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原史时代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鹏 《文博》2002,(2):12-16,80
在考古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日渐成为重要的学术课题之一。但在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困惑,即如“文明”与“史前”的概念冲突等等。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检讨以文字或文字制度为标准的史前与历史时代这一划分方案的准确性,并由此引发了有关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划分“原史时代”必要性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以来,占支配地位的对义和团的评价意见,主要不是来自学术本身,而是源于对中国现状与未来走向的观察与判断。整个20世纪,人们据以言说义和团的语境发生了多次深刻变迁:从五四时期反传统启蒙语境到2040年代的反帝国主义救亡语境,从50-60年代的反西方冷战语境到80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语境,再至90年代的反激进新保守主义语境,大体可以看作指导义和团评价的语境变迁史。语境不同,义和团这一历史事件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动。21世纪初叶,中国仍将处在义和团暴动所提出的问题的覆盖之下,对义和团的研究与评价,仍将难以完全摆脱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距今已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来,人们对这一运动的历史评价,颇多争议。近一年来,似有因清政府支持利用义和团、义和团被清政府利用,共同反帝,而引起了不少论者的“叹息”。为此,我们拟就清政府支持利用义和团共同反帝的问题,谈点十分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义和团反帝运动之一段历史的讲授中,义和团入京后怎样为满清政府所利用。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这问题上,满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动机是很明显的,但关于事情演变的经过,有些历史教科书和专著中的看法却还有值得研讨的地方。例如:宋云彬、李赓序两先生所著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说那拉氏派赵舒翘等借「查办」为名,把义和团招进北京;初中本国近代史上册也说满清政府派人出京联络义团;而在范文润先生所著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把义和团说成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组织,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过一个农民结社称作“团”,义和团的这个“团”究竟从何而来? 义和团中的政治宗旨有“反清”与“扶清”;经济主张有“均粮”与“自带口粮”,明显不同,很不统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事件比义和团运动更广为人知。对北京公使团的戏剧性包围,在1900年夏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周锡瑞著,张俊义、王栋译:《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英文版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义和团自发生之日起就形成了"妖魔化"和"神圣化"的两歧分判。"义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旱期人类非洲起源说的流行及现代人类"单中心起源"和"多中心起源"理论在学术界引起的广泛争论,人们希望从更为厂阔的背景和精确的细节上了解人类自身的由采。中国旧石器考古界对"莫维斯线"的讨论,正是对这一学术思潮的积极响应,同时中外学者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也促进了这一问题的探讨。本文拟通过"莫维斯线"提出以采,中外不同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以期获得些许启示,同时借此机会就教于方家。本世纪20至4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考古学遗存的大量揭示,单纯依靠古生物学分期断代的思想越来越不能解释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文明”一词 ,在学术界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对文明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以及对文明标志的不同看法 ,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文明探源所涉及的一系列学术问题。我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是要把文明和文明因素、文明和文明起源在概念上区分开来。“文明”一词在史学上特定的涵义是原始社会已进入国家和阶级社会的时代。以往人们常常把“文字、青铜器、礼仪性建筑、城市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标志。我认为 ,把这些“标志”作为文明的诸多因素 ,似乎更合适一些。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 ,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酝…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10年,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史料的编辑整理。包括档案,文献、笔记、杂著、报刊、外文资料和义和团本身的歌谣、揭帖等,大都出了专书;有关论著涉及的面也相当广泛和深入,诸如义和团的起源、组织、口号、人物、性质、民教冲突、中外关系、社会影响、区域性考察、文化背景等,几乎都有专文论及,或出版有专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义和团的研究引向深入,也就是说如何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使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出现新的局面,就是一个难度很大、又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不少专家学者提议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戴逸教授曾敏锐地指出:“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组织、思想、失败及意义,都可以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进行探讨”.山东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的路遥教授主编的《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以下简称《起源》),就是在这方面的大胆尝试,具有视角新、方法新等特点,学术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对自己的历史也一无所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智力的提高,人们在维持自己生存的同时,也在探求人类自身的起源,从而创造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最早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欣喜地读了林华国先生的新著:薄薄的一本、书名同装帧一样的朴实无华──《义和团史事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凝结了作者十数年辛勤劳动的考证义和团有关史实的专著。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带有考据色彩。1899年9月正当这场运动刚刚勃起时,直隶吴桥县知县劳乃宣,就写下了著名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这篇曲解史实,将义和拳简单地混同于白莲教,旨在为清朝当局的镇压政策提供历史依据的所谓“考证”之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此后80年的史学界。人们关注对义和团的考证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2.
论夏族的起源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这已为目前我国历史、考古学界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有关夏族起源的时空序列,夏族的文化面貌、典章制度和社会性质等历史问题,人们的认识还不如对商代那样详...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以排外主义的面貌登上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明确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这一特点。但是,解放以来论及义和团的文章、书籍中却很少有人对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必然性进行过科学的具体分析和合情合理的说明。批评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韩国民族的祖先而不时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貊问题,依据人们对文献本身的考证和解释历史的观点,或多或少并非没有不同意见的。无论貊是韩国民族的全部构成成员或是部分构成成员,决不能把它从韩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中排除在外,这是不言自明的。多年来,一直牵挂着貊问题的作者,认为有关貊的研究直接关联着韩国民族的起源,确信只有把韩国文化的起源同它结合起来,在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部之考古新发展在考古学中,对于古代中国,人们惯用中国文字起源学说一类历史性的镜头来审视中国周边地域。中国核心地区的迁移往往昭示着边缘地区的社会发展。且不论传统范式和文字起源,本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四川教案史研究会、安徽省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是去年9月在安徽绩溪召开的。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30多名代表,提交了7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对近代教案与义和团的有关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兹据会议论文纪要如下。近代教案分期及其与义和团的关系丁名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史上的反洋教斗争即教案,大致分为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一、略论我国文字的起源文字是在原始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开始只有极为简单的文字,是帮助人们记忆一些简单的事物,以免遗忘。到了阶级形成、国家出现的前后,生产力有了提高,人事日繁,于是用文字以记录语言,才开始有了成文历史,可以传之远方和后世,因而就突破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我国文字起源于什么时期,还是一个悬  相似文献   

18.
(一) 义和团的纪律究竟怎样?是好还是坏?这是义和团运动中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 解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论著,对这个问题大抵作了肯定的回答。在谈到义和团纪律的地方,通  相似文献   

19.
我在拙著《"神拳"义和团的真面目》的前言中写道:"过去我对义和团从未做过研究,在论著中涉及这个问题时,总是人云亦云,不作他想。"这里所说"人云亦云",表明我过去亦曾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前几年考察了相关的资料和论著后,我的观  相似文献   

20.
“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由唐代美术史论家张彦远首先系统地提出后,一千多年来被不断地阐发,其影响至今不衰,并且还从画坛扩大到了书坛。对于“书画同源”的具体含义,因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层次不一,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亦难免有误解和曲解之处,以致在实际运用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我认为谈“书画同源”应该将书画的起源与书画的创作这两个问题严格地区分开来,即应分别从历史和艺术两个方面来考察。兹详述之,以就正于同道。 一、文字和绘画从实用到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