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应是社会科学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体系可用"一体"即中国边疆学,"三领域"即中国边疆理论体系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至少可包括:中国边疆界定、"两大历史遗产"在国人历史认知建设中战略地位、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中"统一"与"多民族"、亚洲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过程解构、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六个方面话语体系的阐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中国边疆学成熟的标志以及显性的必要条件。历史上,边疆在中国文明的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积累了系统而丰富的文献史料以及多角度的理论探讨。近30年,围绕边界、治理、安全以及利益等问题形成了系列话语,并突显了传统与现实交织的困惑以及与周边邻国的话语体系交叉的困扰等特点。建构符合中国边疆历史,服务于中国边疆现实的话语体系,是中国边疆学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中国边疆历史(基础)学和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构成其学术体系,其下以区域构成研究方向,而话语体系则由中国边疆、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东亚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中国边疆学学科等六个方面的话语体系建设构成基本内容。进而从四个方面对当前中国边疆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将以少、散、乱为特点的研究队伍"团结凝聚"为"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是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和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蕴含了近代中国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的学术奋斗,也蕴含了近代国人构筑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艰辛实践。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是晚清民国时人“边疆研究”所涉相关机构、制度、人物、刊物、学科及其应用等事实、思想、影响的总和。需要从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中获取前人对边疆建设、边政改良和中华民族整体性建设的卓越见解。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应抓住学人和学术两个重要环节,把握近代边疆学术服务边政之主旨,以对近代中国的边疆研究及其应用做出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边疆学既是一门探索中国边疆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直面中国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学科。随着我国边疆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的边疆治理研究和中国边疆学构筑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2017年10月中下旬,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边疆治理和中国边疆学构筑高层论坛"在昆明召开。一、中国边疆学构筑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边疆学构筑是一项涉及宏大而具体的理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20年来,构建"中国边疆学"已俨然成为显学。据统计,自1992年第一篇题名中含有"边疆学"的文章发表以来,见诸中国知网的论文有105篇,~((1))此外还有众多有关边疆学的著作问世。~((2))最近几年来,因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需要,有关中国边疆学构建以及边疆理论的评述文章多了起来,有学者力图指出边疆学学科构建的困境,~((3))还有学者专门对边疆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述评,~((4))甚至还有综述性质的专著出版。【注文5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构建应当从厘清与界定符合历史语境的基本概念入手,立足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系的互动关系,把握前近代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态演变与形成的基本特征,从学理上阐明中国现有疆域的历史合理性与当代合法性,建构具有自身特色、风格与气派的话语与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边疆学"是对中国古今边疆为核心的诸问题予以系统性研究形成的学术领域或范畴,扩而伸展亦可谓之学科体系。将其作为特定对象进行研究,从边疆维度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今历史及呈现出居于世界东方之文明体的衍化与特点,具有其他维度不可替代又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当下的"中国边疆学"的展开固然有思酌的现世性变量,然而这一研究对象内存的学术价值更是其成为体系予以关注的逻辑延展。这构成了文章对"中国边疆学"概念、界定与学科体系思考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边疆研究前后相承,但嬗变特点鲜明,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向,亦有较多的发展差异。伴随着边疆问题日趋严重和边疆研究的发展,"边疆学"、"边政学"这样以边疆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或专业名称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出现,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边疆研究的发展及其学科构建,虽有学术发展主观的多维复杂因素参与其间,但必与时代或时势要求密切相关。新时代的中国"边疆学"虽是由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发展而形成,但在今天的时代场景下,它更是重大现实关怀的需要,其基本路径应从政治学的视角进行重点考察;然不可否认的是,边疆史地研究仍是"边疆学"构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因其地域范围和文化特点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内蒙古考古工作者近70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增强文化认同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边疆考古的重要性、内蒙古在边疆考古中的地位作用及现阶段边疆考古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推动边疆考古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对策思路,拟对边疆地区考古工作进一步开展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专业的边疆研究刊物、社团创立,部分大学设置了边政学系等边疆教育研究机构,边疆研究的内容在传承中得到了拓伸,同时也开始了构建近代意义的边疆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尝试。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重视中华民族观念的讨论,是"致用"与"致知"双重社会需求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政府组织与推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出突破传统史学窠臼向独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研究理念上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从专门史与边疆史地研究发端的中国边疆学,在学术积累、学术水平、学术规范、队伍建设等方面,目前已具备成为专门学科的条件。中国边疆学以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专门史、历史地理学、法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边疆现实问题等学科作为学术支撑点。此外,本文作者还就中国边疆学应采用的新的视角与方法、应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等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研究和边疆史地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作为两门不同学科的分类标准并不是同一的,因而研究的对象有互相交叉之处。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近代史学可以说是从边疆史地研究为开端的。  相似文献   

14.
