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镇江三题     
<正>旧时镇江社会生活,既有光怪陆离的画面,也有民生疾苦的情景,还有那些忘不掉的记忆,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痕迹。虽说昨夜星辰,但对了解近代镇江社会史,却有资料价值。织布机坊旧时,镇江棉织业颇为兴盛。据《镇江市志》记载:"抗日战争前夕,镇江仅有7家规模很小的织布厂和几十家家庭布厂、10多家手工染坊、3家毛巾厂及70余家家庭织袜作坊。到1949年,纺织业有小作坊、小工场452家,织机  相似文献   

2.
姬丽萍  刘畅 《百年潮》2022,(9):81-87
<正>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玉堂酱园是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从抗战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玉堂酱园经历了由战争年代艰难求生,到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恢复生产,再到从私营企业向公私合营转变这样一个过程。面对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浪潮,玉堂酱园最终在全济宁市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公私合营申请,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长江口南岸潮港古镇浏河,形成于北宋。元明时称刘家港,为"海运之津、商贾之区、吴中重镇",由于海运漕粮的创立,早年刘家港成为东部沿海贸易大港,元明时期就有"六国码头"之誉;近代浏河港市复又昌盛,交易繁华,于是又有了"小上海"之称。被誉为"江南酱园大王"的朱氏家族,是浏河古镇上的大姓望族。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名叫朱湘舟的儒商在此开设万茂酱园,也就是当代国画大师朱屺瞻的祖父,其遍布城乡的万字号酱园在太仓、嘉定、宝山、松  相似文献   

4.
这两个鉛钱文一为"生記作用",一为"亨記当十",原存长潤酱园,据說是太平天国占领嘉兴时期,准许民间暂时制用的一种代替筹碼,等到太平天国铸钱局铸钱后,这种鉛钱就責成制发人收回銷毀。长润酱园当时遺漏若干钱没有去兌換,故保存至今。錢文上的生記、亨記,据从事酱油业多年的人说,也是两家酱园,开设在东門外春波桥北的西河街上(现在的解放路)。当时的酱园还兼营米、豆、麦业务,营业范围很大。酱园并自制陈酒,因制器用錫,有冶煆錫鉛的设备。由于这二爿鋪子备有煆锡鉛工具,所以鉛钱才制作得这样完好。此外清末嘉兴會有人收集了不少太平天国钱,都是从大年堂前銅沙地菜园里出土的。其中有錢范,  相似文献   

5.
<正>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镇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当时的茶馆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商洽谈生意,一般喜好在荤茶馆,一来可边品茶,边谈生意,二来还便于摆酒宴招待。素茶坊则遍及全城,除春节停业数日外,每天均供应  相似文献   

6.
<正>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镇江开埠通商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壮大,金融活动日益活跃,其中,钱庄业尤为突出,被称为"百业之首"。据《镇江市志》记载:"在此以前早有典当业,钱庄业则在开埠后逐渐兴起,至光绪九年发展到60家,以后几经兴衰,至光绪三十二年开业钱庄为32家。"其中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钱庄有李鸿章开设的义善长钱庄,盐商周扶九经营的鸿源钱庄及源丰润钱庄、同升泰钱庄、元同钱庄、镇和钱庄等,北京的著名钱庄"四恒"在镇江也设有分号。  相似文献   

7.
<正>镇江地处长江和大运河合流之点,交通便捷,旧时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繁荣的商业活动中,一些行帮为了商业信息保密,保护行业竞争力或者避讳,采用并形成了不少带有行业特点的专业用语,也称之为商业暗语、行话,并逐渐习俗化使之流传下来,现在读来颇幽默有趣。旧时,镇江在商品买卖交易中,顾客与店主可讨价还价,店主和员工在商讨价格时,为了不让在场的顾客知道价格底线,讲价格时通常使用暗语。如当铺业常用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在镇江曾经有一份报纸叫《江声日报》,该报创办人刘煜生为江西人,大革命时期曾接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抵镇江后,刘煜生立志以报纸唤起民众,遂创办《江声日报》,自任经理与总编。取报名“江声”是喻指镇江百姓代言人。刘因其在报界的影响,被推为镇江报界公会主席。  相似文献   

