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何时开始冶铁并使用铁器的?这个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长期的争论,目前可归纳为以下四种说法. 夏代及夏代以前冶铁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有:章炳麟、周则岳的"禹贡时代起源说"①、骆宾基的"唐尧虞舜之世起源说"②、赵恩语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4000年起源说"③、阙勋吾的"夏代建国以前起源说"④.  相似文献   

2.
曾宇  刘芳 《四川文物》2020,(2):114-118
2019年11月,"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邛崃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学者,就中国西北与西南、中亚、东南亚地区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临邛汉代冶铁实验考古现场就汉代冶铁和炒钢的技术与工艺、考古遗迹与各个生产环节的对应关系、出土冶铸遗物的科技检测分析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亚洲大陆冶金考古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临邛冶铁实验考古也为今后冶金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冶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关于冶铁起源的时间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结合对文献材料的梳理和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可知,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对陨铁的性能有了一定认识,这可能对人工冶铁技术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考古发现表明春秋早期是人工冶铁发展的初期阶段,中晚期之后铁制品数量日益增多,种类逐渐丰富,技术趋向成熟。至战国时期,众多冶铁遗址集中于中原地区,冶铁业一脉相承,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通过对春秋早期铁制品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上溯至西周晚期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思想演变和理论创新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评论将会推动研究的深化。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所使用的文明起源的"三要素"或"四要素"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这样的文明观很难对文明社会的出现做出结构特征性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国家形成标志的讨论,有进展,亦有待深入;"酋邦"理论有建树亦有局限,需要通过学术创新把它整合在中国国家起源的研究中;在吸收酋邦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概述"文明和国家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评介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社会和国家形成时间的两大观点——夏代说和夏代之前说;评论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态诸种学说的得失;在对有关夏商西周三代国家结构的两种传统观点评论的基础上,阐述"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论;对先秦到秦汉之间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认为国家形态结构与民族类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讨论广西平南六陈镇汉代冶铁遗址群"碗式"炼炉的炉形、性质、冶铁生成物及冶炼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广西的"碗式"炼炉的起源与世界其他地区"碗式"炼炉的起源途径相同,是西亚地区"碗式"炼炉对外扩散的结果,其传播线路是沿印度洋经由西亚、南亚、东南亚传入。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春秋战国铁器发现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铁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铁器,是人类社会新的生产力出现的标志,在历史上曾“起过革命作用。”古代中国何时开始人工冶铁等问题,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一再证明:春秋中期以降,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战  相似文献   

7.
现代钢铁冶炼流程中“夹杂物”概念及应用对古代钢铁材料工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夹杂物分析研究成为冶铁考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梳理了不同古代金属冶炼与加工工艺下夹杂物的来源,并对古代夹杂物的表征方法进行归纳,进一步将夹杂物分析在国内外冶铁考古中的应用进行评述。西方学者的夹杂物研究侧重于以成分特征为主要对象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形成夹杂物判别产地来源方法;而我国学者则依靠定性判断方法建立起夹杂物辅助铁质文物工艺判别方法。当前古代钢铁制品夹杂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分析方法单一、对夹杂物包含信息的挖掘不够深入,今后可利用现代冶金分析手段从多方面了解古代钢铁制品夹杂物特征,为后续解决考古学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炒钢是利用生铁在半熔融状态下氧化脱碳制钢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创造。以往学者已鉴定出不少炒钢制品,并初步总结出中国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即通过钢铁制品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和物相类型来区分炒钢与其它制铁技术产品。但该判定标准主要基于前人的判断结果及简单的理论推断,从而对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原理、炉渣的判定标准等方面仍有较多不明之处。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章丘东平陵冶铁遗址的高炉炼铁炉渣及积铁块样品,判断出东平陵冶铁遗址可能存在炒钢冶炼技术,探讨了块炼铁、生铁、炒钢冶炼过程中主要的物理化学变化,初步解释了不同冶炼过程炉渣的形成原理,并对中国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铁器(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金相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自1974年开始在柯俊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技术科学史专家)领导下,与各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密切协作,对许多墓葬和遗址出土铁器进行了金相学研究,对于判断和了解古代各时期钢铁冶炼技术是很有效的。研究表明,中国在17世纪以前,至少有10项钢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表一)。随着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对于中国何时开始使用铁器,何时开始人工冶铁,早期铁器的冶金学特征等问题,金相学研究近年来有新的成果,值此《文物》月刊500期之际,特撰此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易县燕下都、吉林榆树老河深和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等遗址出土铁器的金属微观组织和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讨论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问题,指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是与居住其上的民族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原地区的接触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接触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并创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其铁器的制作工艺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贴钢和夹钢制品、可能为灌钢的制品和第一件具有砷偏析组织样品等,表明东北地区的古代钢铁技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目前尚未在本地区发现冶铁铸造遗址,所以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历程需要考古学家的支持与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铁器鉴定论河南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古代冶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河南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冶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冶铁遗址和铁器发现及研究情况概述河南境内冶铁遗迹、遗物丰富,为研究河南占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据统计①②,在今河南境内已发现与古代冶铁有关的遗址(包括采矿、冶炼、铸造遗址)共63处。遗址依朝代分布的情况列于表(一)。遗址依地区分布的情况于图一。  相似文献   

