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白石的画芭蕉卷叶一九五○年春节前,老舍先生选了四句苏曼殊的诗,请白石老人作画。内中一句是:“芭蕉叶卷抱秋花”。老人因为不熟悉芭蕉叶卷的情形,时当严冬,又无实物可作参考,逢人便问芭蕉的卷叶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的?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结果便没有画上卷叶。于兹一端,足见老人下笔作画之慎。宋文治以地方菜喻画风不少著名书画家也是美食家。宋文治讲究吃,可谓美食家中的佼佼者。他还将画家的个人风格与地方菜的特色风味联系起来作比喻,妙语迭出。他说,吴湖帆的作品“糯”,犹如苏州菜,讲究清润可口,所以我学他的“…  相似文献   

2.
张伯驹重金购卖《游春图》《游春图》为隋代画家展子虔(公元550─604年)所作。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赏春的情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山谷)看了此画作诗道:“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游春图》对唐代李思训等画家影响很大,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开创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游春图》绢本设色,经历代皇家贵族及收藏家的辗转珍藏而保存下来。张伯驹先生购买这一稀世珍宝究竟花了多少钱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1982年的一天,伯老的夫人潘素女士为我详谈了当…  相似文献   

3.
逸闻掌故     
民间传说《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一样,是中国流传颇广且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文化遗产。笔者认为董永的家乡在金坛。且从金坛的建置、区划和历史沿革谈起。唐武后垂拱四年(688),金坛单独设县,隶属润州。宋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金坛隶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又复改丹阳郡为润州,金坛仍然隶属润州。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撤销延陵县,将其上元、孝德二乡划归金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孝子董永居住的村庄——董里,由于隶属上元乡而正式进入金坛县域。为此,笔者查阅了清光绪…  相似文献   

4.
文苑集粹     
《沧桑》1993,(2)
越南《文艺》周刊第29期发表该国学者太允晓的考证文章:《王勃死于何处》。文章记述了作者偶然发现中国唐代文学家王勃的祠庙遗址和瞻仰王勃父子塑像的经过,并断定王勃于公元676年重阳节前后在今越南中部的兰江入海口附近罹难,从而为解开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说,1986年7月30日,太允晓在宜静省宜禄县宜海乡意外地发现了王勃祠遗址。王勃之父王福曾任交趾欢州(今越南宜安一带)剌史。王勃是位孝子,又喜游山玩水。一次,他带领7名家人乘坐帆船,利用重阳节的顺风,渡海直奔欢州。快到海岸时,突遇风暴,船沉人亡。尸体和帆船残骸漂至同龙江(今兰江)会通口。  相似文献   

5.
文苑拾贝     
正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生活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悲欢离合,百态尽有。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素材和  相似文献   

6.
文苑拾贝     
正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生活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悲欢离合,百态尽有。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素材和题材,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整天埋头学习,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确实感到平淡无奇。其实,一些生活现象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当你了解了它的详情,认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这"详情",这"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正是我们要集中精力,  相似文献   

7.
掌故原是官职名,在汉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的官职叫“太史”,太史的长官叫太史令。国人熟知的司马迁,就是汉代有名的太史令。太史令手下有许多官员,其中就有“掌故”一职。“掌故”专门负责收集管理国家历史故事,因其工作性质是掌管国家的“旧事”,所以称为“掌故”。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杨天石研究员主编之《民国掌故》一书,已于1993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荟萃了近代史所多位专家学者所撰之民国史“史学小品”,别具  相似文献   

9.
英人占领香港开埠掌故骆扬有朋自远方来,谈香港掌故,爱记之以告。高垒矗狼烽帆樯通万国英人占领香港的准确时间是1841年1月25日(星期一)上午8时15分。当时,以赤柱为大本营,占领地从那里开始,那时香港的居民不过4000人,一半是渔父一半是农民,九龙居...  相似文献   

10.
赖军 《巴蜀史志》2005,(4):35-35
近日,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德阳掌故》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金坛市志办、金坛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联合编写的《金坛掌故》由方志出版社出版。《金坛掌故》注重地方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分人物轶事、史事钩沉、名胜古迹、金沙风物、  相似文献   

