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岁的爱情     
自从儿子上了大班,天天显得异常兴奋,放学回来,他一改以前看动画片的习惯,而是等着我们回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他班上两位女同学的情况,从她们中午吃几碗饭,说到老师喊她们几次回答问题,以及陪儿子游戏……儿子滔滔不绝的同时,脸上也溢满了幸福。起初,我们没有在意儿子的变化,以为这是小孩子在闹着玩。直到一天去吃肯德基,妻神采飞扬问正埋头吃鸡腿的儿子“:宝宝,在你心中,谁最美呀?”儿子的回答令我们大跌眼镜。我们原以为他会说他母亲最美或自己的老师最美。殊料儿子脱口而出的却是两个小女孩的名字——张怡宁和张薇。妻似乎不甘心自己…  相似文献   

2.
王铭铭 《民俗研究》2001,(2):138-148
从意大利回来不过两天,来自意大利南方的师弟Alexandro就来北京作客。闲聊间问我最近去了什么地方,我说刚去意大利北部开了一次学术会议。师弟起先面露光彩,略表兴奋之意,几秒钟过后,却立刻失望地对我说,“你去错了地方,你应当先去意大利南部,由我作陪!”他接着说,“意大利北方人跟西欧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冷酷而不热情,理性而不好客,令他这个来自南方的人感到为人有问题。”言下之意,真正代表意大利人性格的,是他自己家乡的那些热情好客的南方人。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中旬,我从福建回来,收到张海鹏先生给我寄来刘大年同志的生平及遗著《评近代经学》,才知道大年同志已在去年12月28日谢世。我感到很突然,在我离开北京前不久,大约是11月中旬,我和大年同志通过电话,曾问及他的健康。他身体多疾,有点悲观,他说越来越不行了。其间还谈到一些别的,当我问及具体情况时,他说见面谈吧,我们约好我从福建回来后去看他,谁知这竟是最后一次话别.  相似文献   

4.
申扬 《世界》2004,(6):18-19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称之为英才者.必得经过实践检验、公众认可。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物质财富之人.一种是创造精神财富之人。我们说的李继兴教授属于后一种。因为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今年3月载文指出.我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诠释.是李继兴教授创立的”应用哲学平衡论”。看了这篇报道.我们也想“会会”这位“应用哲学平衡论”的创立人。听到李教授从美国讲学回来.我们拜访了他。  相似文献   

5.
四舅还乡记     
初回大陆四舅从台湾回大陆,第一站是北京,到了北京才通知定云表哥,说不日将回武汉。四舅回来只能呆一个整天,头天下午到,第三天早上就走了。我想四舅回来,一定会提出看我母亲,那怎么给他说呢?我有些犯愁了。  相似文献   

6.
刘景林 《炎黄春秋》2004,(12):65-69
1964年夏季,我调到解放军报社,在福州军区记者组当记者。1966年8月,接到报社命令:驻福州军区的全部记者立即返回北京。我们到了北京才知道,其他驻各军区的记者也都回来了。解放军报社代总编胡痴向我们传达了任务。他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由军报创办一份内部刊物,定名为《快报  相似文献   

7.
王友平 《百年潮》2007,(8):30-32
杨尚昆曾说:“我们家在共产党处于地下状态时就有6个共产党员,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为什么从这样一个家庭里会出这么多共产党员?这有外部环境影响和家庭内部状况两方面的原因。……从家庭内部来说,同我四哥杨闇公直接有关。”杨尚昆一直把他的胞兄杨闇公称为他“早年的革命引路人”。正是在杨闇公的直接引导下,杨尚昆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提出要“否定封建的亲戚关系”,要求领导者做出表率来,决不能牺牲原则,被家属牵着鼻子走,“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他希望干部子女“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努力成才。有一天,他和邓颖超来到北京101中学,看望在这里学习的干部和烈士们的子女。当他了解到有的学生有优越感、学习不刻苦、生活上搞特殊化时,便用“八旗子弟”的典故教育大家,说八旗子弟就是清朝贵  相似文献   

9.
阿坚 《旅游》2001,(7):34-35
房山老刘家.我和朋友们常去的。老刘曾是我同学,在学校时我们欺负过他。那次是我们躺在床上议论《曼娜回忆录》(手抄地下黄色的读物).他问我是谁写的,我说:这都不知道一是《安娜》的姊妹篇,托尔斯泰的两部爱情名著.咱校图书馆可能有。第二天他从图书馆回来很伤心地瞪了我几眼,我估计图书员回答的肯定不只是“没有”两宇。不过一次老刘醉酒吐了后,是我帮他捶背.扶上床.半夜还爬起来递他水、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有年轻记者从“热贡艺术之乡”采访回来,他告诉笔者,当地少数艺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偷减作画工序,以“省”换来“多”和“快”,赢取经济效益,老艺人们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青海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其中,仅说与唱就有土族的《福羊之歌》、回族的宴席曲、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嘎达梅林》,以及流行于多个民族中的“花儿”艺术,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民间文化遗产境况窘迫,有的甚  相似文献   

