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粤北连南的崇山峻嶺中,居住着二万五千以上的瑶族同胞,他们分住在八“排”卄四“冲”(“排”与“冲”都是“村”的意思)据老人谈,他们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湘南“道州”来的,来连南大概已有六百年左右。瑶人没有文字,我们“连山志”,其中记载着:瑶人是宋朝来的,又说在隋朝时,这里已有了瑶人。那么瑶人究竟是什么时候来的,还没有可靠的记载,据老人说:他们初来连南,还是用石器工具,以后才从汉人那里学会了用铁制工具。目前瑶人社会在经济上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  相似文献   

2.
王家耀 《清史研究》2023,(6):133-147
本文尝试结合自明清易代以来广东连阳地区地方社会的历史脉络,重新审视康熙年间连山知县李来章编纂《连阳八排风土记》之过程。李氏编纂此书的目的不仅出于应对地方官员之间在权责上的矛盾,也为了证明“教化”瑶人的意义。尽管官府不断推广教育来开化瑶人,但“八排瑶”这个人群类别在地方社会的不断交往、竞争中保留了下来。该书的编纂不仅影响了官府和士大夫对于八排瑶的历史书写,也影响了后世对于八排瑶作为少数民族的认知和塑造。  相似文献   

3.
在瑶族民间有关“瑶蛊”的传说愈说愈玄,大部分并不符合它的愿意,有许多甚至是自觉不自觉地借“瑶蛊”的卦爻辞发挥自己的思想,许许多多的人仍谈蛊色变,把它视为“能致人于死地”的神物。“瑶蛊”对瑶族社会发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深刻地影响了瑶民的思想,千余年来,瑶族民间人们视“瑶蛊”为瑶家祖传道术,对它只能相信,不可怀疑。因此,只有将它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够使我们真正看清“瑶蛊”的原貌并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矿物调查线索、地质考古研究成果以及有关古献记载考证,丁沙地所出“玉角”可能是茅山石(白石、水石),相当于“琨”,而溧阳透闪石玉当为“瑶”。“扬州厥贡惟瑶琨”,其瑶琨即小梅岭所出之“瑶”和茅山所出之“琨”的合称。  相似文献   

5.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7,(3):44-49
古老的白裤瑶是一个深居高山密林、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活的狩猎民族,是氏族社会的“世外桃源”,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作“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因崇拜太阳神,信奉百神灵,外面称他们是“东方印第安人”,白裤瑶也自称为“兜摩”,意思是“移动的民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瑶不是瑶族自称,是其他民族对瑶族的称呼。“瑶”是从汉语“尤”字直译,并非是从《宋史·蛮夷列传》“蛮猺者……不事赋役,谓之猺人”和《岭外代答》“猺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的记载而得名。繁杂的瑶族他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瑶族分布很广,广西桂北各地,桂林市的荔浦(直辖县级市)、兴安、全州、灵川、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7.
美、法瑶人,即指生活在美国和法国的瑶人;所谓生存理念,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存意义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美、法瑶人源于中国,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辗转迁徙,他们成了美、法社会的一分子,虽然身居异域,但是在他们的生存理念中,仍然追寻着并希  相似文献   

8.
张莉  梁雪敏 《文史春秋》2023,(11):21-24
<正>1949年之前,生活在金秀大瑶山的盘瑶、山子瑶因为生活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普遍采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生产方式,旱地农作物产量低、品种少,生活极端穷困,正常年景都难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遇到灾荒之年,更是食不果腹,只能靠吃野菜度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困苦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们耕山吃山,吃完一山又过一山,逐山而生,无法定居,长期游耕于高山深谷之中,因而被称为“过山瑶”。盘瑶和山子瑶当中,盘瑶人口众多,“搬家”最频繁,在“过山瑶”中较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刘晶 《神州》2013,(21):213-213,215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红瑶作为瑶族的一个重要的支系,因其妇女上身衣着的外衣颜色以红色为主色而得名。刺绣在红瑶的服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红瑶刺绣代表图案“老虎爪”进行探析,使人们了解红瑶传统图案“老虎爪”在红瑶服饰中的内涵及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人的头发一般长不到半米长就会枯黄、开叉,在琳琅满目的美发护发化妆品多如牛毛的今天,许许多多爱美女性仍然为自己的头发枯黄、开叉而心急如焚。然而,在广西北部龙胜瑶族自治县密林深处一个几年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的红瑶村寨里,仅68户人家近300名红瑶嫂的头发超过1米,最长的达1.70米而不枯黄、开叉。10月“旅游黄金周”期间,这个叫黄洛的红瑶村寨以“群体长发之最”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名声大作,使得人们对这个刚冠上“世界长发第一村”的深山小村寨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11.
现今被称为山地民族的瑶人,明清时期不仅居于山地,而且居于平地。及至光绪年间,广西瑶人才集中分布在各地的偏远山区。从瑶人分布逐渐"山地化"的过程可知,瑶人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山地居民,只是在平地瑶人成为官府的编民后,山地瑶人由于地理阻隔而被"剩下"。因此,瑶人的山地分布不是因为平地瑶人举族迁居山地,而是因为官府的同化措施对平地瑶人与山地瑶人的影响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南方的苗、瑶、彝、侗、僮、布依、仫佬、毛难等民族中,解放前后曾有“坐家”或称为“不落夫家”的习俗。所谓“坐家”和“不落夫家”,就是婚后新娘立即返回娘家,不与丈夫同居。在娘家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不等,待新娘怀孕后才正式迁至夫家生  相似文献   

