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最初只是在特定区域为"剿共"清乡而创设,随着国共战争区域的扩大,国民政府逐渐将这一制度定为一个常设的地方行政制度,从而在省县二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中增加了一个中间层级。本文拟对此制度的创设及得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改此前地方行政管理三级制发展的趋势,采取省县两级管理体制。而自1931年开始而后逐步确立并推及全国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遂又使省县两级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迄今有关民国地方政制的研究中,对行政督察专员制研究甚为薄弱。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行政督察专员制创设的缘由,探讨了行政督察专员制酝酿试办之初创时期、分途并立之正式实施时期和统一体制及划一实施之定型时期诸阶段的历史概貌与演变轨迹,论述了行政督察专员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创设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以加强对县政的控制。从法理层面上看,专署与县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行政监控、人事监控、财政监控、行政统筹、政治沟通、直接的军警领导权诸方面;从现实层面上看,专署与驻在县及辖区其他县的关系不同,专员权力的大小因专员和各个县长的资历、能力、背景、个性的不同而呈现其差异性。此制的建立,是国民政府完善官僚层级、重建国家权威的尝试,然而受派系、地缘、血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地方政府的法制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4,33(12):48-59
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的地方政府转型与制度改革。就专员的资格与任期、职权与辖区、组织与经费等方面考察,专员制的法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然专员制度的法律设计与实际状况之间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状态,但这种偏离没有影响到该制度的基本运作,因而专员制度的法制状态应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的。专员制度是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地方政府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过渡的重要一步。而且.专员制度的变革,也凸现了民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及其知识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6,37(6):37-45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南京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创设、后逐渐在国共各治区推行和实施的地方层级制度,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该制在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重大变化,在抗战以前、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以后,相继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在国共各治区也有不同的特征和命运。在行政督察专员制创设和演变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其与学术界流行的相关知识、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废止时间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京政府于 2 0世纪 30年代所创设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是民国地方政制史上行政层级介于省制之下、县制之上的重要制度变革 ,也是中国地方政制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 ,它上承历史上郡、府、州、道制 ,下启当代中国之专员区制度。对于这样重要的一项地方制度变革的探讨 ,与南京政府推行的新县制研究相比 ,显得相当冷落 ①。迄今 ,尚有许多重要问题缺乏研究。例如 ,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是何时被废止的 ?其废止原因是什么 ?等等。在此 ,笔者仅就专员制何时废止这一问题作一考析。自 30年代初逐步推行的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是何时废…  相似文献   

7.
何友良先生在《抗日战争研究》2 0 0 2年第 2期发表的《蒋经国“建设新赣南”思想简论》一文 ,对在蒋经国的政治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江西省赣南任专员时期的革新思想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和分析 ,读后颇受启发。但该文关于蒋经国在赣南 (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的任职及时间问题 ,笔者认为不够准确。根据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现作两点补正。一 关于蒋经国在赣南是否仅任专员问题蒋经国在赣南除了担任国民党政权全国性的三青团江西省的领导职务、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的领导职务等外 ,就赣南行政督察区的职务是否仅专任专员一职 ?何先…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除地方实力派的存在,其与边疆诸省地方实力派之间多仅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关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北、西南边疆成为抗战大后方,诸省实力派的政治言行,对于这一全国性的政治、军事行为及国家政治发展演进具有重要影响。民国以降,位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在边疆诸省中表现出了相当的独特性;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后,龙云在政治言行上选择了对抗日战争的积极支持,体现了地方主义服从国家利益,是边疆地方势力参与"国家行为"的重要内容,也隐含着边疆区域与近代民族国家建设关系密切的政治涵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层面均设置了一些边政管理机构,有利于具体边政措施之贯彻。这些机构呈现以下特点:具有近代民主共和政体机构之性质;中央层面的管理机构设置较多且相对全面;地方层面的边政机构,隶属系统不一,虽按近代理念设置,但无统一的长期规划,也非决策或执行机构,属于研究性质;存在着传统政治习惯和近代民主共和理念共同作用于边疆治理实践的二元化特色。南京国民政府之边政机构,还有明显缺失:中央层面的边政机构与地方层面的边政机构联系脱节;边政机构之统合能力较弱,导致其权威及功效薄弱。南京国民政府政制本身与其边疆认识之缺失等因,是上述弊端产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又一个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南京建立,它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统治中国二十多年。学术界对其省县间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称专员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问题的探索鲜见史坛。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正于史学界同行。一国民党南京政府为加强自己的反动统治而创设了专员制度。该制自1927年底在少数地区自发施行到1948年5月废除为止,历时21年。其演变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一)自发施行阶段。从南京政府成立到1930年初,部分边远省区曾自发地设置省  相似文献   