9.
2016年1月24日,江苏省吴文化学会、镇江博物馆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南京博物院及镇江本地的专家学者,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镇江建城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研究镇江建城史等问题。专家们认为,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献记载表明,镇江地区在商周时期文化、经济、军事比较发达,"朱方"是镇江有文献可征的建城之始,目前可推算的年代为公元前545年,距今2560年。专家们还建议,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朱方城的考古调查、勘探和研究工作,加强镇江地区早期吴文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旧时南京民间曾流传有一句顺口溜:"要做好衣裳,女金谷、男顺昌。"说的就是南京两家声名卓著的老字号服装商店——"金谷女子服装店"和"李顺昌西服店"。其中李顺昌的男式服装,以精工制作,款式时新,挺刮美观,高雅潇洒而驰誉当世。  相似文献   

11.
现在来到镇江,大街小巷,老人幼童,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位当地人,都会津津乐道地跟您说:要发财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如果再多聊几句,那就肯定会眉飞色舞地跟您讲起《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故事。到了镇江,无论多忙,人们总要到金山去游一下金山寺,看一看法海洞和白龙洞;有一点空闲的还会打听许仙待过的五条街"保和堂药店"、白素贞住过的"白莲巷"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侃茶”     
“侃茶”■文/丁冰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已是我国人民常见的生活习惯。公元前二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已发现了茶树,初为药用,后发展为饮料。古城金陵在六朝时期已普遍饮茶,明清两代更盛。旧时夫子庙地区街头巷尾的茶馆就有几十家,如贡院街上的“迎...  相似文献   

13.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据了解,《禹迹图》我国至今尚存两块:一块立于渭水之滨的西安碑林,是齐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已作过介绍;另一块藏于长江岸边的镇江博物馆内,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立石,由于图首文字中明确表示是"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依长安本刊",这就将《禹迹图》的成图年代至少推前了三十六年。因此,镇江《禹迹图》  相似文献   

14.
正"送灶",亦称"祭灶""祀灶""辞灶",是古城镇江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深的一项祈求合家平安的传统习俗。旧时过了腊月二十,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送灶了,同时也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送灶日通常定在腊月二十四,因为民间有一说法,叫"官三民四龟五鳖六"。官家、有钱人家一般腊月二十三送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腊月二十四日送灶是无疑的,否则就是另类的"龟"和"鳖"了。  相似文献   

15.
<正>木客最早被解释为"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清代,有"扬州的盐商,镇江的木客"之说,镇江的木材商能与扬州的盐商齐名,说明镇江木材贸易之兴盛。早在清朝中叶,木材业就被列为镇江钱庄业、绸布  相似文献   

16.
金洁 《风景名胜》2013,(10):96-99
曾经这里货运繁忙,带动了沿岸桥西一带的发展,杂货店、茶馆、酱园、客栈、剃头店、仓库、赌馆、烟管、妓馆挤满了街头。黄包车的车夫常常刚拉完了去茶园听戏的客人,又被要从赌馆离开的少爷招呼走。  相似文献   

17.
赶庙会     
旧时的莲池小满庙会,在我们家乡远近闻名。早在40年代初期,我曾经跟了父亲去过一次。儿时留存的记忆,历五十多年沧桑岁月而不曾磨灭。莲池,位于我村正东方向,一条大路径直走过去跨越一座石拱小桥即是,有12里路程。这里与项城接壤,属沈丘地面,在槐店南16里处...  相似文献   

18.
为盐而战     
<正>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关乎国计、维系民生,天天不能缺,人人不能少。其中食盐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被历代统治者置于战略物资的地位,实行垄断  相似文献   

19.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苏州,最有名的酱油大概就是虾子酱油了,它是选用新鲜虾的虾籽加本色酱油,配白糖、高梁酒等熬制而成,其味肥腴鲜美。笔者最近收藏到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酱油瓶标,发现了半个世纪以前苏州的一种特殊美味——蚕蛹酱油,听名称似乎略有一点重口味。该酱油瓶标上半部画有一个放射光芒的太阳,太阳前站立着一只红色公鸡。图案下方,标有该酱油的中文商标:"红鸡牌蚕蛹酱油"几个红色大字占据了瓶标的中间部分。瓶标最下方,标有出产工厂:地方国营苏州新泰洽酱油厂;厂址:苏州阊门外吴泾浜六号;电话:一○一九·一九○等基本信息。酱油瓶标背面有油印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政府曾建立广州市气象台并开展预报服务,这段历史现在几乎被人遗忘。据1999年出版的《广州市志》载:民国24年(1935年)"广州市气象台建成,开始作气象测报。该台设于石牌老虎岗前小山上,由中山大学教授张云兼该天文台台长"。[1]旧时广州人习惯称周边高的地势为山,如白云山、越秀山;称稍低一些的为岭,如瘦狗岭;再低一些的则为岗,如宝岗、竹丝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