在前近代东亚地区的历史场景下,以北方游牧族群和政权与南方农业族群和政权之间为主的互动与凝聚,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而且也构建了被后世称之为"东亚秩序"的政治格局,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该地区特别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生态的独特思想、观念与叙事话语体系。近代以来欧美列强的入侵及其主导的近现代国际秩序,则打破和取代了传统的"东亚秩序"政治格局与思想体系,并试图在西方政治传统和强势学术话语体系之下解构与重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实现其所构建的"去中国中心主义"。在此情况下,立足前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民族国家疆域自身的演变历史、思想基础、制度体系与政策实践等四个层面总结、提炼与构建自成体系的本土疆域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不仅为我们与西方学术界展开客观而平等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学科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文章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传承、边疆理论研究的时代需求、边疆治理的现实挑战三个方面探讨了边疆研究的学术规律、中国边疆学学科逻辑,并对中国边疆学的定义及学科目标、学术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山水相连,许多少数民族跨界而居,形成了复杂而多元的关系。在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亚地区局势与我国西北边疆安全息息相关。中亚地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区域,中亚五国存在的边界冲突、跨界民族问题、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边疆安全问题,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发展和稳定直接相关。西北边疆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表征十分独特,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多体制、多生态、多资源是其重要特征。通过对中亚局势对西北边疆安全威胁的识别、评估与边疆安全新难题的剖析,建构边疆安全治理新范式,探讨西北边疆安全治理新方略与新路径,有利于增强边疆安全的分析力、解释力、说服力与预测力,归纳边疆安全的驱动力模型,建构"边疆安全"的认识论与基本范畴、问题领域与研究对象、方法论与学术争论,以及边疆安全治理的价值支点、价值取向、路径选择等,从而推动新形势下的"中国边疆安全学"理论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中国边疆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认为在21世纪至今第三个时期的第二个阶段现代中国边疆学的构建已初见成效,国内学者对中国边疆学科的定义、内涵、架构及研究方法已基本达成共识,只是对历史上中国的边疆有不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目前构建现代中国边疆学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提出了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拿破仑是在政界、学界享有盛誉的西方历史人物。鸦片战争前,拿破仑之言行首经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传入中国。而后,国人或亲临法国感受拿破仑之事迹,或通过中文图书报刊了解传播其史实。拿破仑被喻为扁鹊、项羽,成为近代社会精英阶层挽救民族危机效法的榜样。"中国化"的拿破仑在塑造过程中具有时代性、选择性、政治性的特征,并伴随着中国社会变革而跌宕起伏。拿破仑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寻求对中国历史的新理解,它的传衍有助于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建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马大正研究员的新著《中国边疆研究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已由黑龙江教育社出版。这是大正研究中国边疆问题的系列成果之一。他不仅具体研究古近代直至当代的中国边疆问题,也从理论上探索并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学术框架。《论稿》实则是对中国边疆学的一次重要的科学实践,代表了国内边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水平,具有开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特点与学科优势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幅员辽阔的边疆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领土与政治、国家经略与治理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边疆地区研究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以来,在边疆政局的动荡之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曾有过两次经世致用的研究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清朝边疆地区积贫积弱与西方列强对于中国边疆的蚕食和侵略激起了抵御外侮、巩固边疆的社会舆情,一批爱国志士仁人以自己掌握的学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