13.
沈安娜 《风景名胜》2017,(12):104-106
这个地方叫黄洛瑶寨,这群女人,叫红瑶女.因为她们头发的特殊长度和独有的地方传统风俗,造就了黄洛瑶“天下第一长发村”的美誉.2002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瑶寨大约60户人家,120多名成年妇女颁发了“群体长发女之最”的证书.她们中有80多名妇女的头发在1.4米以上,最长的达1.8米. 龙脊梯田脚下的万种风情 黄洛瑶寨背靠龙脊山,面临金江河,处于龙脊梯田开始向上盘旋的地方,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这里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有村民70余户,300多人,所有的妇女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所以这里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红瑶长发寨”.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中越边境上,有一个小小的城镇,居住在那里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广东广西人,讲白话(粤方言),他们把云南人称为“上方佬”,类似广东人称呼外省的同志为“佬佬”一样。当地土著多为瑶、壮(沙人)同胞,还有不少越南人。城里两广人占80%,均操粤语,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研究者大多认为大饥荒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三千万人左右。实际上,在“大跃进”之前,已发生因饥荒饿死人的事件。就目前公开的材料看,广西是较早出现严重饿死人事件的省份,1956年发生的“平乐、荔浦和横县因灾饿死人事件”最先被公开曝光,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就有一篇通讯:《去年广西因灾饿死人事件是怎样发生和怎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6.
瑶族婚碑     
荔波县瑶麓瑶族乡政府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碑正面刻着“求留后记”几个字。经原瑶麓乡党委书记、现荔波县政协秘书长(瑶族)黄海同志介绍,此碑是为革除瑶族近亲婚配而立。原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乡瑶族相袭族内近亲通婚,并且不与覃姓、卢性和洞干涸闷等地方的族人通婚,若不如此,就要拿出九头牛给族人。族人先贤中就有以九牛破旧习的,为改革落后的婚俗做出了榜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宣传和《婚姻法》的贯彻实施,为了提高瑶族人口的素质,增进民族团结,1987年,在黄海等人的提议下,邀集了家荣、茂兰等乡的瑶族人中有威望的寨老,共…  相似文献   

17.
张英秋 《收藏家》2004,(11):35-35
清代乾嘉时期,以写帖著名的书家主要有梁(?)和梁同书。这二位书家都酷爱用羊毫写行草书,平生留下数量极多的作品,时名高、求者众,在当时被合称为“南北二梁”。也有人把与二梁齐名的书家梁国治(1723 -1786年字阶平,号瑶、丰山,浙江上虞人,乾隆十三年状元,官至东闽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死都属于“公共事件”。对大部分人来说,死亡仅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终结,它的影响局限在其“相识”或“相关”者的范围里,如亲友、同事等。与此相对,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例如著名政治家的死亡、战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的死亡等。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研究国民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著作,涉及的事件有:1928年“济南事件”、1929年“中东路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41年“珍珠港事件”、1946年“沈崇事件”、1947年“二二八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09,(9):57-57
“9·11事件”八周年 2001年9月11日是美国政府及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先后遭到恐怖主义分子劫持的波音757、767飞机猛烈撞击,导致世贸双塔轰然倒塌,共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失踪。美国认定流亡的沙特大亨本·拉登以及受其领导的“基地组织”策划并组织了“9·11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