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784年,二位佃农在九州岛北部的志贺岛偶然发现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学者们认为它就是《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的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委奴国奉贡朝贺时光武帝赐给的印绶。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此印应该是江户时代(1603~1867)仿制的,也有人认为此印为赝品。经过多角度的研究,我认为这些质疑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有一方西晋"晋匈奴归义王"金印。印重86.9克,含金量为60%。印正方形,边长2.2、厚2.5厘米。驼纽,驼呈卧姿,纽高1.7厘米。印面刻阴文"晋匈奴归义王"六字,用刀平直,字口方齐(图一、二)。这方金印,为研究西晋时期汉族与匈奴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发现的金质"关中侯印"出土于赵都邯郸两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区域内。"关中侯"的设置始于东汉末年,是一种安抚诸侯王的虚衔。邯郸历史上曾有孙资在魏晋时期被赐爵关中侯,推测这枚金印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颁赐给孙资的。  相似文献   

4.
2016年,张献忠沉银遗址盗掘案破获后,追缴回一枚永昌大元帅金印。从形制特点和印文风格看,它应为一方明代金印。此印采用干支"癸未年"纪年,与宋代以来官印年号纪年的方式不符,印文语言又与明代各个地方民族政权的官方文字不吻合,应为明代农民起义军所铸。整个明代,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年代中有"癸未年"的,只有明末,金印当为明末农民军铸造。从印章形制特点以及行事风格看,此印应是张献忠起义军铸造,而为最高统帅张献忠所使用。永昌金印铸造于1643年十一月,正是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席卷湖南、江西之时,张献忠称"永昌大元帅",应该就是其整顿军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1981年2月出土于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山贵族墓。纯金铸成,制作精美。印面呈方形,上立龟钮,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在龟背上铸有六角形图案的龟背纹,金印重122.87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诸侯王金印,与《后汉书·舆服志》中太子与诸王用龟钮金印的记载相符。据考证,此印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刘荆所属。(万新华)“广陵王玺”金印 东汉 南京博物院藏@万新华  相似文献   

6.
一 "蓼万"铜质贴金印 1983年钱峪公社社员在西安第二炮兵学院施工中,在一残存的汉墓墓坑中,发现此印和纯白透明玉琀一枚。印为正方形。爬行龟纽(图一)。印边长1.7、厚0.6,纽高1、通高1.6厘米。龟纽造型生动,两后腿与龟尾相连,前腿中间实体,昂首,口、眼、颈、爪均有刻纹,背部突起,饰回纹,贴金较厚。印下沿四周部分贴金微有脱落。尽管贴金较厚,但纹饰仍清晰可见。此印制作精细,稳重实体,篆文规整,为汉印中上品。二 "别部司马"铜印  相似文献   

7.
2016年彭山明末战场遗址文物被盗案破获后追缴回一枚永昌大元帅金印。该印与所见张献忠大西政权官印纪年刻款不符,出水带有"西王"和"大西大顺"文字的文物,也不支持"永昌大元帅印"为张献忠所有。目前所见李自成政权官印和永昌大元帅印一样使用干支"癸未"纪年款,用同样的"永昌"年号。"永昌大元帅印"用"印"字入印文,可能是文献记载中"改印曰符"时限前的实物例证。这方金印极有可能是为李自成铸制、备用的。  相似文献   

8.
《水阁清幽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纸本,水墨画(图版捌)。纵104.5、横67.3厘米。图中署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有一"。钤"黄氏子久"白文方印和"一峰道人"朱文方印。画中另钤有清人梁清标"苍岩子"、"蕉林居士"鉴藏印,右上有王时敏"西田"朱文印和王撰"颛菴"印及"董光裕印"白文方印各一枚。图为元至正九年(1349年)作于淞江,当时黄公望已至八十一岁高龄,但仍精力充  相似文献   

9.
2016年,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挖案件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该印的虎钮及尺寸与明代和南明将军印类似,同时采用了明代官印的九叠篆文,当为明代至南明时期所制。金印多见于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中,但"元帅"为起义军最高领导者才能有的称号。明末农民军领袖能和江口沉银遗址产生联系的只有张献忠一人,该印制作于1643年,正是大西军向南征战势力最盛之时,张献忠自封为"永昌大元帅"符合当时的形势,也表达了对政权"永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讀者来信     
《文物》1957,(1)
我对你刊1956年第9期"文物工作报导"栏王宝善同志有关"灤县在建設工程中發現古物"的报导發生了疑問。王宝善同志在报导中說:"發現的文物有陶罐三  相似文献   

