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村的居民都会跳起一种名为“於菟”的古老舞蹈。“於菟”一词,在汉语典籍中解释为“虎”。年都乎村跳“於菟”主要是祛除躲藏在村民家中的妖魔和瘟疫,同时也在祈求来年的安宁和吉祥。  相似文献   

2.
每年农历11月20日,寒冬之中的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人们跳起於菟之舞,其狂野原始,仿佛召魂术般,唤醒远古人类文化原型中的萨满。他们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重构被埋葬的狂念、祖辈的恐惧、巫术的魔力、和最初的情感。《左传·宣公四年》载:“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辞海》解释道:“於菟,虎的别称”,因而於菟之舞即是虎的萨满舞蹈。  相似文献   

3.
青海隆务河流经同仁县一带地域,在藏地被称为"热贡",是一片藏、土、汉、回、蒙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在这里,人们认为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为"黑日",这时妖魔鬼怪会纷纷出来作乱,所以要举行"跳於菟"的祭祀活动。"於菟"为古汉语,是老虎的意思。跳於菟也就是人以模仿老虎的动作来驱逐妖魔,保佑太平。这种原始拟兽舞,是一种民间传统傩舞,又被称  相似文献   

4.
一青海热贡(黄南同仁地区)境内的土族,主要分布在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加查玛、吴屯一带,“於菟”舞至今仍保留在这里的年都乎土族村落。在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於菟”舞表演之前,先举行一项娱神又娱人的有趣活动,当地称之为“邦”。除年都乎村以外,年都乎下属的附近几个村子也有这一活动。拉卡村是十一月十二日;商秀村是十一月十四日;尚贡村是十一月十六日;西拉村(城外)是十一月十五日。年都乎几个村总的“邦”俗活动于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夜里举行。活动地点以神灵的意志来确定。即前一年举行过“於菟”活动后,为清除神灵金身上的不洁…  相似文献   

5.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2,(11):41-43
土族於菟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为主的,并在尖扎、德贵、循化等县几十个村庄中流传的大型民间娱乐活动六月会,藏语称为“六月勒瑞”,意为六月献给龙的歌舞,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藏民族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美德。其中以苏乎日、四和吉、年都乎村的六月会为最古老,规模也最大。六月勒瑞做什么勒瑞是唱歌、跳舞、奏乐同步进行的;是给神、龙献舞,让它们尽情享受人间歌舞之意。其表演以舞蹈为主,分三种类型即拉载(舞神)、勒载(舞龙)、么载(舞军)。拉载参舞者少则一人多则百余不限…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都要举行"六月会"。这是原始而古老的敬神祭祀仪式,也是神人同乐的狂欢活动。人们把平时供奉在山神庙里的神像请到人群中,让神灵和凡人一起娱乐、狂欢,并降福给敬奉它的人们。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是同仁县年都乎村古老的图腾舞蹈--於菟的表演日,人们祈祷着和平安宁,祈求着风调雨顺,追求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佚名 《中国土族》2009,(1):22-23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这天,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土族村庄年都乎都要照例举行较大规模的驱魔逐邪的祭祀活动,当地民间将它称为跳“於菟”。而今,这一古老的驱邪祭祀活动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游客的眼球,或逐本探源、或拍照传世、或一睹风情……  相似文献   

9.
青海"於菟"巫风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迄今保留着一种当地人称为“於菟”的巫风遗俗。该习俗自上个世纪80年代被有关学者关注以来,其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一些成果。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胡若冰 《旅游纵览》2012,(11):38-41
<正>想感受日本人激情洋溢的一面,就有必要亲身参与一场日本的"祭",如果不凑巧赶不上每年只有一天的"祭",那么目睹一次最具日本民间特色的阿波舞圣典也是上佳的选择。阿波舞是日本的一种民间舞蹈,阿波舞日文直译做"阿波踊",关于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就是从日本各地都能看到的盂兰盆会舞中衍生而来的。较  相似文献   

