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义和团运动时期,山东三任督抚基于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基础对教案产生了不甚相同的认识和态度。对于教案起因,三位督抚都认为基督教的扩张是教案的直接原因;同时,毓贤和袁世凯又认为部分官员的不作为是诱发教案的重要原因。最后,袁世凯明确指出了列强和基督教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案的处理,张汝梅曲意弥缝,以和为主;毓贤和袁世凯皆主张持平办案。他们对义和团的剿抚之策,也影响了山东教案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并蔓延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南方却出现了相对平静的情形,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首的东南诸省督抚和各国驻沪领事议定了"东南互保"条款,以此来阻止义和团的南下。本文认为这一事件绝不是一个孤立、突兀的事件,其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出自于东南督抚和西方列强的需要,也是当时各种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产物,是各方势力相机审势后"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权力格局,学界长期以来多信奉"外重内轻"说。笔者通过对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变化的研究认为,辛亥鼎革之际,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实际上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在清末庚子至辛亥期间,随着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督抚的权力被收束而日益变小,其干政的影响力也有一个逐渐减弱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却并不显著,反而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而有削弱之势。这样,便形成"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一方面,清廷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集权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武昌起义前夕,正是地方督抚权力明显削弱,而清廷中央集权尚未强固之时,在此权力转换临界的关键时刻,革命爆发,无疑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4.
庚子国变的直接诱因是义和团运动严重损坏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特殊利益,而之前包括农民、官僚以及市民在内的社会诸阶层都对义和团运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影响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中央朝廷的决策。但由于清王朝政治体制的缺陷,这些声音对朝廷决策的影响却又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6,(5)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震撼世界的反帝爱国斗争。当时,在沙俄等八个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河南清丰的义和团的勇士们和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的义和团勇士们一样,揭竿而起,同帝国主义强盗及其走狗清朝政府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清邑义和团"团旗是河南省清丰县前游子庄的革命群众代代相传、精心保存下来的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现藏在河南省博物馆。这面光辉的战旗用两幅白色平纹土布缝合而成,旗高150、宽180厘米,中间墨色楷书"清邑义和团"五个大字,严肃大方  相似文献   

6.
颜军 《清史研究》2014,(2):151-153
<正>李文海先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前后。从1986年起,他先后当选为义和团研究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五届到第七届理事会顾问,发表著述多种,对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社会影响和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义和团研究的理论、方法等提出卓越见解。他的成果和卓识主要表现在: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义和团头上的诬蔑之词,从民族解放运动角度给予义和团运动以高度评价,强化了民众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与任务的共同认识,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论说义和团运动的话语框架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所继承.这种话语体系的根本转换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简单意义上的重新评说,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动员、构造集体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姚斌 《清史研究》2012,(2):150-156
一11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大众想象中,义和团形象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义和团运动所特  相似文献   

9.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张守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就为这一揭帖题名作《神助拳,义和团》。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原因、思想凭借、打击对象和斗争手段及其目的和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秉衡是起过重要作用的一位历史人物,尤其在庚子事变中千里勤王,以至身殁殉国,身后寂寞,而谤亦随之。通过对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事迹考订,可祛除既有认知中的迷思成分,厘清他与清朝中央、东南督抚及义和团之间多种关系,也可由其个案观察晚清政治的时代相。李秉衡心怀报效之忱,反对侵略而力主战议,在因应时变的策略上,与李鸿章、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明显拉开距离。忠君爱国确为其思想本质,庇拳仇洋则未必是历史事实。近代中国在与西方相遇后,被迫打开国门,由于新旧两股力量长期拼力撕扯,人心国力的凝聚反而变得不可得。李秉衡的身后是非不仅反映其个人所处的困境,其实也折射了时代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宁刚 《文献》1999,(1):282-283
现在矗立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石牌坊,是中华民族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见证物之一.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国家对义和团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德国公使克林德也曾加入到刽子手的行列中杀害过数十名义和团民.  相似文献   

12.
一、梨园屯教案中的"帝国主义"因素很高兴看到侯宜杰先生对我的商榷意见(《我看"义和团的真面目"——与侯宜杰先生商榷》,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9期)的回应(《也谈"义和团的真面目"——回应周育民先生》,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11期)。侯先生在回应文中,讲得最具体的是梨园屯教案。的确,这个教案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十分重要,它最终引发了揭起"扶清灭洋"大旗的  相似文献   

13.
1990年是义和团运动九十周年,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山东大学决定于1990年10月7日至12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加华 《清史研究》2005,5(3):79-84
义和团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戏剧的影响,正是戏剧为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创造了一种社会“叙述背景”。一方面,义和团在穿着、神主、话语、行为等许多方面都是模仿戏剧舞台演出;另一方面,戏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之所以会如此,原因就在于当时华北地区戏剧的分外流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社会风俗文化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源流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义和团运动发源的山东地区,这类反侵略组织是在义和拳、梅花拳、红拳会、神拳会、大刀会、同心会等拳会和刀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旧式的拳会和刀社,在有清一代源远流长。从历史上考察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一) 义和团的纪律究竟怎样?是好还是坏?这是义和团运动中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 解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论著,对这个问题大抵作了肯定的回答。在谈到义和团纪律的地方,通  相似文献   

17.
“义和拳教”钩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同“大刀会”、“神拳会”等一起成为义和团运动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义和拳”组织的原生形态及其演变,将有助于对义和团运动性质、特点的深入探讨。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乃是具有强烈时代性的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是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18.
张鸣 《文史博览》2008,(5):54-56
近代中国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大事.要问哪一个对西方人影响最大?恐怕只能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能够闹起来.除了政治和社会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号称“刀枪不入”的神术。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后期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统治集团内开始形成了军阀官僚、地方督抚专权的局面。这一方面暂时加强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得它能在农民革命的巨大浪潮中免于覆没;同时,又激化了它内部的矛盾,从另一方面不断削弱着它的统治基础。清代后  相似文献   

20.
张鸣 《湖南文史》2008,(5):54-56
近代中国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大事.要问哪一个对西方人影响最大?恐怕只能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能够闹起来.除了政治和社会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号称“刀枪不入”的神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