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柏尔族,北部非洲又一个神秘的民族。柏柏尔族是北非大陆上的原住民之一。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他们就世代居住在那里。后来,他们遭到阿拉伯人的入侵,臣服后被呼为"柏柏尔"——"蛮族"、"异教徒"之意。自此以后,"柏柏尔"就成了他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正赣榆地方戏曲"肘鼓子"终于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这对于老艺人彭仁善、王起娥夫妇来说,是一种安慰。要知道,由"肘鼓子"演变而来的胶州茂腔,早在2006年初就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誉为"胶东之花"。连著名作家莫言都感慨故乡高密的茂腔令他魂牵梦绕,是个"拴老婆橛子戏"。其实这个"茂腔"也是"肘鼓子"的一种。当然,与其说"茂腔"是一种"肘鼓子",倒不如说"肘鼓子"才是"茂腔"的鼻祖,因为在苏鲁两省交界地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曲都是由"肘鼓子"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3.
被人们赞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因多雨而潮湿,使洞窟壁画难长久保存;加之历次地震玻坏较大,需要经常进行补修和补建。本文根据一定的史料,分析考证了历代六国对该石窟不断加以扩建和维修,使之得以保持现今这种面貌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5.
单昌平 《旅游》2004,(9):54-57
一个皇帝赐名的风水宝地,一段悠远灿烂的科举盛世,一群淳朴好客的闽越遗民,一座江南罕见的明代古城。  相似文献   

6.
江苏常州溧阳县是一座江南水乡城镇,唐代以来有古桥200余座,迄今保存下来的仅10余座,其中贯通溧阳县南北最著名的古桥为观莲桥(原名昆仑桥),明代正统六年(1441年)建成,是由当地蒋、狄、杨、史等族人捐资建造的一座长达30米的木桥,木桥建成后以“昆仑”命名,意表同乡兄弟出资建桥的义气。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昆仑木桥倾塌,地方族人积极倡议捐资修建石拱桥,500余乡民响应捐赠,次年单孔石桥终于建成,并在桥南建茶亭供商旅解渴消乏,亭内立有明清两朝出资建桥的村镇里舍及人名的功德碑17方。乾隆皇帝六下南巡时,龙舟出游自丹阳至溧阳长荡湖,到…  相似文献   

7.
王雪  李坤嶽 《神州》2012,(31):161-161
“五脊六兽”在北方的方言口语中常常能够听到,但对于这个词的来源及用法,大多数人都觉得有些模糊。“五脊六兽”来源于中国的古代建筑,本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高大宏伟的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但这一词语被俗语化后却引申出了不同的含义,常用来形容抓耳挠腮、手脚无措、无可奈何、神不守舍、张狂炫耀、·心烦意乱的样子、心神不宁,无所事事的心理状态等,用于人们表达一种难受或高兴至极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现代史上“法西斯”一词。是意大利的法西斯鼻祖墨索里尼发现的。这个词源于拉丁语fasces、feseis,汉语音译为“法西斯”。据一九三五年版《牛津古典词典》的解释,法西斯是意大利古代伊达拉里亚城邦国家的“权标”,即“一条红带捆绑的捧束中插着一把板斧”,由国王的侍从官扛在左肩上跟随左右,象征着权利和统治。墨索里尼从意大利的古典中弄出这个字眼来作为党名,其用心就在于取得统治和权力。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  相似文献   

9.
“法西斯”一词,是由意大利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发明的。源出于拉丁语fasces、fascis,汉语言译为“法西斯”。据1953年版《牛津古典词典》解释,法西斯是意大利古代伊达拉里亚城邦国家的权标。即“一条红带捆绑的捧束中插着一把板斧”。它由国王的侍从官扛在左肩跟随左右,象征权力和统治。墨索里尼从意大利的古  相似文献   

10.
江苏赣榆出土宋银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赣榆出土宋银锭最近赣榆县宋代故城遗址“城址”村附近,距地表30厘米处出土六件宋代银锭,其形制、重量基本一致,唯铭文有所差异。银锭为束腰硅码形,两端宽约9.5、腰宽5.5厘米。锭面略凹,边沿微卷如砚,有竖列砸印铭文,其中一件铭文为“密州侯家”、“诸...  相似文献   

