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传出土于山西的一批贾国青铜器对于研究贾国的历史十分重要,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明确了贾国的地望,反映出强烈的周文化特点。从这批铜器的本体出发,还可以探讨贾国的财力、爵位、外交政策以及灭亡的一些史迹。另外贾子叔子屖盘不是西周姬姓贾国的器物,具有强烈的海岱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博》2020,(2)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其《续编》收录的一组贾国有铭文青铜器进行了系联和讨论,认为该组青铜器当系同时所作,系贾伯、贾叔及贾子伯父为贾伯女孟姬所作媵器,年代为春秋早期前段,孟姬所适乃晋国氏,纠正了过去有关器物断代和铭文释读方面的一些错误。同时对过去著录的贾子己父匜的断代和文字释读等方面的问题也加以纠正。凡此可与文献有关记载互为补充、印证,对重新认识春秋时期贾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贾伯壶在已发现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方壶群中,造型和花纹粗犷简朴,它的文物价值在于为贾国历史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弥补了贾国历史文献记载的空白;对于中国文字博物馆来说,贾伯壶征集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馆藏,同时也开辟了新的文物征集渠道。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商周地名研究由于文献记载不足,面临诸多困难。随着考古与古文字学科的快速发展,新发现的商周甲骨、金文地名材料已经相当可观。通过对这些新地名史料研究,可以发现商周地名的来源及其发展衍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商周地名的主要来源有部族名号、人名、旧地名孳生新地名、异地同名、同地异名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商周地名存在随时代变迁而转化为其他类别专用名称的衍化现象。商周地名的衍化规律有:普通地名演变为国邑名,地名、国名演变为姓氏,地名演变为人名等;对商周金文地名的来源与衍化规律进行梳理与归纳,对于汉语专名词汇的发展演变、商周国族、姓氏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研究等均有重要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商周文化之间的异同比较 ,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大同而小异 ;而近人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则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 ,由此形成了商周文化“迥异说”与“微殊说”的对立。但至今所做研究或从政治制度方面比较 ,或从思想方面比较 ,或从考古资料及古文字形体方面比较 ,各执一端 ,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弊。随着商周考古资料更多地出土 ,特别是甲骨文、金文资料的丰富 ,商周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日益走向深入。近来王晖教授所著《商周文化比较研究》 (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鄂西地区的沮漳河流域和长江西陵峡及峡口以东至清江口一带,作了不少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发现了一批时代相当于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或遗物(图一),为填补这一地区的商周文化缺环和追溯楚文化渊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这些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的内涵,还待今后逐步进行揭露,对其文化面貌正在不断认识之中。从时代上排列,鄂西地区虽然基本上找到了商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遗址,但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观察,这个地区的商周  相似文献   

7.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昌黎商周文化的信息材料非常有限,自2002年以来,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几处商周文化遗址,出土或采集到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等遗物,从中折射出商周时期昌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郭静云 《南方文物》2014,(4):104-110
前言 在商周时期,有很多商周以外的古国,与商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其中应该不仅是中、小型国邦,也有非商周系统的大型国家存在。本文认为,甲骨金文中所见的“虎方”和“虚方”两国,应属于影响力较大的政权,但因在历史上绝传,导致我们现在难以确定其领土所在之处。本文拟从出土文献和遗物重新探讨这两国的地望,对他们的位置提出最有可能所在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9.
石晓霆 《中原文物》2013,(1):63-67,87
商周时期的戈功能全面,但其主要功能是击。商周时期用戈士兵的单兵配置主要有戈,戈、盾,戈、剑以及戈、剑、盾等几种方式。戈、矛搭配是商周军阵中主要的配置方式,戈、矛配置不仅用于步兵,还用于车兵。  相似文献   

10.
张婷  刘斌 《四川文物》2006,(5):68-71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会见到圆涡纹,也叫涡纹。涡纹形制简单.不像兽面纹、龙纹或鸟纹这些商周时期非常流行的纹饰引人注目,所以有关涡纹的研究前人虽有所涉及却来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圆涡纹进行归纳梳理,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商周时期,墓葬用牲是丧葬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理解商周墓葬及其反映的文化与社会的重要材料。自上世纪30年代殷墟发掘时开始,商周墓葬出土动物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墓葬用牲研究也随着近30年来动物考古学的发展逐渐深入。本文从动物遗存的发表方式、研究视角、研究的主要认识等方面对商周墓葬用牲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墓葬用牲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寓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寓意王光尧饕餮纹是宋代以来研究者对商周青铜器物上带有想象、夸张手法的兽面纹图案的通称。它是整个青铜时代出现最多、跨越时间最长的纹样之一。考其最原始的雏形,可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中的二鸟托日图案①,下限历商周而迄秦汉。饕...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在商周时期,有很多商周以外的古国,与商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其中应该不仅是中、小型国邦,也有非商周系统的大型国家存在。本文认为,甲骨金文中所见的"虎方"和"盧方"两国,应属于影响力较大的政权,但因在历史上绝传,导致我们现在难以确定其领土所在之处。本文拟从出土文献和遗物重新探讨这两国的地望,对他们的位置提出最有可能所在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4.
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最繁荣的时代,这是一段跨越上千年的历程,其间青铜器的纹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与商周千年历史进程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青铜扁足鼎特征明显,是商周青铜礼器中极富特色的器类。本文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商周时期的青铜扁足鼎,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类型学和时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孙亚冰:《商周牛卜骨前后角锯切情况探讨》甲骨的整治是关乎商代用骨程序、占卜制度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商周卜用牛胛骨进行研究,认为商周时期卜用牛肩胛骨上有锯切前后角的现象,这一现象延续时间较长,从武丁早期一直到西周时期。锯切前后角的卜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7,(10)
<正>鼎是商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类型也较为丰富。其中分裆鼎形制特征明显,时代感较强,是商周青铜鼎主要类型之一。以往学者在商周青铜器研究中对分裆鼎多有涉及,如朱凤瀚对商周时期分裆鼎做过梳理[1],邹衡、岳洪彬、彭裕商和王世民等对分裆鼎做过分时段研究[2]。但至今尚无学者对分裆鼎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进行尝试,以求教于方家。一分裆鼎母型  相似文献   

18.
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身份与权利的象征,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的精神崇拜。青铜礼器形制的演变,不仅是生产工艺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还受精神文化的影响。本文从商周青铜器的形制变化角度入手,结合商周对"巫"与"神"的不同理解观念,试析巫史文化对青铜礼器形制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吴镇烽研究员领衔的《商周金文资料通鉴》课题组与西安广才科技公司通力合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商周金文资料通鉴》光盘版终于面世了。  相似文献   

20.
宁波勤县铁岙商周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发现了印纹硬陶、原始瓷、青铜器等大量商周遗物,为探讨东南沿海地区商代至西周时期历史面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