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棉麻生产与蚕桑业分布王社教棉、麻与蚕桑是明代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地位仅次于稻、麦等粮食作物,在明代征收的田赋中,除夏税麦和秋粮米豆以外,另一个较大的项目便是棉、麻、蚕丝及其制品。由于它们在国家赋税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又是自给自...  相似文献   

2.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分布王社教一水稻的主要品种苏皖浙赣地区的稻作历史非常悠久,水稻品种极为繁富。虽然至今还未有人对明代该区所有的水稻品种进行详细统计,但从一些地方志的记载来看,至少不下于数百种。这些形形色色的品种又分别属于不同的种属。若以颜色...  相似文献   

3.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利建设王社教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水利事业是农业生产得以持续繁荣的基础。苏皖浙赣地区是明朝的主要港粮供应地,酒粮数额一直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①。本区农业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余缺。因此,本区的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历史农业地理学是在史念海先生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下发展起来的。近 2 0年来 ,这个领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 ,如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吴宏岐《元代农业地理》、李令福《明清山东农业地理》、王社教《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等等。其中王双怀博士的《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是历史农业地理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正如史念海先生在“序”言中所说 ,《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的优点之一是紧紧抓住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5.
刍议明代云南民族农业地理陈国生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民族众多的高原山区省份,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大明一统志·云南布政司》、正德《云南志》和天启《滇志》诸地方志对于云南各地少数民族人口、土地、物产和风俗的记载虽然是明代云南地区民族农业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顾诚提出明代疆土管理分行政、军事两大系统,引发了对明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新认识。沿海卫所是否切割州县划境而治,是相关认识成立与否的焦点。本文主要根据沿海地区明代省府州县方志和明清卫所志,探讨沿海卫所的行政区划详情,结论是:明代沿海卫所的屯田多分散在各府州县,规模难匹州县田地,卫所管理权限较弱。卫所与州县划分日常防区,参差互嵌,既不一定自成一体,更远未涵盖海岸地区。某些卫所以城池为核心,形成了一小块相当于一乡一村、与州县并行不悖的行政地盘,但规模较小,边界未能正式独立于州县之外,难以视为正式政区。因此,明代沿海卫所仍宜视为非实土卫所,而不是实土卫所或准实土卫所,明代军事政区宜视为民事政区的辅助而非并列系统。  相似文献   

7.
据粗略统计 ,本年度历史地理学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出版专著近十部。现就主要论文加以评述 ,对于专著 ,仅就所见 ,列举书名 ,学者自可参考。本年度出版的专著有史念海著《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 )、陈可畏主编《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理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存浩《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中华书局 )、杨果《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中华书局 )、王社教《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陕西师大出版社 )、阙维民主编《史地新论———浙江大学 (国际 )历史地理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8.
清初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旗地,清廷为补偿被圈民户推行拨补政策,形成了大量的拨补地,明代卫所屯田是拨补地的主要来源之一。拨补卫所屯田推动了清初京畿卫所的裁改过程,但也引发了直隶地区州县与卫所之间的土地纠纷。由于拨补州县卫所与受补州县相隔较远,业主在经管拨补地时往往采用“一地两养”方式,这造成了清代直隶地区土地所有权结构与经营模式以及州县财政体制的变化。同时,建基于明代卫所与清代八旗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权力结构、人群构成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军户是明代仅次于民户的第二大户籍,是明代基本军事体制卫所制度的支柱,对军户家庭规模的考察,是研究军户发展及其生活状况的重要线索。明清陕西地区不少方志记载了明代军户与民户的户口数据,分析发现明代陕西地区卫所军户和州县的军户家庭规模呈现背道而驰的趋势,卫所军户家庭规模明显过小,而州县军户家庭规模普遍较大。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面临不同的户口政策限制、军屯制的废弛、卫所军士的战争伤亡和大量逃亡等。  相似文献   

