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张昌平 《江汉考古》2007,(1):80-86,91
擂鼓墩墓群是一处包括有8个墓地的东周墓群,在规模上有曾侯乙墓与擂鼓墩M2等带土冢的大型墓、擂鼓墩M13等带墓道的中型墓、小型的竖穴墓。各大型墓彼此独立,从规模和布局看他们都是属于曾侯之墓,大墓组成曾国国君的陵园,使用时期大约为曾国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中小型墓葬都属于战国中期及其后,是曾国灭亡之后的曾人墓葬。  相似文献   

2.
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工艺之精,纹饰之美,在迄今所见先秦青铜器中,可谓绝无仅有。它出自曾侯乙墓中室偏东处,在两套缶(冰酒器)的西侧,迎面是悬挂有序、气势宏伟的65件编钟。这套尊盘是作什么用的,出土十多年了,还不曾有人撰文论说。1978年夏,李学勤先生到发掘现场考察,即留心尊盘的名称、用途;他这篇文章,首次对此发表了看法。我们认为论证精当,其说可信,谨向读者推荐。曾侯乙墓随葬的器物多达1万多件,至今有不少器物的用途的定名,有待研究解决,希望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同志及广大读者对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1978年4月间,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同时,又在该墓的南侧发掘了两座古代墓葬(图一)。现将其有关资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前段曾国国君的墓葬,出土物主要有青铜礼器、乐器、生活用器二百五十余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我省东周时期墓葬中仅次于曾侯乙墓。本文就此墓青铜器的时代特点及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此墓的年代主要依据青铜器的特点推定。墓内出土的青铜器,时代有早有晚。墓葬年代推断,当以时代最晚的青铜器为依据。墓内所出的Ⅰ式簠,铭文为"盛君萦之  相似文献   

5.
随州擂鼓墩砖瓦厂十三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八三年四月,擂鼓墩大队砖瓦厂在烧砖瓦取土时发现古墓,经市博物馆钻探是一处古墓葬群。市博物馆立即向省、地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作了现场保护工作。经批准后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省博物馆并派王善才同志到工地指导工作。擂鼓墩砖瓦厂墓葬群,位于曾侯乙墓西南约500米处的黄土丘上。土丘原为荒丘,后  相似文献   

6.
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1年7月,在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西侧,又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编号为擂鼓墩二号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发掘之后,随州地区又一重要考古发现。经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湖北省博物馆、襄阳地区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组织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和二号基出土的文物(?)次大规模在香港中国文物馆展出,吸引了许多观众。这次展品最惹人注目的是二号墓的大型编钟全套三十六件,最大的钟高达一米,重七十六公斤,一号墓编钟的公开展出,算是首次。前世日子在该馆举办的讨论会中,刘彬微先生报告二号墓出土的情况,全墓出土物品有  相似文献   

8.
擂鼓墩,当年楚庄王擂鼓率军平叛的古战场,历经风雨沧桑,沉寂已久。1978年春天,这里再度热闹起来,引来世人关注的目光。一项伟大的考古发现所展现给世人的不仅有硕大的墓葬、精美的文物和神奇的编钟,而且还有一段久已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里记录下一位考古工作者在从事这项考古发掘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9.
1981年7月,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距曾侯乙墓约百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墓。发掘简报认为:此墓的年代晚于曾侯乙墓,可定在战国中期的前段;此墓位于曾国国君的陵区之内,随葬的礼器有九鼎八簋,属诸侯国国君的品级,而且墓中器物的风格和器类的组合都与曾侯乙墓相近,因此二号墓墓主的身分相当于曾国国君。这些结论都是可信  相似文献   

10.
随州市擂鼓墩二号墓出土一批重要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擂鼓墩二号墓在随州市①西郊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之西略偏北约一百米(见插图)。此处原为一小山包,当地群众称为西团坡,意即西边圆凸的土包,曾侯乙墓处为东团坡。从原始的地貌看,两个山包原来差不多高,在两山包之间,隔有一条小沟,因武汉部队空军某部历年在此施工,平整土地,现在二号墓及其四周,已比原来约削去六米多。二号墓建造在红砂岩上,因砂质松散,墓坑四壁不甚规整,为正东西向。发现时残墓口长7.3、宽6.9、距底深约1.4米。墓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