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居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各县(市)的苗族人民,形成了“依山为寨,聚族而居”的特点。就村寨而言,一般都是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以至上千户为一居住单位。而“吊脚楼”则是这些村寨的一大标志。号称“千户苗寨”的雷山县西江村,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十分壮观,是苗族居住建筑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09,(5):I0001-I0003
化屋地处黔西北乌江上游,山水延绵,气势博大。称为“百里画廊”。这里居住着一只苗族(歪梳苗)同胞,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上世纪80年代化屋就被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3.
颜林 《巴蜀史志》2012,(6):60-62
川南叙永、古蔺、兴文等县的苗族风情多姿多彩,特色浓郁。苗族同胞的节日很多,如踩山节、赶苗场、芦笙节等等。川南苗族踩山节已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在开阳县南隅边陲的清水河畔,苗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支系世代居住在这里。这支苗族同胞,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其中,"杀鱼节"便是一项有别于其他苗族支系的奇特活动。相传,在还没有朝代年号的远古年辰,洪荒刚过,大旱又临,冬去春来,滴水未降。卜窝八大苗寨上空,赤日吐焰,大地生烟。庄稼无法下种,眼看苗家儿女灭顶之灾即将来临。一心为民的苗王兰阿水心急如焚,四处寻求救民良策。一天,兰阿水来到高高的画马岩上问策于巫师。巫师说:"天王老爷召清水河中的鱼到天宫汇报清水河河水情况。事毕,天王老爷宴请鱼喝酒。鱼是喝水的,怎么能喝酒呢?但  相似文献   

5.
为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贵州申报小组的一员,我兴冲冲走进了开阳县马头寨。开阳有四个“马头寨”,这与历史上用“马头”作行政单位统治“仲苗”有关。何谓“仲苗”?有人认为,“仲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实不对。“仲苗”古代又称“仲家”,是对今布依族先民的称呼。为什么要将布依称之为“仲苗”?原因出在古人将居住在今贵州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统统称为“苗”。为便于区分,复将其分为“仲苗”、“洞苗”、“水家苗”、“仡佬苗”等等。对于真正的苗族,又分别按其住地或服饰分为“水边苗”,“高坡苗”,“鸦雀苗”、“大花苗”、“小花苗”等等。这都是他称,苗族多不爱听。解放后,进行民族识别,给少数民族正名,将不属于苗族的侗族、水族、仡佬族、布依族等从“苗”中分出来,将“苗”单独作为苗族的专称。而对苗族内部的不同支系,或者用住地加以区别,或者用方言加以区分,不再沿用不受苗族同胞喜欢的称谓了。若将历史再往上推,居住在今贵州甚至整个中国南方的各族人民,笼笼统统地被称为“蛮”。不过,“蛮”与“苗”倒是有点音近,故苗族又被统称为“苗蛮”。由于苗族支系太多,古人在给苗族作画时,取名《百苗图》。“百苗”当中的“仲苗”及“仲家”,就是今天的布依...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贵州南部地区的主体民族之一。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就有396591人(1990年统计数),占全州总人口3287565人的12.06%,而且在全州的十二个县(市)中均有苗族居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惠水县,共有77697人,人口最少的是荔波县,只有6413人。从苗族分布的行政区域看,一个县内不仅同时有不同方言的苗族居住,即使是同一方言甚至是同土语区的苗族,其支系在风俗、语言及区域文化上也略有一定的差异。黔南苗族有20多个支系,按方言划分为:一、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二、)11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三、湘西方言(东部…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控拜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吊脚楼,保留了传统的“吃鼓藏”“吃新”“祭秧”“祭桥”“招龙”等传统文化事项,但是,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其保留创造和传承的苗族银饰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控拜银饰手工技艺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周友武 《神州》2012,(15):22-23
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人民生活生产及民族情感的直接表述。它通过图案的形式折射民族的历史脉络、生活习俗、民族理念和民族情感。各支系民族服饰的不同,是其民族文化传承的变异,但其主要的民族精髓完整地保存在服饰的制作过程中,也有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体现着苗族人民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本文试以苗族服饰为例,通过对服饰的分析,了解苗族同胞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全国700万苗族,49%居住在贵州,分布最广,遍布全省各地,以黔东南最多。剑河县隶属于黔东南,1990年苗族人口为102,101人。  相似文献   

