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作为重要髹饰材料,广泛用于各种银饰漆器中,但银饰部分常呈蓝灰色。为究其原因,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彩漆描金柜等文物上变色的银饰部分进行分析,并对蓝灰色物质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层蓝灰色物质主要组成元素是银、硫和氯,主要物相是螺硫银矿(Ag2S)或螺硫银矿和角银矿(AgCl)的混合物。明代彩漆描金柜的蓝灰色银片结构复杂,蓝灰色物质除有部分为自然形成的腐蚀产物,还有部分明显是人为制作的涂层,其工艺可能类似于西方的“乌银”工艺。此研究结果为银饰漆器类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6年7月31日—8月4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三河市文物管理所对三河市老辛庄发现的2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银饰、木饰和铜钱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判断,墓葬年代为金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探讨出土汉代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本研究运用显微镜等仪器,对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出土几件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金饰片多镶嵌在漆灰层上的漆膜层中,银饰片和银构件多镶嵌在漆膜及漆灰层中;在金银饰与漆膜接界处有出于保护目的,且与周围图案相协调的描饰;金银装饰上的描饰与其周围的描饰图案融为一体。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因金银饰件面,与漆膜层面高低,分为"粘贴"和"镶嵌"两类,本研究样品中暂未发现粘贴工艺。结合现代漆器装饰工艺调查结果,初步探讨了几件夹纻胎漆器金银的镶嵌工艺流程。本研究可利于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的发掘、利用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九月中旬,郑州二里岗附近的市木材公司在基建动土工程中,发现一座小砖券的单室墓,在墓中挖出铜器、铁器、银饰片三类共十四件。据施工同志讲,这个墓主人头向南,略偏西一点,墓主人口中、手中各有一枚铜钱。出土的银饰片都是在一起的,银饰片中还放有铜镜一件,旁边有一把铁剪刀。从出土器物看是一座唐代墓。因墓葬在施工中被毁掉,墓内的其它资料未能得到,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将墓内出土的银饰片等简介于后。银饰片共发现八片,保存都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5.
青海都兰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上,都兰吐蕃墓葬群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隋唐时期金银器及饰物,其中一件"粟特银包金神袛人物连珠牌饰银丝腰带"牌饰上的人物具有典型的粟特特征,这对于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很多包金银饰片出土时腐蚀严重需要进行保护处理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为此,通过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工艺类似腰带牌饰的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为包金银器饰物,包金层为金银合金,而银本体腐蚀严重,腐蚀产物主要是氯化银,这与环境的高含盐量有关,分析结果可为吐蕃墓出土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苗族女子多爱美,尤爱穿戴闪亮的银饰,有时其繁复不是以件计,而是论斤算。这种热爱银饰的民族风尚背后,是大量的银匠以精湛的打银技艺,来满足女性们对银饰的需求。作为一种全民族的偏爱,苗族银饰早就超越了服饰本身,成为苗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的时尚入冬以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有两样东西格外珍贵:一是酸汤鱼,酸中带辣,可以驱寒;二是阳光,没有阳光的县城里很是湿冷。前来雷山县里的游客大多去了西江镇了,那里的"千户苗寨"号称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镇有旅馆、酒  相似文献   

7.
郁乃荣 《神州民俗》2007,(10):22-23
银饰是苗族传统服饰文化工艺中最细腻、最精致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头饰在苗族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头饰上可以分辨出苗族的支系、甚至可以识别婚否。苗族的头饰独特而希奇,就在于它反映出自古以来苗族人民的信仰心理。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7,(12)
关于安庆市棋盘山元墓中银饰的各称和用途问题"文物参考资料"第五期54页图19"银饰",是安庆市元代陈氏女墓中发现的,白冠西同志说:"枕前有椭圆形金饰一件,底面有大方洞,两头有穿眼,全身雕以缠枝花(图18),此饰件疑是束发用的金冠",这个设法是很正确的。他又说:"在金饰附近有仰月形银饰一件,两边有链,链末有银质横  相似文献   

9.
饰牌是匈奴物质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作带扣、腰带饰、马具饰、首饰配件和"古玩"等五种用途.以装饰母题作为分类依据将匈奴饰牌划分为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几何纹三型.战国到西汉时期是匈奴饰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饰牌同时并存多种形制,并因题材选取的不同形成各自的系列.饰牌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向系列化发展,创作母题从自然领域转向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0.
彩绘女双人舞俑,泾阳县雪河乡唐墓出土,通高40厘米,灰陶红色彩绘,出土时彩绘已大部分脱落,仅在发髻和裙围处残留少许。 这件陶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神情饱满且有韵味,所着夹花罗裙上所饰的竹叶,  相似文献   