11.
侯养民 《文博》2002,(5):75-76
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筑前粞屋郡志贺岛上,农夫甚卫兵下于该岛西南海岸一块大石下发现一枚蛇纽金印,遂上缴官府。金印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汉字。它的出土。轰动了当时日本朝野。1922年,日本政府在金印出土地刻石立碑:“汉倭(同委)奴国王金印发现之处”。此印现藏福冈市美术馆。1954年,  相似文献   

12.
1984年,西华县文物普查队在县城西5公里的前石羊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座因县窑场烧砖取土而被破坏的汉代墓葬。墓为竖穴土坑,南北向,长约3.48、宽约1.98米。所出文物共计21件,其中有一枚金印。现将金印和同时出土的部分文物简介如下。金印 1枚。正方形,重100克。龟纽。边长2.4、通高2.1厘米。印面篆刻阴文"富寿侯印"四字(图一)。据银行鉴定含金量97%。四神规矩铜镜 1件。圆纽座。座外有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7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4楼会议室,刘金印与欧阳斌、刘应文等人就太极拳养生及研习问题交流体会。身心放松方能养生刘金印:我从小喜欢太极拳,练了几十年,后来跟着汪永泉老先生学习了几年。当时,没有录像也没有录音,我与汪老师是邻居,  相似文献   

14.
万新华 《收藏家》2006,(10):80-80
1981年2月出土于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山贵族墓。纯金铸成,制作精美。印面呈方形,上立龟钮,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在龟背上铸有六角形图案的龟背纹,金印重122.87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诸候王金印。  相似文献   

15.
1988年5月,吉林省蛟河市青背乡东升村黄地沟屯一农民在水田中拾得1方元印。后由蛟河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并提供给吉林市博物馆入藏。此印黄铜质。印面呈正方形,边长7.5、印厚1.5厘米。杙纽,高6厘米。印面为八思巴字阳文篆书:"辽阳等处打捕鹰房红花总管府印"14字(图一)。印背有较深的沙眼,磨光后在纽两侧刻阴文行书汉字;右侧款为印文的汉字对文;左侧款为"中书礼部造"、"至顺二年四月(?)日"。纽顶镌  相似文献   

16.
刘斌 《考古》2012,(4):70-83
洛阳地区自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王弥、刘曜攻破洛阳,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曹魏及西晋时期统治的核心区,也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及当时文化制度控制较为严格、执行较为彻底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这份东西是一九五一年二月浙江永嘉的于越同志寄给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的。在他寄来的信里说:"浙江永嘉芙蓉陈族大众共同保存了七百年的黄金印——这是南宋灭亡时(帝昺),民族英雄陈虞之、陈规叔侄等率金族抗元兵失败,退芙蓉崖三年,孤军作战,粮尽援绝,跃马坠死芙蓉崖,部众五百人全部壮烈牺牲后,丢失在崖腰之物"。又说到这颗印的保存方法是:"由芙蓉陈族大众轮值之,众头家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与《江淮文史》结缘,从她创刊就开始了。30年来,对《江淮文史》来说,我分别充当了“三者”的角色。一是“读者”。30年前的一天,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同志,知我喜欢历史,特地让人送我一套书,是当时很热门的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同时还带来一本杂志。开始我对这本杂志并未引起注意,只是有一天,读书之余随手翻了一翻。没想到这一翻,就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那个年代,各类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文史类的刊物,虚无历史有之,哗众取宠有之,粗制滥造有之,真正让人爱看并且耐看的不多。而《江淮文史》,从面世第一期起,就以清丽脱俗的风格,引起社会上的注目。她既有史论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活泼,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一)巨猿牙齒化石。廣西六新縣正隆鄉那隆屯牛睡山黑洞中,找到一顆“巨猿”的牙齒化石,这個化石虽然叫做巨猿,但是它的性質,是近於人的。牙齒的体積比現代人的約六三倍。據?遗嵛闹薪淌阼b定:这个化石的地層時代約为更新世中期。从牙齒的比例來推算,廣西省在幾十万年以前,曾生活着一种比現代人的身體要高大得多的巨猿。此外,在廣西省合作社收購的龍骨中,也發現了五枚“巨猿”的牙齒。裴文中教授認为这些材料的發現,对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問題,將会有很多很大的貢献。(二)人類化石。廣西省來賓縣四區合隆村麒麟山山洞內,發現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上颚骨和头骨頭部各二片。它和劍齒象及大猫熊化石存在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政权颁发的"南郑县印","离八寺长官司印"和"潼川府经历司印"三方铜印,现在珍藏在四川省博物馆。这几方铜印的铸造时间都是大顺二年(1645)。 "南郑县印"一方。此印方形,厚1.4、边宽7.2厘米见方。印文篆书"南郑县印"四字,印背镌刻"礼部造,大顺二年正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