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山近轩缂丝挂屏,以清乾隆第六子永所绘避暑山庄山近轩建筑全貌及乾隆御制《题山近轩诗》为底稿,采用缂丝工艺织绣而成。本文对该挂屏的初步研究,为欣赏其精美的工艺还原山近轩建筑全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朴文英 《收藏家》2010,(1):9-14
辽宁省博物馆于2009年11月7日至2010年1月4日举办华采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精品展,展品共54件组,其中6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展览按工艺分缂丝和刺绣两个部分,均为以书画为蓝本织绣的观赏性作品。此次展览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观赏性缂丝和刺绣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织绣工艺和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3.
原作高131.6、宽55.6厘米传世辽宁省博物馆藏“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我国织绣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品种之一,费时耗工,色彩丰富,变化多样,为其它织绣所不及。缂丝工艺起源于汉,流行于隋唐,兴盛于宋。北宋缂丝不仅花样翻新,而且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也有用于贵族妇女的衣物,已处于由日常实用品向欣赏品过渡的时期,其风格及纹样布局近似于同时期的织锦风格。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属北宋整幅缂丝的传世弧品。紫色熟丝地上以彩色纬丝缂花卉鸾鹊。由两段图案组合而成,每组分别由五横排花鸟组成连续纹样。形态各异的鸾…  相似文献   

4.
2004春拍预览     
《收藏家》2004,(4):64-66
本次嘉德春拍的重中之重,为瓷器工艺品专场推出的乾隆御制《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全卷通长17.8米,宽31.3厘米,通篇缂丝精制,以乾隆御笔“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诗文为卷首,以下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流觞图记并朱常(?)题跋,乾隆补刻内府藏定武本兰亭、褚遂良本、虞世南本、定武肥本、唐模赐本,朱由墩、朱之藩跋、米芾跋、宋高宗御札,何延年、黄伯思等九人杂记、考订文字、朱由燉、朱之藩跋,赵孟頫十八跋、  相似文献   

5.
宋缂丝金龙花卉包首原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的包首,现已从画卷上取下来,作为织绣工艺品单独保存。宋缂丝金龙花卉包首(图一)长44.5、宽34厘米,长方形。包首的画面以缂金行龙为中心,多种花卉作陪衬。行龙五爪、束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04,(5):61-64
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成的丝织品种,桑蚕丝为原料,先将本色丝经于木机上,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花纹颜色需要随意更换梭子,分区分色挖织而成,因而表现力极强,称之为“通经断纬”。乾隆盛世,国强民富,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7.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缂丝》是迄今仅见的以碑帖为底本的缂丝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长的缂丝手卷。本文通过考察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并结合实物分析,考订这一长卷的织作是以《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墨拓本为底本,分为32段,由多人同时织作完成。其织作时间应始于乾隆末年,完成于嘉庆初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逊帝溥仪以赏赐给溥杰为名,将该卷带出宫外,后辗转流传于民间。它代表了清代缂丝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一件孤本。作者还认为清乾隆时期缂丝书法的发达,完全是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所致。  相似文献   

