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陶行知拒贿     
《湖南文史》2010,(11):28-28
1917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为教务主任。 有一次,学校附小招考新生,南京驻军司令的两位公子也来报考。可是,这两人从未认真学习,纯属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傅焕光(1892~1972),字志章,太仓浏河镇人。早年就读南洋公学附小。1914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1915~1918年在菲律宾大学森林系农学系学习,1922~1924年任东南大学农科秘书兼编辑。1927~1928年任南京第一农校校长、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校董。1927~1937年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函请,傅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27日,"中国梦·少年梦—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人大附小师生美术作品展"开幕。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我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以及来自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人民大学、中央美院的领导、嘉宾与人大附小退休教师代表、600余名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开幕式。人大附小校长郑瑞芳在开幕辞中介绍,今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耒阳师范附小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衡阳市文物工作队与耒阳市蔡伦纪念馆闻讯后,即派员赴现场勘查并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耒阳师范附小座落于耒阳市城关西北隅,东距耒水约600米。这里原是一座小山,因建校舍已被铲平。山上土质:上为黄色粘土,下为红色网纹土。墓葬(编号为90耒师附小 M1)埋于红色网纹土中。  相似文献   

5.
许传音作为国民政府铁道部的一名官员,因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多重身份,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中一位重要人物。他出任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副会长,参与主持了救助难民和收埋43000余具死难者尸体的工作;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住房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安全区的房屋分配工作,并积极搜集证据,揭露日军的种种暴行;出席东京、南京两个军事法庭,为审判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提供证言。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罪行调查始末文/胡兆才图/伟强(提供)这是南京历史上两个令人难忘而又震撼人心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是最耻辱的日子,这天,日军攻陷南京,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1947年4月26日。是个大快人心的日子;这天,南京...  相似文献   

7.
南京下关车站位于下关区龙江路8号。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后,称为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称南京下关车站;汪伪时期,一度称为南京车站。1968年底,位于玄武湖北侧的南京火车站建成后,定名为南京站;下关火车站因相对位置处于西部,所以更名为南京西站。下关车站初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按当时统一规格“一等站屋”设计,有大小平房18间,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有大厅、票房、电报房、站长房、邮政房、货物经理人房等建筑设施。候车室仅有两小间,木结构屋顶,屋面铺盖瓦楞白铁皮。共有站台三道,分别长216米、229米和203米。19…  相似文献   

8.
<正>谨以此文献给发现"湖熟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的南京文博考古先辈!在1951~1959年的短短九年里,曾昭燏、尹焕章两位文博考古大家,直接领导和亲自实践,并得到胡小石先生的支持,破天荒地发现了两个类型的史前文化,为南京文化找到了自己的根,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今天,我怀着对先辈大家的敬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展现两个史前文化的宏大历史景观,推开一扇深入研究南京文明诞生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走遍南北,不难发现,以“京”命名的城市只有两座,即北京和南京。“京”意即“国都”,以现在来看,北京之京是首都,南京之京是古都。近年来南京提出的城市发展愿景亦定位于“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古都与今都的区别上来定位南京的特点似乎不无道理,而且这也很自然地会突出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人们常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来指称南京赞誉南京,也是这一原因。从1700多年前的鸡鸣寺到周长30多公里的明城墙,从号称“金陵第一胜迹”的朝天宫到多达200余座的民国老公馆,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卫生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是市直属唯一的五年制高职卫生教育基地。创办于1918年,其前身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曾先后更名为南京护士学校、南京第二卫生学校等。学校座落在幕府山脚,毗邻陶行知纪念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10万m~2。主要开设医护和医学影像两大专业群,建有护理、医学影像、医用电子、康复技术、基础实验等5个校内实训基地,拥有省内5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现有全日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主办,六朝博物馆、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六朝建康城·东方大都会"国际高层论坛在南京成功举行。正在进行中的《剑桥中国史·六朝卷》的两位主编,即美国学者丁爱博(Albert E.Dien)、南恺时(Keith N.Knapp),日本学者中村圭尔、佐川英治、小尾孝夫,以及来自南京大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红 《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派学一直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上大做章,其中一个特别具有煽动和迷惑性的论点就是,南京沦陷前夕南京居民只有20万,加上5万的守城部队,“怎么会有30万人被杀呢?”日本右派学“20万说”的“根据”究竟为何?南京沦陷之前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南京?对南京沦陷之前南京人口数字问题的解读为何大相径庭?本认为,日本右派学在论述“战前南京人口”时,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只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摒弃对已不利的一切史料;在论述过程中,他们经常不断置换南京市人口与南京城区人口、南京城区常住人口与南京城内人口等不同概念;在论述立场方面,则一直试图压低战前南京人口数字,以说明屠杀“30万”之不可能。日本右派学对南京战前人口问题的偏向诠释与解读,将不利于两国民众对战争仇恨的化解与共同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15日,“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正式宣布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之“文学之都”;历经两年多的努力,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入选“文学之都”,成为中国首座获此殊荣的城市;紧随其后,2019年11月11日,第二届“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六朝博物馆举行,中外学者与作家纵论南京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文学之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蜚声30年代的──中美蓝球赛文/沙兰芳今年10月,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南京召开,届时南京召民将一饱眼福,欣赏到精彩纷呈的各种体育竞赛。熟悉南京历史的人不禁会联想到抗战前轰动宁沪的两场篮球赛──南京"国体"两胜美国"信通"。南京"国体"的全称是中央...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6月,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南京历代名志》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配图108幅。从南京现存的历代名志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志书24种,包括景定《建康志》、万历《应天府志》、《首都志》等府志6种,涵盖了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万历《上元县志》、同治《上江两县志》、正德《江宁县志》等县志7种,覆盖了今南京区域存在过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成为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国家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是继“两个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案审判,1985年前后建馆立碑编史后,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7.
以下两篇史料,译自丹麦《奥胡斯教区时报》(Aarhus Stiftstidende)、《奥泽周报》(Uge Avisen ForOdderog Omegn),反映了南京大屠杀见证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在日内瓦放映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所拍纪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影片过程。兹特辑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南京军民对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反抗,社会上和学术界在认识上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看不到这种反抗行动的存在;二是,人为地扩展南京大屠杀的时空范畴。事实证明,南京军民在南京大屠杀中有着惊心动魄的反抗,主要表现在:有的中国军人用手中武器拯救被难平民,部分被俘军人赤手空拳冲向行刑日军,部分市民面对日军暴行勇敢反抗,许多...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7)
<正>本辑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的项目以材料见长,共有22篇发掘简报和调查报告。这批材料不仅涉及的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反映出南京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遗迹类型多,有墓葬、水井、塔基、窑址、古桥、城墙等,代表了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下编为学术研究,共收录14篇论文,涉及器物成型工  相似文献   

20.
<正>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以地域南京为主线,将南京的地方史与全国历史相联系,从双向互衬的角度,凸显南京的政治历史地位,叙写南京经济的发展变化,展现南京城市建设和南京城市面貌之变迁,突出南京历史文化之特征,虽也存在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仍为全面了解南京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历史变迁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