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侯视工簋盖铭"?氒众"和师?簋铭"博氒众叚"比较费解,学界颇多争议。据新出曾侯与编钟铭文"恃有众庶",本文认为"?"与"博"均当读作"怙",训为"恃"。"■"与"叚"当读作"庶"。"?氒众■"、"博氒众叚"、"恃有众庶"与典籍习见之"负其众庶"可相互参证。  相似文献   

2.
内史亳觚铭记成王赐内史亳酒醴以用于祼祭,且銘中有"弗敢虒"字样。所谓"弗敢虒",即不敢懈怠废事。由于酒醴长期放置会酸败不堪用,结合文献所载古代帝王崩逝后的停殡之期,因此,可以推测,内史亳在受赐之后宜于及时用祼,而不可能在成王生前受酒醴赐,而用祼却在成王崩薨将葬得谥之后。综上,说觚铭中的"成王"为生称可无疑。  相似文献   

3.
陈昭容 《中原文物》2008,5(3):58-66
山彪镇一号墓在1935年发掘,郭宝钧认为是战国晚期魏国公子的墓,但学术界说法不一.我们对两件有铭铜戈重新检视,认为错金鸟虫书戈铭文应释为"玄夫铸用之(國)",习见于春秋晚期;周王戈铭文因为误剔,以至周王的名字无法辨认,我们在显微摄影协助下还原其误剔过程,论证器主应是"周王叚".周敬王(前519~前476年)名"丐",字"叚",正符合春秋时人名字意义相因之惯例.山彪镇一号墓青铜器风格一致,以器形纹饰与侯马铸铜作坊出土春秋晚期青铜器作对比,我们认为两者都是晋国国力兴盛时期的作品,不至晚到三家分晋时期."周王叚戈"赏赐时代不晚于敬王逝世的前476年,受赐者入葬年代应不会晚于这个年代太久,山彪镇一号墓的时代应在春秋晚期,墓主应是晋国大夫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盉出于山西,应为西周穆恭时期器。此器铭之"■■"应是器主。《左传.昭公十五年》说,诸侯受封皆受明器于王室……故能薦彝器于王之礼,由本铭可以得到验证。"■"字应释为"盘"字,此铭文为盉亦可以称为"尊般(盘)盉"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5.
谢明文 《文献》2022,(1):112-122
从"宀"、从"玉"或"贝"(或兼从"玉"从"贝")之形应该是"宝""富"共同的表义初文,即屋中藏有玉、贝,它既可以表示"珍宝"之"宝",也可以表示家中很有财货即"丰于财"的"富"。后来为了区分读音相近的"宝""富"二字,于是在它们共同的表义初文上添加"桴/缶"声即成"宝"字,添加"畐"声即成"■(富)"字。两周金文中,"富""宝""福"关系密切,彼此可构成糅合字形。师■簋盖铭"永宝用"之"宝",器铭异文作"■〈■(富)〉",宜看作形音皆近的两字相通之例。朋叔壶盖铭"■"应释作"福",它与器铭"宝"是音近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战国题铭概述(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旧名为"金石学"的学科,用现代术语来说,可称为"题铭学"。中国先秦的题铭,按照时代演进,应分为殷、西周至春秋、战国等三个阶段。器物题铭的内容及形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奴隶制时期。自西周晚年以至春秋,族长制(宗法制)关系逐渐瓦解,氏族贵族的统治逐渐崩溃。适应于这一过程,在铜器题铭上可以看到下列现象:第一,西用早期、中期,铜器都属于居统治地位的姬、姜等氏族的贵族及其僚属,至此开始出现了"庶姓"甚至"蛮夷"的题铭,例如曹姓的邾器、曼姓的邓器、允姓的鄀器,都表现了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宝鸡戴家湾墓地出土的两件同铭器用征尊、用征卣的铭文"用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西周早期器,较短的铭文与当时的征伐类铭文不符,应作为"用于远行"之意,因此,此二器是最早有征行铭辞的青铜器,而出土此二器的墓葬应属于以鲁侯熙墓为主墓的第三代墓葬群,时间为西周早期后段。  相似文献   

8.
大河口墓地出土叔骨父簋铭文关乎西周宗法制度和祭祀制度,内容重要。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相似文献   

9.
盉铭前段为乞立誓称公命,后段"报厥誓"为递解前誓。其核心在强调遵从公命用事,不敢"自谟",可与铭末因"对(遂)公命"而作器相呼应。经对比金文"身"字文例,动词施与"身",例于"身"字前加领格词,此铭"鞭身"当断开,不连读,其后读作"身笰(敝)传(转)出(黜)",故所设惩罚措施为受鞭,并身败而废弃其职。铭中"出"字,可对比大河口墓地M1017所出尚盂铭文"出"字得以论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重庆三峡博物馆旧藏的三件有铭青铜器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斝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作器者""属于""族,该族自商代晚期一直延续至西周中期;顾龙纹鼎、夔纹鼎的年代均为西周早期,二器铭文从字形、内容等来判断应属于后刻伪铭,均有所本,分别仿自西周晚期的虢姜鼎铭、昜叔铭。  相似文献   

