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疆回族民俗文化保存及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描述鸟鲁木齐市米东区回族民俗文化变迁入手,进而分析回族民俗文化传承及民俗旅游产业开发现状,旨在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立国,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古代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牛耕虽然存在,但其农业生产作用似乎较为淡薄。牛在社会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则较多表现在民俗文化方面,或可称之为牛文化,它既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也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风彩与特色,在古代岭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刘晓凤 《神州》2012,(32):25-25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拥有辽阔地域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多积聚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这就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的农村生活方式,各类农村民俗文化中包含着各自独特的韵味和涵义,例如赛龙舟、剪纸、陶艺、绣荷包等等,这些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农村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了继承与创新农村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维护和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努力将农村民俗文化得以保留,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蠡  周铭 《黑龙江史志》2013,(17):120-121
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档案化保护应该强化意识,完善管理机制,进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普查;在此基础上,应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开展海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档案库的建设并形成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尤丹 《黑龙江史志》2011,(21):62-6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而生活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民风民俗文化别具特色。近些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本文通过调查法,深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对其旅游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单妮娜 《旅游纵览》2013,(9):143-144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桂林西北部,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属山区少数民族县。龙胜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享有"欲中国生态文化旅游大县"称号。如何进一步利用本土特有的少数民族资源,打破地域界限,发挥民俗文化吸引力,创造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县,是龙胜县旅游业发展深思的问题。一、龙胜县民俗旅游发展要素潜力(一)旅游需求十一·五以来,龙胜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桂林前列。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福利待遇的改善,旅游业逐渐成为龙胜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2年,龙胜县接待旅游人数从66.32  相似文献   

7.
新疆于1983年启动首轮修志工作,至2011年共编纂出版地县两级地方志108部。新疆首轮地县两级地方志比较重视对民俗文化的记述,大多数志书在民族宗教篇中设立民族一章,记述民俗文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全面客观地记述和反映一些行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民俗文化,传承好各民族民俗文化,是新疆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李梦萍  赖泓汀 《沧桑》2010,(3):42-43,76
本文以桂北地区的一个瑶族山寨民俗文化艺术节上的文化展演为例,探讨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展演的损益及舞台真实性问题。从旅游开发者、东道地人民和游客及观赏者三个角度入手,探求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展演的损益及舞台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通志》编纂方案(修订稿)确定将文艺篇从《新疆通志·文化志》中分离出来,独立编修《文艺志》,这是突出民族特点、地方特点极为得体的设计。 新疆是丝绸古道必经之地,曾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荟萃之所。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环境、产生了丰富多采,别具一格的文学艺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岐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也一直受到岐视、冷遇和摧残。在旧的方志中,对新疆民族地区文学艺术的记载十分简略。《新疆图志》的艺文类,也只收录了两种少数民族作  相似文献   

10.
王筱燕 《神州》2011,(17):116-117
遍布青藏高原的藏族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本土化特征,它是藏族民俗文化的形象体现,也是藏族民族精神的视觉表征。它体现了藏族民间文化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王筱燕 《神州》2011,(8):116-117
遍布青藏高原的藏族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本土化特征,它是藏族民俗文化的形象体现,也是藏族民族精神的视觉表征。它体现了藏族民间文化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2.
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旅游正成为一门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少数民族文化因素渗透在当今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客体吸引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06,(10)
点评摘录:选让的画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大西北的风范。每幅作品都是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去画、去创造。所以他的画是他的心灵之迹,是他精神上的归宿,无论其作品的大小都是对生命与艺术的体悟与再现。——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画家刘选让现任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员。他的艺术是在新疆这片大地上炽烈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新疆风情人物作品,继承了黄胄为代表的老一辈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乐观积极和独特的气质面貌。他的画以更细腻更丰富更具体的手法描绘了新疆各少数民族少女少妇和老人们,展现了一…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旅游纵览》2016,(4):318-320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当地民众赖以生存的基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指导当地民众生活和支撑其精神世界的媒介。民俗旅游是展示民族文化、游客参与体验,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度。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种类繁多,可开发潜力较大,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本真性,突显它的新颖性、质朴性和神秘性;发挥当地民间艺人参与度、鼓励游客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加强旅游开发商的责任,突显其领导作用;鼓励聘用当地民众参与民俗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游客创造和提高高品质的民俗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居住着47个少数民族,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横贯新疆大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座落其中,形成三山夹两盆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人类还没有掌握航海技术之前,陆地上的交往是唯一的途径。新疆,这片广袤的国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坦步迈向  相似文献   

16.
刘雪 《旅游纵览》2023,(7):157-15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朝鲜族人口77.8万,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延边州朝鲜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保留完好。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符合延边州“旅游兴州”这一战略思想。本文在对延边地区进行科学调研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理论方法,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俗文化旅游影响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雪 《旅游纵览》2023,(4):157-15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朝鲜族人口77.8万,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延边州朝鲜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保留完好。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符合延边州“旅游兴州”这一战略思想。本文在对延边地区进行科学调研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理论方法,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俗文化旅游影响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07,(10):2-4
民族民俗文化和审美心理作为内在因素,决定于整个旅游文化有所不同的形式结构和风格传统。维吾尔族民俗的形成、发展历史和本民族传统审美心理决定了当前维吾尔族旅游民俗的独特性和永恒性。文章从民族民俗文化与审美心理综合渗透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新疆民俗旅游发展趋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陶庆华 《旅游纵览》2016,(7):106-108
民俗文化旅游近年来备受旅游者青睐,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欣赏和体验旅游地文化风情。宝鸡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但是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滞后。主要是存在对相关旅游资源整合和挖掘力度不够以及宣传手段不足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将民俗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立品牌化营销理念,合理规划发展特色卫星城镇及形成政府保护引导、企业经营和居民参与共赢的发展模式才能够不断加强宝鸡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20.
刘向权  李景 《丝绸之路》2013,(14):11-14
清末民初,新疆汉族移民的民间信仰源始于清朝定鼎西域。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地区重新统一,随着清政府解禁政策的出台和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大量的汉族以封疆官吏、驻屯士兵、农民商客和流犯遣员的身份涌入新疆,再次出现西向移民的高潮。伴随着内地大量的汉族移民涌入新疆,他们在参与新疆经济建设的同时把自身的多元信仰也带到了新疆,并在新疆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汉族移民生活习俗和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