11.
梁军 《丝绸之路》2013,(4):82-83
"傩文化"是一种人类文化的共生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古老民族都曾有过傩文化的漫长经历。傩以象征性的仪式活动为载体,传承着千百年来民间信仰、观念、习俗、游艺、表演、宣泄、狂欢的深厚传统,它历经沧桑而依然存活于21世纪的乡土社会中。甘肃古傩文化的底蕴极为丰富,悠远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瑰丽多姿的各种傩仪、傩舞、傩戏、法师舞以及由它们派生出的傩神、傩面、傩俗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宝藏。  相似文献   

12.
肖霞  韩若冰 《民俗研究》2011,(4):210-222
日本阿波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盆舞”,始于镰仓时代的念佛舞蹈,是旨在慰藉亡灵的宗教仪礼。阿波舞现已成为日本德岛县最大的旅游资源,并已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城市祝祭舞蹈。阿波舞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创新的同时,通过市场开发给当地旅游观光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种以民间舞蹈文化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业的开发.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立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青海"花儿"是流传于青海地区各民族中的一种口头传唱的民歌,是一种质朴生动的民间文学形式,它的主要功用是表达男女间互相爱慕的思想感情,兼有讽刺和劝化的作用。正因为"花儿"的这种功用,所以"花儿"也被视为"野曲",禁止在家里或某些严肃的场合演唱,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如民间庙会、"花儿"演唱会,或者在野  相似文献   

14.
由彭启胜同志主编的《青海寺庙塔窟》一书,近期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积多年艰苦努力而写成的一部力作,是值得称许的民族文化研究成果,是最近几年来青海民族宗教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份量的科研项目。它的付梓问世,可喜可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遗产,是青海各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该书对青海公元1840年以前修建的200余座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寺观,以及民间庙宇、拱北、塔、岩窟的历史沿革、文化遗存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与考证,集中反映了青海宗教文化源流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香玉 《神州》2014,(1):34-37
<正>"宴舞"这种文化现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就有1000多年,它多为统治阶层独享,因此被称为"宫廷宴舞"。如今的"宴舞"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它将历史沿袭下来的歌舞艺术、服装展示与筵席文化结合起来,以满足部分消费者饮食和文化生活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6.
沈顺华 《神州》2014,(5):39-39
<正>"高头竹马"属于马灯舞范畴,又名"竹马灯",也叫"跑竹马",系汉民族一种主要的民间舞蹈形式。"高头竹马"的竹马一般用竹篾扎成骨架,外面用纸或布蒙好,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同时还有马夫合演,表演一些民间小调。这种娱乐形式甚是壮观热闹,颇受群众欢迎。过去的民间娱乐都与祭祀神灵连在一起的,故"高头竹马"的表演大都  相似文献   

17.
北里狮子舞的起源 徐水县史端乡乡北里村的狮子舞,是众多狮子舞中的一种。 北里狮子舞,俗称北里狮子会,是民间花会的一种。建立于1925年,距今已有64年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民俗踩街活动中,古老的"海底反"游艺是最受民众欢迎的重头戏。"海底反"是一种饰演海洋水族动物的传统舞蹈,是东山岛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游艺活动,源于海洋民间神话故事的水族舞,流传民间有数百年历史。相传古代"以海为田,以鱼为利,以舟楫网罟为生"的渔民,为表达对大海的崇拜与敬畏,以及祈祷出海平安、满载而归的心愿,根据生产劳动的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说唱艺术,是反映本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的"活化石"。但随着社会发展,"伊玛堪"正面临着传承危机,文章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下,提出"伊玛堪"的开发与传承策略,旨在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及传承"伊玛堪"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20.
热贡的神灵     
在青海省西宁市向南180公里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有一个叫热贡的地方,每年农历六月都要举办一次大型祭祀山神的仪式,这种大型的原生态民间祭祀仪式在西部并不多见。他地处汉藏结合部,是古往今来较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及军事要塞。这片区域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相融现象非常明显,所以形成了“民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现实图景。祭祀山神的仪式民间俗称“六月会”。从2004年起,我每年如期赶往热贡采访祭祀活动,在祭祀现场,我仿佛徜徉在一个个远古的场景里,感受他们心灵的自由和身体的张力,并和他们一起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