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大传》是西汉初期伏生学派说释《尚书》的记录。关于其称名,汉代的文献记载、书目著录以及称引用名等共同说明,该书初名"传",而非"大传"。根据早期用例的出现时间可以推知:东汉之初,"尚书大传"名始出。这个问题的厘清,对于经学、训诂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尚书》是我国一部主要的文献资料,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到秦穆公的历史事实,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信"字出现了7次,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先秦诚信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尚书·尧典》中"庸违"一词当释为共工之名。其理由有三:一,庸违即康回,《楚辞》中记载"康回冯怒",与历史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相吻合。二,远古时期,江淮荆楚之地的庸人,即"庸违"名称在后裔中的直接遗存。三,从上下文语境而言,"庸违"释为共工之名,文从字顺,意义明了。  相似文献   

4.
《尚书·益稷》中的"华虫"究竟为何物?本文通过甲骨文等出土文献材料和典籍中的有关线索对其进行探究,认为"华虫"可能是"虹"。"虹"可能是"华虫"的合音兼义词。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但从宋代吴棫、朱熹等学者怀疑传世本《古文尚书》为伪书以来,历代学者围绕这部《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一直聚讼纷纭。清代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之后,经过四库馆臣及后世一些疑古派学者的大力推阐,阎氏把传世本《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的观点几乎被清代与近现代学术界视为定谳。到上世纪末,随着我国学术界的思想解放和学术视野的开阔,随着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人们对传世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和研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证明阎若璩论证传世本《古文尚书》为伪书的方法和结论在学理和逻辑上均存在漏洞和软肋,从而使阎氏的结论发生了动摇。虽然目前彻底推翻阎氏的结论为时尚早,但起码说明阎氏的结论远非定论,是可以继续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尚书·盘庚》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三篇的次序发生了错乱。对《盘庚》文意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文辞语气对于解决篇次也大有帮助。经过考证,其次序实际应该是先《盘庚中》、次《盘庚下》,《盘庚上》为最后一篇。  相似文献   

7.
《尚书·尧典》最后一句中“陟方”两字。一直没有从训诂的角度给以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陟方”应该读为卜辞中的“ 方”,即征伐方国的意思。《盘庚下》有一句话,今、古文本的差异很大,本文根据战国秦汉的文字材料,对异文产生的原因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赵四方 《清史研究》2020,120(4):125-136
有关惠栋托名王应麟著书一事,曾引起清中叶以来的许多学者关注。除《左传贾服注》与《论语郑注》外,清代学者还指认惠栋托名撰集另一部著作——《尚书郑注》。前两部著作由惠栋撰集,为今日学界所认可,但由于后一部著作鲜有人知,遂使其托名问题成为疑案。本文以清代文献中有关惠栋"托名"的说法为基础,据段玉裁所见的惠栋辑本《尚书郑注》和惠栋《九经古义》中的相关案语,论证出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旧题王应麟所撰的清钞本《古文尚书》即惠栋托名之作《尚书郑注》。经校对分析后,可以确定上图、国图藏本《古文尚书》属于同一版本系统。这一系统存在多种钞本,李调元刊刻《郑氏古文尚书》所据的"原本"即为其中之一。惠辑本《尚书郑注》曾在清代学术界广为流传,李调元对该著的订补与刊刻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9.
学多以为《尚书孔传》始出于东晋梅赜献书,时在公元317或318年,但皇甫谧《帝王世纪》数引此书。皇甫谧生于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西晋泰始初撰《帝王世纪》,在公元265年或稍晚,足见此书于魏晋间业已存在。  相似文献   

10.
白军鹏 《史学集刊》2013,(1):118-121
先秦重要史籍《尚书》一向难读,虽然经历代学者研究,不可通读之处仍然很多,本文以出土文献为据,结合相关典籍,对《尚书》中的"共工方鸠僎功"、"害其"以及"戕败"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尚书义考》系戴震研究经学的重要作,然整理本在校勘、标点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标点,有未明句义、词义、典故乃至破句、破词;有未明语法乃至割断谓宾、割断谓补、错解句关系;有强奸人意;有其错莫名。章就该书问题指出古籍整理应当审慎,以免蹈。明人多刻书而书亡”之复辙。  相似文献   

12.
《尚书》中的文学批评思想是零散的、宽泛的、芜杂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靠的,这正是文学批评理论萌生之时应有的现象。然而,《尚书》中的文学批评思想亦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其中有许多思想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了《尚书》中“诗言志”的思想;“言以道接”的思想;“辞尚体要”的思想和“察辞于差”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尚书》、《逸周书》和佚书20多篇,其中清华简《金縢》能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直接联系。从清华简来看,现在不能证明,也不能反对孔子编百篇《尚书》之说。但是清华简足以说明东晋以后的古文《尚书》没有历史根据。清华简中,《尹诰》、《尹至》篇有很多的用词和语法同今文《尚书》中的《夏书》和《商书》是一样的。清华简里没有《尚书》和《逸周书》的差别,因此我们对《逸周书》里面若干篇书的估价,还应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林之奇《尚书全解》是第一部援《学》、《庸》和理学思想系统阐释《尚书》的著述,他极力反对象数学的诬妄,高扬了作者唯物及无神论精神。林氏激烈批判了王安石《新经尚书义》的穿凿附会,以经学为武器展开了对占统治地位的新学的思想斗争。该书对其后《书》学研究有着引领和指示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渊 《史学史研究》2011,(1):119-120
周人称"夏",最早见于《尚书·周书》。《康诰》曰:"(周文王)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君奭》盛赞周文王治国有方,曰:"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立政》亦谓周代殷乃受天之命:"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①。据现存文献,"周"乃周邦之通称,然而在《周书》中,周人又称作"夏",而且是在殷亡周兴之时。为什么周人在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2007,(5):95-118
明朝中期,梅鷟著成系统考辨《古文尚书》的第一部专著《尚书考异》,逐一抉发晋以前文献中与《古文尚书》经文蹈袭雷同之处,但无法确证原创与抄袭。故考辨《古文尚书》的要点,并不在于发现多少蹈袭雷同的证据,而是需要为《古文尚书》辨伪确立一个有说服力的逻辑基点。有了这一逻辑基点,作伪举证方能显示其应有价值。《尚书考异》可能由梅鹗撰就,由梅鷟续成之。  相似文献   

17.
李德龙 《史学集刊》2013,(3):117-122
尽管最可信的商代文献《尚书.盘庚》篇中出现了十个"德"字,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德"字乃至德观念应当是周代新创,并对周代的"德"观念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徝"即为"德"字前身,符合汉字的演进规律,其内涵与周代的"德"字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着"德"观念,《盘庚》篇十"德"的主要意蕴尚处在其原始义——行为的阶段,并包含了王德、臣德和民德三个层次,而周代的更为理性"德"是对殷代的"德"观念进行扬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尚书》是我国最重要的古典文献之一,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个部分,涉及到政治、思想、哲学、宗教、伦理、法律、地理、历法、军事等领域,范围广泛。其核心思想是“敬天”、“明德”、“慎罚”、“保民”。本文谨就其“明德”之“德治”思想作些探析,以期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源头的释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20.
《尚书孔传》的作者及成书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界争讼的焦点。通过《孔传》与《小尔雅》两书释词的比较研究,证实了孔安国确曾训解古文《尚书》,且其解经成果被收入《小尔雅》。而从传字本义、与《孔丛子》的联系、孔氏家学传承等方面看,今本《孔传》当是包括孔安国在内的孔家学者的集体作品,是汉代孔氏家学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