11.
金文研究中出现相同人名的器铭,学者多根据人名系连法进行铜器断代和释读。但此法如使用不当往往有碍于正确解读铭文含义。在井侯簋、荣簋等五器中出现的人名"荣"普遍被学界看作是周初的荣伯,但根据称谓、世职、赏赐等多方面考虑,认为这五器中的"荣"和周初荣伯并无必然联系。人名"荣"应理解为个人私名,与西周"荣氏"两不牵扯。  相似文献   

12.
一.本文利用进行多年的《两周金文大系续编》断代基础,与已搜集的大量器形类比,做出结论:(1)单叔鬲9件以"(?)"为"器",与逨器不同代。(2)天盂断为西周晚期,为逨母家助丧之器;(3)单五父壶与叔五父匜祭祀时配用,与幽王三年史颂匜、颂壶和周末邿国墓葬M方壶最近,应断为西周末,壶铭称"作皇考尊壶"就是逨死后其子所作。二.本文利用苏钟研究结果解决逨鼎不合历,认为:(1)宣王纪年必须后退一年,四十三年鼎合天合历全同苏钟;(2)四十二年鼎不合历,和四十三年日次干支相差10天,乙卯干支必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包括两则札记:1.将十七年平阴鼎盖及兵器"叚工师"之"叚"读为假,为暂时代理之义;2.读十一年库啬夫鼎之地名"贾氏"作"五氏",地在今河北邯郸市西。  相似文献   

14.
[口白]畁盉出于山西,应为西周穆恭时期器。此器铭之“[口白]畁”应是器主。《左传·昭公十五年》说,诸侯受封皆受明器于王室……故能薦彝器于王之礼,由本铭可以得到验证。“ ”字应释为“盘”字,此铭文为盔亦可以称为“尊般(盘)盉”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15.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所存留的部分资料、尤其是编钟铭文的内容十分重要,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资料表明,该墓墓主即器铭所见的曾侯與,其时代约在公元前480年左右的春秋末年,可与早年曾侯乙墓的出土材料互证。铭文记载曾侯與自称"余稷之玄孙"、"伯适上庸(用),左右文武,……。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不仅与早年季氏梁出土戈铭曾穆侯之子又称"周王孙"的资料相呼应,又与叶家山M111所见"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的器铭相关联,说明叶家山墓地所代表的西周曾国与东周曾国一脉相承,为周王室支系所封,属姬姓小宗。器铭"伯适"、"南公",当曾国始封之君,表明曾国应是成王时期被封于南土,以镇抚淮夷,统领江夏,与文献所载周初分封齐、鲁、燕于东土、北土,藩屏王室的情形类似。钟铭有关曾侯复楚的记叙,与文献所载公元前506吴师入郢、楚昭王奔随的史实相印证,对解析学术界长期关注的曾、随之谜具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刊布的这篇西周青铜簋铭,器主名“爯”,计49字,时代约在西周中期。铭文的主要内容虽为器主的祈愿之辞,然关系到西周思想文化、家族形态、语言文字等一系列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以"邦子"的身份成为族邦大宗宗子的继承人。臣谏簋铭文中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焂上报邢侯和周王,令焂继承自己的职位;在焂卣铭中,臣谏已被周王封为軝侯,原来被臣谏收养的侄子也就成了侯爵的法定继承人;焂卣铭还说明,因为亲生之子焂已过继给兄长,叔■父与亲生之子焂之间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西周金文■不叔卣、臣谏簋、焂卣记载了大宗宗子收养"支子"为继承人的现象,为我们研究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收族"现象提供了确凿而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徐偃王在后世典籍中多被誉为"仁义之君",然由于历史久远且文献阙佚,有关其史实多幽渺难考,结合班簋、孟簋铭可知:徐偃王确有其人,活动年限约西周中期周穆王世,地处周王朝之东,因自小身染骨病以至神形怪异、面目可憎,在班簋铭中被讥为"东国?戎".徐偃王作为部族首领,同时也身兼巫师的身份,在孟簋铭中被称为"无需",这一发现也与古...  相似文献   

19.
《■匜》是西周后期的重要彝文,多被认定为一件司法判决书。该文虽然涉及争讼,但其性质并非法律判决,而是周代权贵基于诉讼行为而对于"委质为臣"者(牧牛)的训斥。牧牛遭受重罚,并非无"理",而是违背了"委质为臣"者所应遵守之"礼"。此铭对于认识西周后期的法律观念以及礼法关系演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勿废朕令"是西周金文中常见的套语。在彝铭中"勿废朕令"常伴随"敬夙夕(夜)"等其他语句。"勿废朕令"与"敬夙夕(夜)"在意蕴上固有相通之处,但就句法而言,两者为独立的句子成分。在西周金文中,"勿废朕令"作为册命辞存在,专门服务于册命礼仪。"勿废朕令"作为诰诫语,文辞简洁,在册命铭文中的位置较为固定,反映周代统治者对受命官员的要求和期望。探究"勿废朕令"的内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周代册命礼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