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通"思想作为一种古老的宏观考察社会历史变化的历史观念,经司马迁的深刻理解和《史记》的运用与彰显,在中国史学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从中唐至元初五百年间几部不同撰述宗旨、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通史著作的面世,把会通思想发展到新的境界,使中国古代史学在通史撰述方面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而马端临是评论这一宏大史学现象的第一人,他的史学批评方法论,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或生育的礼俗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对人际交往的细腻关心,背后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和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大斌 《百年潮》2014,(10):33-38
正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了。由于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开展得普遍深入,影响遍及中国农村各个角落,所以虽然早在1980年中央就发文对这场运动的错误性质作出结论,但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上各种议论仍不绝于耳。不用说对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对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4.
香港华人何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笔者发现内地及台湾许多有影响的著作皆说他担任过香港议政局议员。其实他从未担任过这一职务,他担任的是香港立法局议员。这本是个细节问题,但这一错误说法至今仍在很多论著中继续出现,使笔者感到有辨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许多教科书和相关的专论中,都把江户时代的商家经营,作为日本型企业经营的起源,但事实上自绳文时代就开始形成的集落共同体形态,以及在弥生时代逐步培养起来的“家”的观念,还有在大和时代展开的“家”的经营,可能是日本型经营更为久远的原型所在。在仔细研读了有关日本经营史的多种著作和有关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一些重要理念的资料之后,我确信:“家”的观念及其从远古时代形成的人们在共同体内的行为模式,对现代日本企业经营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寻。  相似文献   

6.
李丕宇 《民俗研究》2013,(4):107-113
"洋风建筑"在近现代传入中国至今约有450年的历史,曾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然而因外来性的缘故,它在中国的文化遗产地位依然有异议;尽管如此,就历史性和现实性两方面看,"洋风建筑"无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是构成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龙凤呈样"的图案刍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至今仍在普遍使用,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外在形式和实际内涵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饱受中国传统伦理浸润,形成了独特的嬗变发展轨迹.透过"龙凤呈样"吉祥图案所揭示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崇尚伦理对吉祥图案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公共史学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至今已获得长足发展。而在中国,尽管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介绍和研究,①但至今仍很难登上中国高校的"大雅之堂"。那么,公共史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是否具有发展的可行性?或者说在大学里能否设立公共史学专业?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王喜军 《神州》2013,(27):154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滚定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其中《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用词深刻凝练且多为四字,因而形成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是研究成语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5,(3)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了儒、道、墨、法等诸多卓有特色的人学理论。其中以儒家的人学理论尤其是孔子的仁本主义人学思想最为系统、最有影响。本文集中阐述影响中国几千年,至今仍在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孔子的人学思想,以为今天之社会发展提供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一直面临着"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困境。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历届政府制定了一部又一部宪法;除了1975年的"文革宪法"和1978年受"文革"影响的宪法之外,每一部宪法都罗列了许多公民权利,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现代设施和管理观念的监狱是哪里?上海提篮桥监狱。这里是中国大陆至今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监狱。走进提篮桥监狱,听这座古老的遗产建筑讲述它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稻是人类所种植(驯化)的最古老的一种谷类作物,考古学证据表明它在中国至少有八至九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国稻作应该起源于华夏本土。但对此问题,国内外学术界素有争论,至今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中并存的诸多假说作了述评,尤其对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4.
魏向东 《安徽史学》2003,(2):104-106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男轻女生育观念,使各种迷信的求子活动大行其道,孕妇保健和胎教初具影响,生产与养育也产生了一些约容俗成的做法,并积演成为一定的风俗习惯。社会地位和个人身份的区别,使各个家庭在相应社会资源的享有和占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等级观念在生育风俗上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5.
"孝"的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宗法家族制度中得以确立和体系化。两千多年来,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目的共同构建了"孝"的道德网络和行为模式。以"孝"为中心,形成了一整套观念范畴,构成了"家——国"两个超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孝"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古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中,有许多观念相同或情节相似的地方。都有"先在"的地理存在、有"先在"的神存在。究其实质,这是一种创世神话思维的表达方式,其内涵就是,掩盖在神话思维下的"先在"的逻辑思维,用先在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本来就有神的存在,和对神的敬畏之心,封住终极追问。  相似文献   

17.
粉碎"四人帮"至今,虽然已经过去36年了,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某些历史真相仍属未解之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韩钢2011年12月12日在《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就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他说:"汪东兴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之  相似文献   

18.
<正>《红楼梦》高鹗续本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这里所说的琴谱,正是自唐朝以来就一直传承的古琴减字谱。琴韵悠扬?艺道绵长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至今仍在鸣响的古老乐器。古琴之于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这些年,许多研究新疆钱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一些重大疑难课题上都有了重大突破,有些问题也揭开了谜底,为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至今仍有许多待解之谜需要继续研究和破解。  相似文献   

20.
徐玲 《东南文化》2016,(1):15-19
近年学术界有关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革研究、近代文物价值认知变化研究和近代"文物"概念异同比较研究等。只是这类研究多限定于单一学科,多停留在对概念本身含义的阐释上,未能关注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应以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为整体考察对象,重新研究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重点关注中国"文物"概念的学术考证、欧美近代古物观念的形成及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的时代语境研究、近代中国典型文物观念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重新呈现文物作为物质的文物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文物在观念上的多重面相,以使近代中国文物变迁史的研究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