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府州县志、《赋役全书》、人丁题本以及民数谷数奏折,本文分析了清代四川三部省志所载人口数字的来龙去脉,揭示了清代四川人口统计制度以"户"为核心的特点,并对文本中"户"的不同术语作了解释和分类。  相似文献   

2.
清代内阁刑科题本对底层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丰富的记载,是难得的社会史、生活史资料。通过对嘉庆朝内阁刑科题本中陕西案发当事人交代的家庭人口、年龄、子女、婚育等描述性资料做统计性分析,呈现清中叶陕西底层民众的家庭规模、婚育状况、生命形态等基本样态;结合对刑科题本中案发人的生计的考察,与地方志进行互证性比对研究,揭示清中叶陕西不同区域底层民众的衣着、饮食、居住、交通等生存面相,并思考地域日常生活史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清代伊克昭盟的人口数字,尤其是蒙古族的人口数字一直比较模糊。一是因为史书缺乏记载,二是民国以来相关研究太少。相关学者在涉及这一问题时或者避而不谈,或者仍沿用民国时期贺扬灵的估计数字。作者在做相关课题时也涉及到这一问题,并发现贺扬灵的人口估计方法值得商榷。本文以1650~1850年为研究时段,以蒙古人为研究对象,以讨论丁的性质和户均人口为切入点,运用现代人口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清代前中期伊克昭盟的蒙古族人口进行复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650年人口为14万左右,1750年为17万多,1850年为21万多,达到人口高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南为例,揭示了三版《大清一统志》中"原额人丁"的来源以及各地"原额人丁"的建构过程,证明"原额人丁"来源于乾隆《江南通志》中复杂多样的"人丁"记录。"原额人丁"的涵义复杂,定义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研究中不假思索地利用这些数字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5.
一清代人口的突出特点清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人口数量突出膨胀。清代268年的历史,人口数量也几经变动,但从总体上看,与清代以前的历史人口数相比,是一个人口膨胀的历史时期。清代的人口增长由平稳到膨胀,大体经过了几个阶段。清初,由于战乱,人口不会超过明代,当时没有人口记载,只有人丁数目。顺治十八年(1661年),只有19137652人丁。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还只有25616209人丁;再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是27355462人丁。清初百年之内人丁数历年都在两千万左右,估计人口总数多在1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汉末年陕西人口数量 ,以往不少学者的估算普遍偏低。本文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各郡国户口数 ,主要利用“户口密度平均法”对弘农郡、武都郡、汉中郡、上郡、西河郡等兼跨今陕西与邻省之地的各郡户口数进行了仔细地分割 ,分别计算出各郡所辖今陕西之地的户口数。经估算 ,汉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 2年 )今陕西境内在籍人口共有90 2 780户 ,3597179口。本文还对当时未列入政府版籍的各种人口及数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对汉末陕西境内实际人口数作了估算 ,认为汉末陕西境内实际人口数约为 4 2 0万人 ,最少不低于 4 0 0万人  相似文献   

7.
清代安徽人口的增减和垦田的盈缩王社教一清代安徽人口和田地资料的分析和评价近年来,作者致力于明清安徽农业地理的研究,接触到不少有关清代安徽人口和田地的资料,深感这方面的资料虽然俯拾皆是,但它们的可靠性却存在问题,在引用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才不致于出现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国都城市的户口规模及其演变,不仅是人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城市发展史探讨不可忽视的内容。但由于中国古代都城户口五方杂处,隶属关系不够明确,户籍制度复杂,户口统计系统不一,户口统计结果罕见等原因,使该项研究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赵亚婷 《史学月刊》2023,(12):125-129
<正>关于西汉的人口增长问题,以葛剑雄和袁祖亮的研究最为深入。两位先生大体以《史记》《汉书》功臣王子侯表所记侯国始封和国除时户口的前后变化、列传所记部分郡国户口数目以及《汉书·地理志》所记汉末相关户口数目为主要资料及计算依据,将西汉人口发展分为汉初至武帝前期、武帝用兵期间及武帝之后三个阶段(袁祖亮:《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史学月刊》1981年第3期,第19~23页;《再论汉武帝末年人口并非减半——兼与葛剑雄同志商榷》,《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第51~55页。葛剑雄:《西汉人口考》,《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4期,第137~142页;《汉武帝时“户口减半”考实》,《学术月刊》1983年第9期,第71~74页;《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南北朝人口史时,尽量利用现存史籍中潜在的有用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魏书》中所云“倍而已矣”应作“倍而余矣”,是指北魏境内各地正光以前的在籍户口,约为西晋太康年间该地区在籍户口的两倍有余,即2.46倍。(2)作者估算,北魏熙平、神龟年间有人口2025万人左右。并估计从北魏到隋,全国户口比在6.0左右。(3)陈朝灭亡时的户数,实为刘宋时该地区的户数。  相似文献   