11.
古属东海郡的江苏省赣榆县,最近出土一件罕见的有铭文青铜器——“朐臣铜锅”(见图)该器通高21.2、足高10、腹径21.5、腹深12、壁厚0.2厘米.圆口微敛.矮沿、直唇.口径14.1厘米,口外有一圈明线弦纹,折耳方穿.耳高6.2厘米,腹底圆弧略平.尚有烟炱,十一个阴阳线篆体铭文镌器上腹部.字形山大而小,笔势遒劲.笔迹清晰,文为:“朐臣铜锅容斗四升重廿斤”.铜锅为一次性模铸而成,现自身重量(口微残)为4050克.可容大米4000克,铜锅出土地点附近.曾出土秦代铁、石权.铁剑、铜壶等物.朐,即朐山.现连云港市云台山,汉时为朐县,属东海郡.《汉书》地理志有载.臣,当为器物所有者的名字.铜锅.是器物的名称,常称为铜鼎.铜锅当是俗名.容.容量.斗四升,说的是这种铜锅的容量为一斗四升,重廿斤.是指器物自身重量.从铜锅的造造型及铭文看.可断为西汉时代器,大约在武帝前后,距今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孙桥村西南处有一座古代石板桥,具体何时建造地方文献上并无记载,当地也无相关传说,仅知先有桥后有村。赣榆地方史研究者从文献方面判断该桥为明代末年所建,文物工作者从文物角度断为清中后期所建。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互相争论,孰是孰非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争论探讨,实现了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活跃了赣榆地方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的治学风气,进一步推动了赣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成为连云港市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3.
14.
1979年冬,江苏赣榆县朱稽河改道工程的朱堵乡寺后段上,赵家圩民工在距地表2米深处挖出一口用绳纹陶井圈砌成的水井。这一地区陶井圈砌筑成的汉代水井很多,朱堵乡寺后的这一口井也应是汉井。井口上0.5米处,发现一件铁权,形如覆盂,上有桥形纽,通高20厘米,底面直径23厘米,重27.1千克。通体斑驳,呈铁锈红色。剥蚀最深处脱落达0.3厘米(见图)。从器形和重量看,此为秦代铁石权。在  相似文献   

15.
宋娟  彭向前 《收藏家》2022,(9):79-82
侧理纸是出自晋代的一种历史名纸,制作方法久已失传。从东晋就开始认为,侧理纸得名来源于纸面上纵横斜侧的独特的纹理特征,实际上这是昧于音韵学常识,望文生义而作出的误判。“侧理”又写作“侧梨”,“侧理”“侧梨”都是“陟釐”的异写。陟釐即水苔,侧理纸即苔纸。侧理纸的制作原料,起初以陟釐为主,后来扩大到海苔。侧理纸,实应写作“陟釐纸”,其得名当来源于制作原料陟釐而非其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出土文献资料中的燕国一般写作“匽”,从“匽国”到“燕国”的转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通过梳理分析,认为“燕”字是燕国人为了取悦秦始皇而新造的一个字形,“燕”字与“匽”“妟”“宴”等字都存在语音与意义上的密切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基于“燕”和“匽”读音相同的基础之上,“燕”的本义并非玄鸟。  相似文献   

17.
江苏赣榆出土南宋银铤李克文江苏赣榆博物馆1994年10月28日收集到一件银铤,铤首两端呈圆弧形,束腰,正面通长15,厚2,铤首上端宽9.5,下端宽9.3,束腰宽5.5厘米,表面微凹,边沿宽1厘米处略卷起,周缘泛水波纹。腰处有字模顺直砸印铭文两行:左为...  相似文献   

18.
<正>渡桶,顾名思义,渡河用的一种木桶,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在苏北赣榆这个古老县份,据史料记载,自清代康熙年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口河、龙王河等许多主要河道,都曾出现过它的身影。这样算来,其使用历史至少有300年。渡桶曾经是赣榆境内青口河、龙王河等几条内河航运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众所周知,赣榆地处沿海,是全国有名的海洋捕捞大县,为何舍渡船而独用渡桶?就像过  相似文献   

19.
在商周青铜器中弓形器是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为其定名、究其用途,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田野考古、传世文献和历史学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以前学者所考证的成果,认为弓形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辅弓用的工具,即所谓的弼.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61,(8)
偶阅抄本《国初莆变小乘》,系清初莆田人陈鸿(字邦贤)所编。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陈鸿死去,年八十一岁。以此计算,陈鸿当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此书述清初福建莆田"变乱"事甚为扼要。其中有一段讲到"蕃薯"的事: "庚寅顺治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