10.
《文史天地》2008,(7):I0001-I0004
苗族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贵州境内,苗族有许多分支,俗称有海巴苗、青苗、花苗和本栏目的喜鹊苗、白苗等等。这里介绍的是居住在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08,(6):I0001-I0003
农历四月八,是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起源的传说甚多,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为纪念英雄亚努。亚努为捍卫苗族的利益于四月八这一天战死于贵阳的喷水池。之后。每到四月八。各地苗族都要汇集到喷水池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现在。国家民委已批准四月八为苗族的传统节日。欢度节日的地点也遍布全省各地。每到这一天.各地苗族同胞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花糯米饭,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现有人口1000多万人。苗族在国内外的分布是:中国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在国外,200多万苗族人口主要散居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  相似文献   

13.
爱在四乡     
正贵阳虽是移民城市——这在抗战中尤其表现明显,但贵阳的风月却不仅只城里的流行与现代,也有四乡的绚丽和奔放。尤其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长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贵阳少数民族,为贵阳的爱情增添了别样的韵律与调性。民国时一篇关于贵阳苗族同胞跳厂的报道开头是这样的:"他们以原始形式的歌舞来娱乐自己,并揭开彼此间爱情追逐的序幕……"可以说,这句话是对贵阳少数民族同胞爱情的准确概括,并不仅限于苗族。  相似文献   

14.
岜沙苗寨     
《文史天地》2008,(1):I0001-I0002
岜沙,地处贵州的大山之中,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长期与世隔绝,因而保留下最原始、古朴的民族习俗。如今,古老的岜沙已向世人敞开了她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王维其 《神州》2013,(4):23-24
苗族佩戴银饰历史悠久。苗族人民比任何民族都更喜好佩戴银饰,其银饰工艺水平之高也是绝无仅有的。究其根源,在客观上,是苗族曾长期居住在银矿富集的荆楚之地,对白银的特性有较深了解并具备了开采冶炼和加工白银的技术条件;在主观上,是苗族“以富为美”的审美观念的表达和巫文化心理的自然选择。正是以上几方面的条件共同造就了苗族银饰文化的独有境界。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清镇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龙窝苗族(又叫四印苗)是这里的常住居民,分布在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和站街镇,龙窝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服饰十分华美以女性尤为突出。本文以清镇市居住的龙窝苗族女性服饰作为研究,追溯了清镇龙窝苗族服饰来源、蕴含文化,对便装、盛装、中老年妇女服饰分别作了描述,还有服饰变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坚忍不拔的民族。由于各种缘由,苗族无奈放弃了自己曾经生息的东部平原水乡,一路逶迤迁徙到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腹地。顽强的苗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叹为观止的就是穿在苗族姑娘身上华美端庄、绚丽多彩的服饰及银饰。苗族有一句俗语叫做"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穿戴银饰成了美丽苗族姑娘锦上添花的首选,略施粉黛的俊俏脸庞在光华熠熠的银饰装点下,更显得华美典雅。银装上颈饰和衣摆等吊饰"汆汆汆"的撞击声如清泉般流淌,亦如玉石落地般清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苗族如此钟爱银饰,并非偶然。苗族认为,银是无毒的,如遇上毒会变  相似文献   

18.
《苗族史诗通解》的价值不止是汇总和研究出了准确的概念系统,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所有史诗的词汇注释,也就是"通解"。每一首史诗都有无数的典故、习俗、礼仪来通解之,每一首史诗的通解都能为你展示一出活态的古代苗族生活情景剧。注释永久地保留了史诗的原意和深意,让人领略到苗族史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苗族社会百科全书,《苗族史诗通解》则是活态的苗族百科的史诗。我不是做学问的,所以我特别敬佩做学问的人。尤其是做苗学领域学问者,你不但要做学问,你还得懂苗语,识苗文。由于苗族过去没有文字,所有历史基本没有文字记载,苗族文化的传承都靠历代口传,要收集苗族文化,就得到山寨田间,就得到苗族同胞中去。我由于从事苗族题材  相似文献   

19.
西江苗寨     
在贵州省东南的雷公山麓,有十多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这里居住着约一千二百户的苗族人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西江千户茁寨”。它最完整地保存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领略、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朱宇 《贵阳文史》2014,(4):46-47
正在21年与苗族同胞的亲密接触中,我一次次经历了苗族人民太多的感人事实,用"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大。1958年我在干部下放劳动锻炼中,因不识时务对"大跃进"说了真话,加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处理不好,我竟然"因言获罪"被戴上了"右派"帽子。从此,在称之为"苗疆腹地"的台江县待了21年,把整个青春年华都留在了那里。台江属于黔东南州一个很小的县,当时全县人口大约10万,苗族却占了总人口的97%,是一个苗族历史文化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