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刚 《东南文化》2000,(3):111-114
生产于景德镇民营手工作坊内,供当时民众使用的青花瓷器,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东明 《东南文化》2000,(3):115-116
文章以苏州文物商店收藏的几件成化青花瓷器为例,就成化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款式等特点作了初步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华健 《文物世界》2000,(1):77-78
永乐、宣德青花一直被当成中国青花瓷的典范,以至将它们身上的一些窑病如铁锈斑、桔皮、晕散现象都当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趣味。现在看来这属于爱屋及乌。从纯粹工艺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候的青花瓷还只能算是处在成长阶段,只有到了成化以后,随着窑工对钻料的逐渐运用自如,青花瓷才表现出比较成熟、完美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4.
吕成龙 《收藏家》2023,(2):59-68
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其认识以来,元代青花瓷即以其古朴的造型、优美的纹饰、亮丽的色彩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等,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研究、收藏和仿烧元代青花瓷的热潮。特别是仿制元代青花瓷的水平不断提高,使人稍有不慎即上当受骗,因此,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元代青花瓷的鉴定问题。本文从造型、纹饰、胎釉特征以及在制作时留下的工艺特点等方面,简述元代青花瓷的鉴定要领。认为要想掌握鉴定元代青花瓷的本领,就一定要了解元代青花瓷收藏和出土的基本情况,多看真品,利用传统鉴定法,从造型、纹饰、钴料、胎釉及工艺特征等方面,反复揣摩其时代风格,功夫下到了,就不会被仿品所迷惑。  相似文献   

5.
苏洪济 《南方文物》2000,(4):54-57,64
青花梅瓶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它们都有一个基本近似的外形:小口短颈,丰肩敛足,从大体上来看,它就象一个古妆美女,削肩而蜂腰,上大而下小,有亭亭玉立之感。可以说,这就是所有关于青花梅瓶的、人所皆知的共性。然而本文要谈的,则是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但又事实上确实存在的青花梅瓶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件青花大碗,不论造型、釉面还是纹饰都很有特色。本文试从型、胎、釉、口沿、底足、底款、绘画等方面对其进行鉴赏、考证。 碗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器皿,其造型随着时代与人们的喜好不断地变化着,但大口、深腹、实用等最基本的特征不曾改变。从元青花瓷盛行至今,清爽宜人的青花碗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青花碗的生产、使用、流通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中,瓷器虽不是特色,但占有一定的比例,元代青花可谓其中之珍品。本文撷取了日前展出的一件玉壶春瓶,从其基本情况描述人手,对其制作和烧造工艺、胎体的时代特点、花纹种类和布局及表现手法、花纹色料、器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读者由此领略我国元青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程晓中 《东南文化》2002,(11):53-58
青花瓷出现于唐代,成熟于元代后期,其明丽的色泽、精美的图案深受社会各阶层所喜爱,成为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9.
王健丽 《收藏家》2007,(6):31-35
素雅宜人享誉世界的中国青花瓷,在元代就以其古朴、典雅、壮美的成熟器物出现。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青花瓷的工艺取得新的成就,胎釉越来越精细润泽。  相似文献   

10.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2,(20):98-99
西洋青花风 这款层层叠叠的柜子,每一层都讲述了一个葡萄牙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几层看下来,你会对葡萄牙的历史有大致的了解。除了独特的外形和精美的绘画,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绘画风格好像咱们的青花瓷啊!  相似文献   

11.
李卫东 《收藏家》2011,(4):11-16
一.青花瓷浅述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①,兴于元,盛于明清。自诞生以来,其纯洁高贵、典雅清逸的艺术风格倍受世人青睐,至今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2.
13.
张红娟 《收藏家》2022,(7):83-86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罐,外壁通体青花装饰,腹部纹样特别,为四幅神仙人物图,分别骑乘仙鹤、鲤鱼、槎等,造型各异,场景宏大,仙气十足。罐腹所绘何人?有着怎样的故事渊源?又有何寓意?令人忍不住探究一二。这件青花瓷罐,圆唇稍外侈,短颈微束,圆肩,胫内收。形体较小,口径8.3、底径10、腹径15、高11厘米。罐底无釉,显露褐红色胎体,为圈足,圈足内平整,并以中心为点遍布发散状跳刀痕。罐内腹部中心一圈接痕,断面较厚,凸起明显。罐外壁青花淡雅,并有深色的点状沉淀。  相似文献   

14.
单学萍 《收藏家》2008,(5):23-27
青花瓷与山水画是中华艺术文明历程中两门辉煌的艺术。关于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虽然存有不同的界定,但青花在元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釉下彩品类应是没有争议的事实。青花瓷与山水画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又相互借鉴影响,并终于在明清之际得到真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康熙时期青花瓷成为了中国青花史上的最高峰,其瓷器以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造型多样、青花发色翠丽为主要特征,本文就康熙青花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花卉纹双口瓶、富贵平安深腹大盘为例进行赏鉴和评价,旨在通过艺术鉴赏方式,给其他青花瓷赏鉴者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青花是我国古代瓷器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品种。它以明净素雅和永不褪色的优点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的创烧改变了宋元以来单色釉的传统地位,而成为我国彩瓷生产的主流。景德镇是青花瓷的主要发祥地和生产中心。自元代中期开始,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7.
陈明良 《收藏家》2011,(7):18-22
过渡期青花,一般是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瓷器艺术风格的一种定位,它的时间跨度从明末万历后期一直延续到清初康熙早期,国外将这些明末清初的瓷器统称为transitional。在这动荡的年代,中国青花瓷却登上了一个巨大的高峰,不能说是异数,却也颇为难得。  相似文献   

18.
尤晓红 《东方收藏》2022,(10):22-24
宝月瓶以明月之盈亏,被赋予圆满、和谐的寓意,为清代宫廷常见的陈设瓷。乾隆时期,青花宝月瓶承前朝之余绪,器型、纹饰、工艺及审美意境都达至炉火纯青的程度,是清高宗慕古情怀的时代产物,也是帝王艺术趣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9.
孙欣 《收藏家》2008,(12):68-72
一.唐青花的发现与唐青花窑址发掘1975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扬州唐城遗迹发掘出土了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瓷枕面的残片。这一块青花残片的出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我们对青花瓷的认识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也开启了唐青花研究的大门。此后数十年,国家文博系统、国内民间收藏以及香港和海外相关机构陆续有关于唐青花的报道。1983年,  相似文献   

20.
吴文强 《收藏家》2016,(4):59-63
克拉克(Kraak)是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名字。船上装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在中国的产地,欧洲人便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