11.
曲项向天歌     
石葵 《中国土族》2005,(4):19-20
它是水泊的精灵:优雅、圣洁、忠贞!它的学名叫大天鹅,很早就是人类的朋友.在古代文人的诗文里,它的名字叫作“鹄”,也被叫作“黄鹄”或“大鹄”。它在青海拥有“冬宫”;21世纪以来,在青海湖的种群数量.每年稳步递增。它被鸟类学家李来兴备加关注,最近我们访问了中秋节后才从青海湖考察回来的他,他兴奋地对我们说:青海湖可望成为冬季的天鹅湖……  相似文献   

12.
初上战场     
1940年9月,我们冀热察军区(挺进军)学兵连结束了训练,区党委书记马辉之来讲话,肯定我们的学习成绩。最后他强调说:“你们学的是课堂上、操场上、书本上的学问,还缺少战场上的学问。恰巧现在要打仗,萧克同志主张你们上前线去,见习战场上的学问,我很同意。你们同不同意呀?”大家齐声高呼:“同意!”他说:“有个条件:只参战见习,不准牺牲!”我们哄堂大笑。他说:“这是萧司令员的命令,一定要服从。回来少一个人,找连长指导员算帐。”  相似文献   

13.
睡扁担阿金和两个朋友去做生意回来,时间已是深夜了。他们路过一个村庄,见有一户人家还亮着灯,就去敲门。主人问:“谁?半夜敲门干什么呀?”阿金说:“我是阿金。我和两个朋友想在你家借宿一晚。”主人想,人们都说阿金聪明,我倒要考他一考!于是说:“阿金,如果你能叫得我开门,你们就进来住吧!”阿金说:“主人家,别开玩笑了。你不给我们进家睡,就让我们在你家门口搭根扁担睡觉吧!”主人说:“随你们的便吧!”说完就熄灯睡觉去了。刚睡下,就听到阿金他们在门  相似文献   

14.
那座名叫“夏青”的泥土屋廖东凡“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同时播放我们在中南海汇报演出的实况,二频道用汉语解说,八频道用英语解说,这在中央电视台也是非常少见的。”才旦卓玛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这是1994年7月21日,我到北京珠穆朗玛宾馆,看望从欧洲演...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不要再在我们的伤口洒盐了。”我们的特约摄影师高铭从唐山回来,转述了一位当地老人家说的这么一句话。高铭的转述表达了他自己对这次工作的反省,也让我们重新检视了自己策划这样一个选题的动机。的确,每届“周年”,媒体总不免行礼如仪般地重新把重大新闻事件重新翻搅一番,而我们这一期杂志似乎成了这个概念的集大成者。我们报道了地震,不仅因为  相似文献   

16.
许进 《纵横》2009,(2):7-8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祖父许德珩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一次小组会上周总理问祖父:“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祖父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周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看到周总理清瘦的面容,祖父联想到当时很多关于周总理患癌症的传言,他沉重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周总理回答说:“我剩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17.
我知道吴祖光先生的名字,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那时节,我在重庆歌乐山下西南政法学院读书,报纸上载出祖光先生被打成右派的消息,使同学中不少文学爱好者纷纷议论,有的说毛主席那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不就是他在当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时发的吗?他怎会反党反社会主义?有的说:“这位神童倒霉了……”说他是神童,是因为他写出《风雪夜归人》剧本时,才20岁。此后听说他在北大荒“劳动改造”了。  相似文献   

18.
阿瓦达北京     
我在2006年的12月23日原因不明地抽了一次风。从广州飞到北京来,住在西四环一家早上7点半服务员就耍拍门逼着你出去瞻仰市容的小宾馆里。平安夜那个下午,人山人海中我转了两次地铁又转城铁,加上在寒风中走路半小时,终于成功抵达清华南门外的万圣书园。在那里买了一本冯内古特的《没有国家的人》,书里说“我们都在世界上到处游荡,你别说不是这样”。然后我回到广州就辞职,游荡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9.
现今有些宾馆是由原来的政府招待型宾馆转轨而来的。它们如何转轨?转轨后又如何进行经营管理?这可以说是饭店行业中一个极为引人关注和值得讨论的课题。本期刊登的“接待型集团如何转换机制”、“浅谈政府系统宾馆的接待与经营一体化”两篇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供有关宾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因为儿子身体欠佳,所以,尽管他现在已经上高一了,可我还是如他从前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接送。令我十分惊异的是,与我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而其中绝大多数的孩子身体健康,有的甚至已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了。与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说:“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太多了,交通乱得很,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去,实在是不放心。”有的说:“孩子们的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大人接送可以让他们争取多一点的休息时间。”还有的说:“我们这辈子庸庸碌碌,现在牺牲一点我们的时间,为他们创造些条件吧。”这些做父母的想法令人感动。平心而论,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勇于付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实属罕见。但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为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假如我们认真地追究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