11.
刘猛  陈琪 《安徽史学》2015,(1):119-125
户口循环册是清代保甲制度中的一种册籍。它与保甲册、保甲门牌等均为清代户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口循环册随时修改,动态管理,有单独的特殊人群登记。透过现存的户口循环册,可以看出清末徽州人从事行业广布,社会流动频繁。以商为业的户口数量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的单独数量,从商人员依然众多,20岁以下经商者颇有人在。  相似文献   

12.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纂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将为清代史学史研究提供基本史料和重要线索,将对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恒  朱浒 《史学月刊》2023,(1):110-115
清代官僚政治史研究已走过百年,既取得辉煌成绩,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在新的研究条件下重新出发,除了借鉴活的制度史、制度史观、日常统治史等政治史研究经典理路之外,也需要充分发挥清史研究的特点,引入结构思维,建立一套平衡“混沌”与“秩序”的复杂史学解释系统,数字人文可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清代职官信息全样本数据建设基础上,学界有望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对清代官僚结构、空间差异、流动性与政治网络等问题开展新的分析,实现数字人文与传统史学方法的有效结合,但这一过程也同样深具挑战。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虞和平关于民国时期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新旧论著颇多,不同程度地论述了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压力、结构、迁徙、城市化等现象,对当时的人口理论也有所论及。这些人口变动问题,当然是民国人口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也为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旧志所记载的户口数需认真考核。由于人口统计与赋税制度、地方官政绩密切相关,因而常有户口隐匿或夸大等现象,加之少数民族与妇女人口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古今地域差异导致人口的不统一性及历次传抄中的笔误,方志记载的户口数已失去了原始性。由于方志具有广泛的地域性、连续性.所载户口数字涉及范围广、覆盖年份多,分类更为详细,可以补正史之缺,因而对志书中的户口数既要认真核实,也要发挥它的长处,提供人口发展的大致方向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春明 《中国钱币》2014,(3):78-80
正货币史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来是因为中国古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货币史的发展演进具有连续性,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货币史研究也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各个时段货币史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虽然各个时段货币史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就史料条件与研究的深度和成果数量来说,清代的货币史资料极为丰富而清代货币史研究的成  相似文献   

17.
《西域图志》中所载镇西府和迪化州地区的户口数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户口数,笔者通过考证各州县的设置年代后发现,镇西府所属各县与迪化州所属各县的户口数并不是同一年的。在细致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后证实,镇西府所属各县的户口数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奏报的数字,而迪化州所属各地的户口数则属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奏报数字。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资料的原因 ,两宋人口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北宋 ,南宋着墨不多 ,且不提南宋后期 ,从而影响对南宋历史的理解。本文广泛利用宋元文献和明代方志资料 ,对至今所能见到的绝大部分的南宋户口数据进行考证 ,建立了南宋初绍兴三十二年、南宋中期嘉定十六年和南宋末年的户口系列。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南宋人口的发展过程 ,对于南宋人口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并论述了南宋前、中、后三个时期各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刘敏 《四川文物》2007,(3):93-95
2006年在四川武胜县嘉陵江段打捞出一批金属材料,经文物部门鉴定是清代铸币材料,为研究清代货币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清代陕西农业地理研究》评介风良耿占军博士的专著《清代陕西农业地理研究》近日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在深入探讨清代陕西的农地垦殖、农田水利、作物分布、农业自然灾害、商业性农业以及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专题以后,总结了清代陕西农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