11.
陈长河 《安徽史学》2006,(2):52-55,62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为了压制冯玉祥,将其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驻兵近畿.冯玉祥一抵北京,即组建陆军检阅使署于南苑.该署编制系参照巡阅使署编制而制订,职权 较前有所下降.正因该署是个"闲职",冯玉祥遂抓住有利时机,于任内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为人们所称道.及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张作霖气焰嚣张,段祺瑞仰其鼻息,排斥异己,冯玉祥以环境恶劣,毅然辞去陆军检阅使,专任西北边防督办.此后,他致力于经营西北,扩充实力,并于不久投身于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2.
C地点共清理墓葬37座,为圆角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多数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器物组合以筒形罐和壶为主,还出土石器、骨器、玉器等。C地点墓葬的文化内涵与此前发掘的A、B两地点新石器时代墓葬应属同一种文化,可暂称为南宝力皋吐类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东北距道老杜苏木10公里,南距南宝力皋吐村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9′、北纬44°24′,海拔高度220米(图一)。墓地所在区域为波状起伏的半沙化草甸,生态植被十分脆弱,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错地带。这里地势开阔,起伏平缓,平均落差仅5米,地表  相似文献   

14.
吉平  郑钧夫  胡春佰 《考古》2012,(3):3-19,109,97,99
2010年5~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哈民忙哈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3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14座、灰坑28座、墓葬3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350余件。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遗迹及遗物较丰富,文化特征明显,属于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明代钦差考     
钦差作为由皇帝钦命特遣的官员,在明代国家管理事务中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存在形态,这导致了现有研究中对其缺乏整体、专门的关注,在零散的使用中也往往比较随意,出现许多细节性错误。文章通过对明代钦差的详细考证,认为: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钦差的选派也要经过官僚体系的运作,是皇帝与官员共同合作的结果;其派遣区域以皇帝为中心,既包括地方,也包括京城;其身份凭证除了敕书之外,有的也有关防,甚或印信;明代钦差并非都是钦差大臣,也包括低级官员、宦官及固定差遣者。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的黄埔军校情况复杂,不仅分校众多,且不少军校生由军校委托各专门军事学校代训,仍属军校建制。抗战时期,黄埔军校四分校及为军校代训的三所专门军事学校迁入贵州。贵州为军校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培养大批基层军官,有力地保存了抗日力量。军校也对当地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博物馆、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对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周围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5座墓葬,其中4座为北魏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小型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大型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品数量不多,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料珠、泥钱等。对比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这批发掘的四座墓葬是北魏占领大夏国首都统万城后遗留的墓葬。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My primary concern is with tracing how the police force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a secular institution into an overtly religious one. Drawing from scholarly work on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nd its routinization in institutional forms, much of it inspired by Max Weber's early work on these themes, my overarching aim is to grapple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Commissioner Teleni's reforms not only for the Fiji police force but more broadly for the shape of the Fijian state. While recognizing the acut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stablishing and supporting Fiji's various political regimes, my focus here is firmly on the domain of the nation‐state as I wish to assess how politicians, military leaders, and now the Commissioner of Police attempt to constitute mass public support through their use of Christian rhetoric.  相似文献   

19.
Throughout 2006, Commissioner Terence Cole QC conducted an inquiry into the involvement of Australian compani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Oil-for-Food Programme in Iraq. The inquiry generated headlines about sanctions-busting behaviour on the part of AWB Limited and whether or not government ministers knew or should have known what was happening during the life of the Programme from 1996 to 2003. An element of the scandal tha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s whether AWB Limited's behaviour was actually that extraordinary, given its status as a private company whose obligation to its shareholders was to maximise profits and which, had it not complied with the Iraqi government's demands to bypass the sanctions regime, could have cost the company a very important market. Drawing on the sanctions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an essential problem at the heart of sanctions implementation; namely, that while states sign on to thes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it is private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that generally bear their cost. The paper considers legislative changes prompted by Commissioner Cole's Report but emphasises their limitations. A key and persistent difficulty for Australia and other states is that enforcing their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depends on the goodwill and integrity of private 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