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旅游》2010,(5):4-4
崔薇、刘东梅同志:你们好!我是西安市委党校一名退休教师,现向贵刊送上拙稿《黄山功夫游》一文,并附相关照片配用,不知恰当否?拙文如有不当之处,诚望不吝斧正;拙文如不采用,则烦请告知为盼。西安市郑福栋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博物馆于1959年曾征得铜镜一面。径25、厚0.1厘米。镜背铸文楷书,五行二十四字:“左厢南颍界弟子张再兴,镜一面舍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边款为阴刻女真文“????”四字,尾附“?”记官府签押(见图)。下面试将镜背的铭文、边刻女真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凉寺窑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南,东距宝丰县城25公里(图一)。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即发现了这处窑址。1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和叶喆民两位先生会同河南省博物馆文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笔者经过20多年收集与整理,利用川陕苏区铜币实物及图片共计3 572枚、川内文化部门记载的川陕苏区铜币的藏品数量,揭示三种货币以及每种货币大类的存世量统计和铸造搭配规律,分析这三种货币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于1933年至1935年期间所铸造发行的铜质货币,即川陕苏区铜币大200文(藏界一般称熔铸200文,下同。见图1、图2)、小200文(藏界一般称赤化全川200文,下同。见图3、图4)以及500文(见图5、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土坑墓,出土了八思巴文铜钱"大元通宝"4枚。这4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光背,周郭完好,制作较为精致。标本一直径4.07、穿径1、郭宽0.13厘米,重18克(图1);标本二直径4.1、穿径1.02、郭宽0.18厘米,重25克;标本三直径4.2、穿径1.11、郭宽0.18厘米,重20克;标本四直径4.18、穿径1.12、郭宽0.16厘米,重23克(图2)。钱文为八思巴文,读法为上下左右。  相似文献   

6.
庆阳北石窟寺摩崖石碑《宗派图》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北石窟寺位于今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蒲、茹两河的交汇处.现存窟龛308个,其中第165窟门外北侧有摩崖石碑一方,名为<宗派图>.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庆阳北石窟寺文管所共同编纂的<庆阳北石窟寺>一书对此碑有录文,但没有公布其拓片,且录文多有不确.2007年4月,笔者重新对此碑进行了勘测、识读、录文.碑文除个别字残损外,保存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7.
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实会乡王曲村内。该寺东依凤凰山,西临漳水,与对岸的潞城宋代源起寺遥遥相对。寺建于村中一土丘之上,四周砌筑虎皮墙护坡,总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仅340平方米(图一)。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  相似文献   

8.
云南永善县发现清土司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善县档案馆藏有清政府颁发给土司的铜印1方。此印铜质,方形,印边长7.4、印体厚1.8厘米。带纽,纽为圆柱形柄,高11.8厘米,上窄下宽(图一)。印为阔边朱文,印面刻“阿兴土千户印”,满汉文对照(图二)。有刻款:“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  相似文献   

9.
一、"乐阴司成之玺"(图一) 沙孟海先生所著《印学史》第五章"春秋、战国印"列举了这枚3厘米见方的朱文官玺(40页图2)。沙先生把它看作三晋官玺。此玺原著录于侯汝承《意园古今官印勼》(卷一第4页,1923年),铜质坛纽。50年代李学勤先生发表《战国题铭概述》一文,其中"三晋题铭"一章亦列举过此玺。不过25年后,李先生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的有关章节中已不再举此玺。据今掌握的古  相似文献   

10.
杨新 《文物》1999,(12)
杨新《〈文潞公耆英会图〉考析》一文,认为该图应为宋画,亦应一读。  相似文献   

11.
刘苇 《福建史志》2013,(4):20-21,41
图照是现代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证文、补文、彰文的特殊作用,它与文字互为表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使志书的价值性更高、艺术性更强、感染力更大。本文以《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赫(以下简称《图劫)一书为例,谈谈图照在现代志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钱     
货布、货泉、布泉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罢大小钱,另铸货泉和货布,二品并行(图一:1、2、3)。规定货泉重五铢,枚值一;货布重二十五铢,值货泉二十五枚。货泉大小不一,有内外郭,又有面重轮、四决文、半星、星月及背四出文等,其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战国於疋布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学者奥平昌洪编的《东亚钱志》卷四页二四下著录一枚方足布,面文曰:於疋(图一)。此种布亦见于李光庭《吉金志存》1.13.7和倪模《古今钱略》6.7.4(图二)。此二书是木刻本,文字摹刻,略有失真。一九八四年河南省郑州市北郊出土一罐方足  相似文献   

14.
刘业沣  刘继东 《文物》2013,(6):92-96
《开州守廨题名记》石刻2006年出土于重庆市开县故城遗址,系同类石刻在考古田野发掘中首见。2007年曾有对此石刻的报道[1]。一《开州守廨题名记》的内容石刻保存完整,灰砂岩,仅刻文一面打磨。宽161、高68、厚14厘米。碑刻楷体阴文,字迹清晰整齐。碑文直书左行,35行,满行16字,共503字。录文如下(图一):  相似文献   

15.
<正> 1987年夏,迁西长岭峰一村民在建房取土时发现一装有钱币的罐子,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前往现场进行了清理,窖藏器为一素面敛口灰陶罐,清理前已被挖碎,重46公斤的古钱币成串放置于罐中,腐烂的串绳痕迹比较明显。这批钱币保存较好,绝大部分币文清晰,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共8214枚,简介如下: 汉:半两1枚(图1),五铢2枚(图2)。 隋:五铢2枚(图3)。  相似文献   

16.
山东邹县春秋邾国故城附近发现一件铜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邹县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故城,现在尚有残存的城墙遗迹,地面上陶片甚多,城址内及其附近曾多次发现青铜器。 1972年夏天,大雨之后冲出了铜鼎一件(图一)。鼎高26、口径25、耳高5、腹深12.5厘米。圆腹,口微敛,耳在鼎沿上,足呈马蹄形,腹下部饰以象首纹,上部和耳饰以窃曲纹(图二:2、3、4)。腹内有铭文十七字:(图二: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本溪地区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官印和刻铭铜镜,多为金代遗物,现选介如下: 一、铜印1.契丹文铜印1989年4月,桓仁县八里甸子乡马鹿泡村一位姓赵的村民在山间田地劳动时,发现了该印。印面近正方形,长7.5、宽7.3、厚1.8厘米,印背为一柱状直纽,上部两端抹斜,顶面阴刻“上”字,纽长3.5、宽2、高3.7厘米,通高5.5厘米。印面为篆书契丹文(图一:1)。  相似文献   

18.
唐刘氏墓志,1997年出土于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西窑村北岭上,2001年由孟州市博物馆收藏。墓志为青石质,方形,边长47、厚8厘米,无盖。正书17行,满行18字,计295字(图一)。除个别字不清晰外,余均可辨。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邓鸣鸣  农红苗 《广西地方志》2010,(4):F0002-F0002
2010年8月18日上午,广西地情网开通揭牌仪式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七楼会议室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康(图①左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吴建新(图①左四),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图①左二)、副主任唐中克(图①左五)、副巡视员文崇礼(图①左一),  相似文献   

20.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历代帝王多来这里祭祀,但诏书和祝文却很少保存下来,惟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祝文致祭碑保留至今。此碑圆首方座,通高1.25米,宽0.85米,厚0.22米,置于太昊陵太始门上,除上方的“御制祝文”4字外,共241个字。碑文为阴刻,“御制祝文”4字为篆书,其余为楷书。碑上方环绕“御制祝文”阴刻龙图案,两侧阴刻云纹。(见图)碑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