11.
镶嵌铜牌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夏代前后的镶嵌铜牌饰 ,截至2002年共发现16件左右。1991年 ,李学勤先生首先对这种牌饰作了综合研究 ,就其年代、寓意和源流等提出了见解 ,使国内学术界意识到这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特殊铜器 ,需要特殊研究。之后 ,国内外学者多有研究。作者在此基础上对镶嵌铜牌饰进行分类、断代 ,并考证其源流、寓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坚忍不拔的民族。由于各种缘由,苗族无奈放弃了自己曾经生息的东部平原水乡,一路逶迤迁徙到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腹地。顽强的苗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叹为观止的就是穿在苗族姑娘身上华美端庄、绚丽多彩的服饰及银饰。苗族有一句俗语叫做"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穿戴银饰成了美丽苗族姑娘锦上添花的首选,略施粉黛的俊俏脸庞在光华熠熠的银饰装点下,更显得华美典雅。银装上颈饰和衣摆等吊饰"汆汆汆"的撞击声如清泉般流淌,亦如玉石落地般清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苗族如此钟爱银饰,并非偶然。苗族认为,银是无毒的,如遇上毒会变  相似文献   

13.
邢继柱 《收藏家》2012,(8):67-74
图18(无量寿佛)高11厘米,重384克。此尊造型源自早期尼泊尔地区的无量寿佛造像。全身菩萨装扮,束发高髻,发饰摩尼宝花,正面饰璎珞,余发披肩,符合早期尼泊尔同类造像的艺术特征。额际宽广,眉似弯月,双目低垂,表情慈和。上身袒露,斜披圣带;下身着裙,轻薄贴身,裙褶自然铺于座,  相似文献   

14.
王维其 《神州》2013,(4):23-24
苗族佩戴银饰历史悠久。苗族人民比任何民族都更喜好佩戴银饰,其银饰工艺水平之高也是绝无仅有的。究其根源,在客观上,是苗族曾长期居住在银矿富集的荆楚之地,对白银的特性有较深了解并具备了开采冶炼和加工白银的技术条件;在主观上,是苗族“以富为美”的审美观念的表达和巫文化心理的自然选择。正是以上几方面的条件共同造就了苗族银饰文化的独有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东亚玦饰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玦饰是指一种有缺口的玉石饰物,一般是直接穿入耳孔垂挂于耳垂。1998年笔者于《蒙古人种与玉器文化》一文中尝试指出:“从史前至历史时期蒙古人种的玉器文化,玦饰是最广泛分布的一种装饰品,表现出蒙古人种对人体耳部特殊的癖好……玦饰起源是单元或多元问题,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然而,据现今考古的发现所知,玦饰很可能是起源于东亚的北部,其后在大陆由北而南徐徐扩散,又由大陆西而东向沿海的岛屿流传。”上述有关东亚玦饰源流的论点,语焉  相似文献   

16.
列来拉杜 《旅游》2013,(2):22-27
彝族是个爱美显美的民族,每逢节庆或婚丧嫁娶聚会时,人们总是拿出压箱的服饰宝贝,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佩金戴银盛装出席。在众多佩饰中,银饰最受老百姓青睐,而得以普及。在凉山彝族地区,不管贫穷与富裕,年老或年少,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银饰,银饰成为生活的日常用品,长期与银饰打交道,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有关银饰加工制作、穿戴、传承程序习俗。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3,(29):96-97
2013秋冬,异想天开的Red Valentino以色彩缤纷的刺绣包、遍满花朵的蓬裙、缀饰小花的平底鞋、既甜美又不失优雅的苏格兰格纹裙,带你走入浪漫缤纷的童话世界。从蝴蝶结到法兰绒,小斗篷配上迷你短裤,时而展现优雅贵气、时而活泼俏皮。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应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成新的民族。民族融合有三种不同类型,即结合、一体化和同化。中华民族的融合有五种不同情况,华夏诸族融合为汉族;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汉族融入少数民族;起源相近、经济、语言、化相近的少数民族的结合;不同起源、不同经济、化、语言的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经过四次大融合,从春秋战国到秦是第一次,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第二次,从辽金元到明是第三次,从清到现在是第四次。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着一枚神秘而引人注目的宗教法器———左旋法螺。这枚左旋法螺长20厘米,翅到腹缘的最大宽度为105厘米;法螺底色为白色,表层覆盖着许多淡褐色的絮状斑块;法螺边缘镶嵌刻纹银饰。银饰工艺精湛细腻,刻纹图案以卷叶纹为主,夹杂有宝瓶纹饰;银饰...  相似文献   

20.
江阴长泾、青阳出土的明代金银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阴博物馆收藏的两批金银饰包括各类金簪、耳坠、手镯等,种类全、式样多。在工艺上继承了古代金银器制作的传统,运用了累丝、镶嵌、锤揲、錾刻,辅以掐丝、填丝、编丝、焊接、炸珠等各类金银细工。这两批金银饰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充分显示了明代金银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