10.
柏桦 《史学集刊》2002,(3):16-22,41
明代州县官吏的设置在典章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但详上略下、言尊弃卑的缺陷.对州县官多是语焉不详.州县官以下的官吏.更是不屑一顾的。州县政治体制中,州县官及州县官以下的吏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官吏按职权利责.可分为六个等级.这个等级不但与州县行政体系有关,还关系到州县政治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1.
柏桦 《史学月刊》2003,(1):32-40
明代州县增设改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有历史的遗留,二是有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三是有当时政治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固然有其优势,但它不能把人完全隔绝;历史遗留和当时的政治,都是人为的因素。州县的增改、疆域的划分,无疑是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分析明代740多个州县增改的原因,不但可以看出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而花费的苦心,而且也可以看出州县的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12.
明代南京的印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代官私刻书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宋、元。当时"两京十三省",无省不刻书。因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印刷事业随着发生变化。开封为五代、北宋首都,当时也是出版中心,但明代只有布政司、按察司与周王府刊书三十余种。山西平阳府金、元两代均为北方出版要地,至明代合蒲、绛、解、汾四州,只出版了十九种,而且《铜人针灸经》、《西方子明堂灸经》插图已恶劣得不象样了。成都为宋代蜀刻中心,入元后一蹶不振。明代成都只有蜀王府刻的较多,凡廿八种。杭州在明代也不及宋、元时活跃。只有福建建阳书坊尚能保持宋、元以来的传统地位,以多取胜。而新兴的地区则有南京、北京、苏州、徽州、湖州等地。南京刻书起源很早,五代十国时为南唐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史学家、学家徐霞客,一生放弃仕途,立志寄情祖国大好河山,以旅行考察地理为己任,从22岁踏上旅途,34年间,不畏艰难险阻,风餐露宿,勇于开拓,足迹遍及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周游大半中国。其间曾两游以曲靖为中心的滇东地区。本试就徐氏此行作粗浅探讨并对一些问题作出考证,就教于知之。  相似文献   

14.
明代华南的行政体系及其对农业的管理王双怀明王朝在华南地区设置有福建、广东、广西三个布政使司,在每个布政司下设置了若干府、州、县,又在县以下设置了若干乡村基层组织,从而形成了统治华南地区的行政体系。这个体系在明代270多年间曾发生过一些变化,但始终都具...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基本上各府州县都编有地方志,而与州县民政系统并列为明代两大管理系统的卫所则较罕见志书编纂,因此其信息多保留于州县志书中。方志如何记载卫所信息不仅是修志体例问题,还折射出明代军政、民政系统间的关系变化,是民政系统官员的一种政治表达。纵观现存明代府志对卫所武官群体的记载及其体例设置,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地方志对于武官群体的记载、如何记载则因地而异,详略不一;嘉靖朝以降,逐渐有新的地方志补充卫所武官群体相关信息,更为完备。这一转变与明中后期的局势变化、地方志纂修者希望借此激励武官,以保障地方安全有关,是明代特定历史背景下,地方文武官员、卫所与州县间的关系和地位转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我们有幸收藏一件明代万历年间伍拾两解银大银锭。该银锭中间束腰,两头弧状,最长处127mm,最窄处61mm,厚25~35mm,重1855克(插四下右)。银锭底部密布蜂窝状孔眼,正面有数排手工錾刻的文字。由于该锭表面腐蚀氧化严重,至使锭面錾刻的文字有相当部分已模糊不清。经仔细辨认,尚可读出如下内容:“…县征解万历拾叁年……足银伍拾两……银匠…”。明代银锭,按用途分主要有解银、税银、镇库银及民间流通使用的碎银四种。税银是政府机构从民间征收田赋、丁役、盐税、土贡等费用,并将其折成银两上缴国库,但并不一定要全额送到京师,因各州县的财政库房…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宁夏屯垦区的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宁夏屯垦区的水利建设吕卓民明代的宁夏平原地区,地处西北边徼。明政府在此不设州县,而是设置军事卫所进行管理。数万名守边军队和编入军籍的当地居民在此从事屯垦活动,从而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在屯垦的形式下得以持续发展。由于宁夏平原为深居西北大陆的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18.
官员间的交代是新官上任的第一要务,州县官作为基层长官,职责广泛,其具体交代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从钱粮到仓储再到司法等,面面俱到。清朝时期我国州县制度继续发展,在继承以往制度的基础之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清政府根据各地州县的不同情况,对某些地区州县官交代内容做出了特别的规定,体现了清廷执政的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宾兴礼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兴礼是盛行于清代全国各地的一种科举典礼,主要是指府州县级别的地方官举行宴会送别科举生员。目前尚未发现明代曾举行宾兴礼的记载。宾兴礼的最早源头是周代乡饮酒礼。唐宋以来州军地方官举行的乡饮酒礼逐渐与科举典礼混行。明代初年乡饮酒礼被割断了与科举制的关联,导致在清代宾兴礼演化成一种成熟的地方性科举典礼。  相似文献   

20.
晚清华北乡村:历史与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但自汉末至明的一千多年间,由于经常的大规模战乱和落后民族的掠夺统治,社会经济停滞、衰退,人口减少。明代以降,河北、山东各地多有外来移民组成村屯。晚清时期武清、栾城、青县、望都等州县的村落及人口资料证明,这些村屯之少数是数百户上千户的大村,绝大多数只是数十户以至数户十数户的小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