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首先是一种政体实践,以罗马共和国为典型。发端于希腊的古典政治思想把它归结为混合政体,和君主制以及民主制严格区分开来。因此,它不仅是对君主制的反对,也是对民主制的反对。以此来看,古代共和主义和现代共和主义具有十分不同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在16—18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界,一些基督教学者援引《希伯来圣经》,认为古代希伯来社会就是上帝为以色列人设计的完美共和政体。这股绵延近三个世纪的"政治希伯来主义"思潮发端于意大利,随后向北蔓延,尤其在荷兰与英国达到高潮,甚至一度被纳入政治实践中。就其本质而言,政治希伯来主义是套用希腊罗马的古典政治概念来理解形态迥异的古代希伯来社会,目的是借助所谓的希伯来理想先例为近代早期反抗王权、确立共和的话语构建提供合法依据,希伯来因素从而以这种被异化甚至被歪曲的方式参与到近代欧洲政治文明的创建之中。  相似文献   

3.
于文杰 《世界历史》2006,3(3):69-75
休谟生活在一个天生自由又充满悖论的拥有独特传统的君主制国家,正是在这样的国家同时凝聚着丰富和深邃的共和思想。休谟的共和思想,不仅涉及到英国共和主义思想的历史根源和伟大传统,以及其如何以具体的存在方式影响英国政治的历史进程,而且影响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演进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因此休谟的共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作用。在政治文明的有机整体中,制度文明是标志和形式。而人的文明则是根本,在政治文明中居于灵魂地位。因此,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行为的共同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政治成熟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政治文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共和主义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将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共和主义,特别是共和主义者对"自由"概念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深化对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回顾英国革命时期这些共和主义者对自由的表述,以及对思想家霍布斯理论的批评,可以看到霍布斯的那种"不受阻碍"的"消极自由"和共和派"避免依从"的"第三种自由"这样两种不同自由观的对立,而不同的自由观又导致了对不同政治体制的设计。因此,对于实现和保障我们的自由而言,回顾发生在英国革命时期的这场辩论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它激发起我们重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或者政治体制才能使人们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才能切实保障其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6.
14、15世纪的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是当时欧洲世界的中心,与经济文化方面的活跃相比,共和国在政治上相对沉寂,显示出明显的贵族化集权趋向。但是在共和主义传统影响下,佛城集权政治保留了共和制形式,维持了个人与集体、共和与专制之间的平衡,保持了社会开放性、多元化的特征。对这一时期佛罗伦萨的贵族政治应当从两方面评价,一方面专权政治孕育的个人专制的萌芽,是佛罗伦萨16世纪以来共和主义危机、共和国覆亡的根源,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相对集中的政治对共和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海年 《百年潮》2004,(4):27-33
所谓政治文明,是人类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为建立公共秩序、推动社会发展而形成的用于调节公共权力与私人关系的价值规范、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的有机总和.它是相对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政治不文明的政治进步状态,通常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措施文明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实现统一的重要时期。清代实现、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程,是中国数千年政治、经济和文化演化的必然结果,展现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特征在清代的特定表达与实践逻辑。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维度下观察清代国家统一,才能充分理解清代在中国认同驱动下对“大一统”观的继承、改造与实践,才能全面把握清代政治文明在中西政治大分流过程中的世界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桎梏,形成对中国历史疆域形成及现代转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晏绍祥 《世界历史》2012,(2):57-68,158
17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具有浓厚的古典氛围,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古典特色,上层社会的古典修养,以及近代资源的缺乏,让共和派思想家们大量借用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抨击君主专制,积极阐述共和政治的优点,并以古代雅典、斯巴达和罗马的共和制为基础,构想近代国家的制度与体系。在某些情况下,古典传统可能直接激励了英国人的革命行动。霍布斯对古代自由和永恒战争状态的抨击,从反面体现了古典共和传统的积极作用。但英国革命毕竟是近代的产物,革命进程主要由17世纪英国的社会基础决定,而且共和派只是当时思想潮流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也主要来自近代的契约理论与天赋人权。古典共和传统主要是给他们已有的信念和行动增加权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英国版权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和 《世界历史》2004,21(4):23-29
