城地、宫殿、道路、驿站、运粮河道,都是沿用明朝的,没有大的改变,只是进行了维修、疏浚和局部改建。“京城周四十里,门九:南曰正阳、南之东曰崇文、南之西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东之北曰东直、东之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城……世祖章皇帝于京师分列八  相似文献   

17.
古代琉球的华裔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琉球的华裔伟人谢必震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古名流虬,以其万涛蜿蜒,若虬浮水中,在中国东南。自福建梅花所开洋,顺飙利船七昼夜可至”。①明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朱元璋“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国,诏曰:……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  相似文献   

18.
卢沟桥的历史沿革卢沟河卢沟桥(图版玖:1)因横跨卢沟而得名。卢沟一名桑干,为古澡水的一支,源出山西马邑县北的雷山,至北京西郊东北流经卢师山之西,自是水名卢沟。卢沟之名始自唐代。因其水混浊,又称作小黄河、黑水河。复因此河经常泛滥,河道迁移不定,又有称作无定河的。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命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月,浙江省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对大禹陵和兰亭进行修复,我参加了施工前的调查、计划工作,现将调查所得分述于后:大禹陵在绍兴市东南约十二里的会稽山麓,出绍兴市稽山门由水路可达,古人所谓"山阴道上",风景确是明秀宜人。现在该处建筑群计分:(一)大禹陵,(二大禹庙,(三)大禹寺。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如以建筑而论,当首推大禹庙。大禺庙的历史,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一说:"大禹庙在县东南,少康立祠于陵所、梁时修庙,……宋政和门年(公元1114年)敕庙额曰告成,东庑祭嗣王启,而越王勾践亦祭别室。……郡境尚有四所,一在山阴县西涂山,一在山阴县蒙搥山,一在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 ,东京地势低平 ,河网密布 ,水上交通发达 ,而此时城内人口众多 ,为解决居民粮食及生活用水问题 ,北宋政府先后主要开挖、疏浚了四条运河贯穿京城 ,故有水门一说。检《宋史》卷 85《地理志》载 :“东京……汴河上水门 ,南曰大通 ,北曰宣泽。汴河下 ,南曰上善 ,北曰通津。惠民河 ,上曰普济 ,下曰广利。广济河 ,上曰咸丰 ,下曰善利 ,上南门曰永顺。其后又于金耀门南置开远门。以上皆太平兴国四年 (979年 )赐名 ,天圣初 ,改今名。”今按 ,此处“惠民河 ,上曰普济 ,下曰广利”云云有误。考《宋史·地理志》上、下水门之书法 :上当为河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