8.
施远  于颖 《文物天地》2022,(12):70-81
<正>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的收藏以序列完整、重宝占优的青铜器、古陶瓷和历代书画最为世人所熟知,其实上博的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2个主要门类,且各个门类中都不乏精品。自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介绍上博三宝的节目播出以来,上博藏品中的织绣国宝——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遂有了广泛的知名度,成为上海博物馆织绣类文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04,(6):67-68
5月17日下午,历时三天的中国嘉德2004春季拍卖会圆满收槌,九个拍卖专场的四千余件拍品共拍出3.6亿元,创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十余年来的最好成绩。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拍出,创下中国缂丝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石渠宝笈》(清宫珍品著录书目)中著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另外,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以1650万成交,创下了吴昌硕书画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0.
马哲非 《收藏家》2005,(3):71-74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生产自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的发展得到空前的繁荣。耕织堂主收藏丝织品原是源于对其流光溢彩的喜爱,在20多年来寻找韵味古雅的古代织绣艺术的同时,逐渐地将保护古代丝织品视为己任。此次“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展”集中展示了以明清时期为主的200余件丝织品,展品几乎囊括了丝织品的各类品种、众多绣派及兼顾宫廷织造和民间织绣,是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2年春季拍卖会,定于4月日在北京港澳中心大宴会厅举行,4月17日,18日、19日预展三天,4月20日、21日拍卖两天。此次拍卖会,一共推出中国近现代书画两个专场,中国古代书画一个专场。此场拍卖会精品的数量之多,可谓珍品云集。《石渠宝笈》著录的名品云集此次推出的拍品。被《石渠宝笈》著录过的名品有十多件。其中乾隆缂丝《御笔十全记》手卷,33×490厘米,清宫原裱。《十全记》御册是乾隆皇帝把他亲手领导的战争和胜利,归纳为“十全武功”,亲笔书写成,以警戒后人。乾隆手书的御册原件现已丢失,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织綉有很久的历史,宋代的缂丝,明代的刺绣,都是手工业者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但织綉由于本身材料的限制,它既怕太干,又怕太湿,太干则脆裂,太湿则霉烂,因此能够完美地保存到现在的不很多。如何做好对现存古代织绣的保管和修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织诱的种类繁多,有些是根据绘画名作织成缂丝或綉成画幅的,这类织綉可以表成挂轴或镜心片以便于展览和保藏;有些是衣服或它的的附属品,这类织绣有双层的、滚边的等等,不能装裱。故宫搏物院有一批辽代出土的织綉,部分已破烂成一堆,无法动手。1956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讨论研究后加以修整。修整的方法是:完整的,用口喷筒喷细水花(整理织綉时所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织绣品按用途或款式可分为:织物类、服装类、装饰品、欣赏品等。织物是指成片状、未经裁剪的纺织品,它既可以是匹料,也可以是织成的巾帕之类的物件,还可以是衣物残破之后的残片。服装根据服用部位可分为衣、裙、裤、帽、鞋袜等。织绣作为装饰品种类很多,如用于居室的地毯、壁挂等,用于身上的佩携品,还有书画装裱用的丝织品。欣赏品织绣以缂丝为主,另有欣赏性刺绣、像景织物、唐卡等。北京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收藏近4千件织绣品,南北朝至元代的藏品主要为出土品,文物多为残片,污渍、褪色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作为向党的献礼,在故宫东路锺粹、景阳二宫开幕了.织绣馆的陈列是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的陈列.这里按照时代顺序陈列了自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至目前为止的我国织绣工艺,陈列内容共分六部分,陈列总面积达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展出文物五百八十九件.中国织绣馆的陈列和展出,不仅使我国历代织绣艺人的创造智慧和巧思得到集中表现,也为发扬织绣工艺的传统,推陈出新,提供了丰富而又珍贵的参考资料.一序幕部分(公元前1600年-公元960年)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根  相似文献   

15.
锦上添花──两件清末民初织锦简介刘传刚,欧阳丹,王淑芬中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以“丝国”闻名世界。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织绣品,就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欧、非各国,受到青睐,为世界织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织锦是中国丝绸工...  相似文献   

16.
缂丝是古代丝织品中的重要品种,在中国丝织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定州缂丝近年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着重介绍了定州缂丝的传承发展以及工艺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
符望阁是乾隆花园里最高大的建筑,其内檐装修不仅代表了乾隆朝盛期中国工艺水平的最高峰,也淋漓尽致地呈现着这位“十全老人”的审美意趣。在这里,“乾隆式审美”绝非贬义。  相似文献   

18.
1956年出土于新疆阿拉尔的“灵鹫纹锦袍”曾经长期陈列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它被鉴定为北宋织物,定名为“灵鹫窝纹锦袍”,是该馆唯一一件所谓北宋织物真品。《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6·印染织绣》(上)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等著作都收有该锦袍,分别命名为“灵鹫球纹锦袍”和“米黄地灵鹫纹锦”。不  相似文献   

19.
雷虎  阮传菊 《世界遗产》2015,(3):114-117,10
缂丝,因外形有"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如同用刀刻出来的丝绸,因而又称刻丝。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的巅峰技艺,被誉为"织中之圣"。因为图案精美,工艺极为复杂,得之不易,因而又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王金山,缂丝业唯一的国家工艺术美术大师,他见证了当代缂丝从潦倒到中兴,再到衰落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古代的观赏性织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向有“丝国”之称,是养蚕、缫丝、织绸的发祥地。我国织绣业的精湛技艺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尤其是纯供观赏性的织绣品,即织绣画,更是我国所独有的织绣工艺品种。 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以刺绣技艺装饰服装和日用品了。三国时期孙吴赵夫人以刺绣作山川地形军阵之图,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