近代英国版权制度形成早、影响大。它起源于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中经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 ,于 1 8世纪初期最终形成。欧美各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都纷纷仿效 ,先后制定了自己的版权法。因此 ,对近代英国版权制度形成问题的探讨 ,不仅对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西方乃至世界版权制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而且对捍卫我国版权安全以及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自由观被当代共和主义思想史家一并纳入共和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宏大体系中。然而,十四五世纪人文主义者对自由的理解没有局限在共和主义的框架内,"德性"这个充满伦理色彩的概念才是布鲁尼、帕特里齐、斯卡拉等人文主义者权衡自由的准绳,他们以"德性"为中心展开的政治思考可称为"德性政治"。在德性政治的统摄下,自由说到底是对德性的嘉奖,在政体争辩的背后,上层统治集团是否具备德性才是关键所在。德性政治一方面决定了自上而下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决定了由内而外扩张征服的合法性。我们一则需要肯定人文主义者崇德、重德、立德之说不失为改善社会风气的一种策略;再则必须警惕在德性名义下的精英主义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罗马文明在对“东方”诸民族与文明的认知中体现出一种东方主义特征。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并且以波斯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抽象的“蛮族”形象,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文明的“它者”的话语体系。到古典时代后期,希腊人关于“东方”的“它性”的话语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亚历山大东征并为其提供合法性依据。共和与帝制之交的罗马人接受和利用了希腊人的东方主义话语以实行对东方的统治。东方主义乃是西方文明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悠久的思想与话语传统。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培育思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抵制政治急进主义,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奠定群众基础;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浅论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江 《世界历史》2003,26(2):2-11
西方学术界在是否存在全球化问题上 ,分为“怀疑论”和“全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怀疑论者”认为 :目前所谓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 ,由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也并没有因全球化而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 ,并且人类社会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全球文明或全球文化。“全球主义者”则认为 :当代的世界经济已经从国际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 ,同时全球化已经导致民族—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 ,某种全球政治体系已开始产生 ,并且不论愿意与否 ,全球化已经带来某种超越民族和传统文明集团的世界文化。我们不应将西方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话语与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相混淆。  相似文献   

15.
保罗.拉厄的《古代和现代的共和国: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革命》以共和主义为主题探讨了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革命的关系。拉厄力图开辟研究美国革命和建国的新路径,对共和学派的主旨和研究方法提出修正。《古代和现代的共和国》不仅体现了拉厄对共和学派主将波科克的挑战与批判,而且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派别之争以及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变动。他同时受到施特劳斯学派和自由主义传统史学的影响,卷入了施特劳斯学派与共和学派之间,"新洛克派"与共和学派之间的学术辩论。但他又不是完全照搬两派的主旨和研究方法,而是在两派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曹萍 《世界历史》2007,(4):133-140
大众民主意识的崛起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的展开标志着贵族精英政治逐渐向大众政治演变。传统的保守主义受到剧烈冲击。保守党领袖迪斯累里将传统融入现实,形成了富有弹性的"新托利主义"。保守主义、集体主义和所谓爱国主义成为新托利主义的主要原则;它们不仅为保守党增添新的政党理念,使其渐渐具有现代政党的特征,而且使保守主义在与大众民主意识的融合中超越自由主义。新托利主义的原则与思想在英国政治面向现代的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来信     
共和不和以史为镜共和体制在中国的实践,不过区区百年。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封建,相比之下,百年共和实践路程的曲折坎坷、跌宕起伏、大江大海、峰回路转,又算得了什么?为了避免由于不自信而对历史过程的狐疑揣度,无限联想,本期封面触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个17年。任何混合动力的革命,总要因各种政治力牵扯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共和不和的震荡期一直延续到1928年之后才逐渐停息,这既是历史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改革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是以一批先进的阿拉伯知识分子、伊斯兰理论家为中心的,致力于伊斯兰宗教—政治改革为其历史使命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它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伊斯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以揭示伊斯兰改革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过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崧愉 《历史研究》2022,(3):169-191+224
18世纪末,一批英国激进分子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激烈的党派斗争和政治文化分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798年,在英国“反雅各宾主义”影响下,美国联邦党主导的政府制定了《惩治煽动叛乱法》,严厉打击反对政府的言论,防止共和党和“雅各宾派”颠覆政府。英国流亡者以英国政治为参照,抨击法令,谴责联邦党效仿英国体制,在美国建立贵族统治,剥夺公民自由权利。流亡者反对联邦党人的政治修辞广泛传播,形成强大公共意见,最终促使法令失效。流亡者的介入使美国建国初期的党派斗争与大西洋世界的政治变动息息相关,呈现鲜明的跨国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到十五大正式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是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任务、扮演新角色、承担新使命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继往开来、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