12.
牛车杂谭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传世品唐代陶牛车(见图)。前面拉车的那头牛,体形浑圆,颈部皮肉垂挂,四蹄坚实地踏在地上。后面的车子,制作精细,周身围有幡,车身后部开门,车顶还有两端向上微翘的棚顶车盖。尽管车的辕,轮等是木头制作的,留下了后代人装修的痕迹,但与南北朝画像石、画像砖上的牛车图及隋唐的陶牛车相比,仍可确定为唐代遗物。南北朝时的牛车,牛身比较瘦,车盖有棚顶和平顶两种式样,棚顶盖两端不上翘,前部往往有一个遮挡阳光的棚子,有幡,门上挂帷幔以;而隋唐时的牛车,牛体很丰满,颈部皮肉垂挂是一个典型特征,车身有幡,有门,棚顶式盖,两端上翘,车轮轴心或有莲花瓣装饰。这件传世的  相似文献   

13.
尼姑闲谭     
正作为旧时"三姑六婆"之一的尼姑,无论是在古小说中,还是在戏曲舞台上,不乏她们的身影与形象。我对尼姑的了解,实可追溯到在家乡的儿童时代。犹忆儿时生活在故乡越地的一个小镇,濒河而居,河岸对面就有一座尼姑庵,乡里人通常称之为"庵堂"。尽管横扫"四旧"之余,泥塑菩萨像或被拆毁,或被杂乱堆置一室,尼姑大多还俗,庵堂也已改作他用,面目全非,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听说庵堂这一称谓,且对庵堂中的尼姑有了好奇之心。在越剧的传统剧目中,有一出《庵堂认母》,故事出自《玉蜻蜓》中  相似文献   

14.
谭贴辨     
碑帖拓本,是各博物馆藏品之一部分。但是所藏的多少不一,拓本的早晚也不相同。故有的博物馆藏宋、明拓本多一点,有的博物馆藏近年出土的碑志拓本多一点。这些新旧拓本在陈列、研究、出版等方面,皆是不可缺少之文物,近世拓本如此,旧拓本缺少者与孤本更为珍贵。潭帖,宋人就有记  相似文献   

15.
楚金杂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五年,笔者撰写《郢爱新探》时,前后四易稿,方有一九六五年打印本分送有关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当时尚末见到整版楚金.近十多年来,楚金大量出土,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楚金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今各国纸币的图案设计以人物肖像居多,他们有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在学术方面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学,有政治领袖,还有普通劳动……,这其中以各国开国领导人的肖像为最多。本所介绍的蒙古纸币就属此类。  相似文献   

17.
18.
穿鞋流露真性情“鞋是人类感受的最好表露。”英格兰北安普敦的鞋类历史学家琼·斯旺如是说。听斯旺娓娓道来,你可根据鞋跟的高矮衡量经济兴衰,从鞋尖的形状聆听预示战争的遥远轰响,从鞋底的厚薄测度社会变革。芸芸众鞋,皆有掌故。鞋显示了穿者的身份、性别(正常情况下)、民族、宗教、职业、政见(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曾说,一双结实的靴子“对于社会主义最终胜利所起的作用要大过……淤青的眼睛”)。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鞋之华美可以令人目眩神迷。  相似文献   

19.
潘华清 《文史春秋》2022,(10):56-58
<正>大路街博易场的陶行易市(宋)在钦江以东、钦州一桥以南的沿江一线,有一处非城非乡的地带,那里有一条在繁华现代化城市中已显黯淡、老旧的街道——大路街。此街有着和缓的坡度,想是依江岸地势而建,街道悠长曲折,二三十年前街面仍是青石板铺砌,而今改为水泥路面。街边民居楼高低参差,新旧不一,显然此间居民已对祖传老房子多次翻修、改建。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香港警察上了年纪的香港老街坊,都会记得童年曾唱过的几句市井歌谣:“ABCD,大头绿衣,捉人唔到,猛吹BB。”歌谣中的“绿衣”,并非指派信的邮差,而是指警察。大概香港初期的警察穿绿衣制服,大家就叫警察作“绿衣。”警署被叫做差馆之前,也被叫做“绿衣楼”。“大头”是指用布把头缠得大大的印度人。这些“大头绿衣”,经常在街上追捕挑担携筐、沿街唤卖的流动小贩,捉不着时,就吹警笛召其他警员来围截。据说,最早期的香港警察,只有30名欧洲人,全是警官。所谓警察,其实是指较大规模的华洋商行所雇用的看更人。当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