12.
论夏族的起源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这已为目前我国历史、考古学界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有关夏族起源的时空序列,夏族的文化面貌、典章制度和社会性质等历史问题,人们的认识还不如对商代那样详...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冶铁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划时代的作用,一切文化民族都不例外。恩格斯指出。"铁已在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量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因此,探讨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许多推论,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这个问题我以为是到了基本上可以解决的时候了。1957年,我曾经把中国开始冶铁和使  相似文献   

14.
斯里兰卡的冶铁考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斯里兰卡20世纪80年代以来冶铁考古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古代斯里兰卡的铁产品主要是块炼铁和高碳钢,冶铁技术主要有阿腊口腊瓦瓦的自然通风竖炉和以季风为鼓风动力的撒马纳腊瓦瓦开放性矮炉两种,可能与缅甸的自然通风竖炉、日本的踏踏拉以及西非的多哥兰地区抽风式竖炉存在某些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王权形成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中最为核心的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侯外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名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等前辈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王震中先生《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一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就已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震中先生新著《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①,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国家起源及发展的研究又做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前考古学从一开始就关注着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如果说20年代仰韶文化的发现确立了“中华远古之文化”的地位,那么,30—40年代一系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则将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尽管由于发现上的缺环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使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出土的青瓷罍的发现,预示着中国瓷器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本文从制瓷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找到三种技术的交汇点在夏代出土的"釉陶"上。而瓷器起源于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技术成熟的交点在浙南、闽北地区,年代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代。  相似文献   

18.
苏秉琦晚年的学术研究主线,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修订于80年代中期,调整于90年代初,而最终确定为国家起源(即文明起源)和民族文化传统.苏秉琦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种种论述,都是为了实现他的学术研究目的而进行的种种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启至少康时的早期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帝槐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夏文化应是一个将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概念,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文化,"新砦期"遗存是形成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成熟期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张燕萍 《华夏考古》2005,(4):107-110
《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和《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集)》是李京华先生在冶金考古方面的研究专著,第一本出版于1994年,第二本出版于2003年,前后历时近十年。第一本主要内容为:铜铁冶炼与熔化技术、铸造技术,农具冶铸技术,冶铸技术的起源与演变,冶铸业管理与职官,冶铁技术的传播,彩色金属渣与高温彩色瓷釉起源的关系等。如果说第一本是对冶金考古的考察探讨阶段,那么第二本已完全进入研究并提出自己主张和阐释观点的阶段。在第二本中,李京华先生就冶金考古学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先商及商代青铜器和冶铸遗址、周代青铜器制造技术、周代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