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2020年1-4辑封面用图为《丝路山水地图》(部分)。《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约绘制于明朝后期。图幅范围东起于嘉峪关,西终于天方,录有211个地名,直观地展示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反映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2020年1-4辑封面用图为《丝路山水地图》(部分)。《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约绘制于明朝后期。图幅范围东起于嘉峪关,西终于天方,录有211个地名,直观地展示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反映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2020年1-4辑封面用图为《丝路山水地图》(部分)。《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约绘制于明朝后期。图幅范围东起于嘉峪关,西终于天方,录有211个地名,直观地展示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反映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许海军 《丝绸之路》2011,(10):35-36
嘉峪关是明代西北边陲的重要关隘,明初政府迫于复杂多变的边防形势,在加强西北游牧民族管理的同时,修建了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本文根据已知史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嘉峪关的修筑背景、嘉峪关长城体系的修筑情况,并对明政府对游牧民族的管理措施、嘉峪关与周边游牧民族的边防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捷 《民俗研究》2014,(3):35-42
民用类书在明朝末年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类书分门别类地汇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占验堪舆、琴棋书画等各方面的实用知识,主要供普通百姓日常参考所用,是认识明代末期民间生活世界的绝佳史料。明末的此类书籍在福建大量出版、发行,并外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地。明末来华的早期西方传教士为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购求中国的书籍,在他们所获得的书籍中,此类民用通俗类书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书籍传入西方,遂成为西方学术界了解和想象中国的重要依据。西方人编写的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风俗《中华大帝国史》,所依据的材料就是源于明末民用类书。  相似文献   

6.
自汉代张骞"凿空",如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使节、官吏、商旅、将士、僧侣乃至"流人",东往西来,相继不绝。而自明代洪武五年(1372)冯胜大将军选址嘉峪塬西麓,"始置关为极边之防",嘉峪关即成为河西走廊的军事要塞,也成为连接中西交通的咽喉。无论什么身份,何种缘由,行经关城的文人雅士总要驻足回首,雪泥鸿爪,留下生动的文字记录。自明以降,尤其到清朝和民国时期,以"行程记""考察记""记""录""行""历程""行记""游记"等形式写成的记实之作,多达数十种。这些"行纪"往往诗文并茂,记录与歌吟相映成趣,在真实记录历史沿革、关隘地理的同时,生动描绘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军事形胜等路途"所闻所见"。经嘉峪关而创作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著名的如明代陈诚《宿嘉峪关》、杨一清《嘉峪关》、清代洪亮吉《入嘉峪关》、裴景福《登嘉峪关》等,但他们的歌吟正因其亲历登览而显得弥足珍贵。这些书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富汗在古代是东西方陆路交通上的枢纽地区。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正确地把阿富汗看作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它四面受着东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时而是游牧世界文明的火光,时而是波斯人伊朗文化的火炬,时而是希腊文化的阳光,时  相似文献   

8.
自明代以葡萄牙人为先锋打通往来于东方的海路交通以后,通过新疆的东西方的陆路交通被冷落以至基本废弃,逐步造成了新疆的孤立和封闭,经济和文化日趋落后。尽管欧洲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转变到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已在英国开始,我国内地自鸦片战争订《中英南京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正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以明朝使臣入藏活动为中心的探讨李淮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对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以后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进行探讨。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即指在澳门这块中国拥有完整主权的领土上,明朝政府管辖下的一个特殊侨民社区的治理形态。这一治理形态出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视作明朝地方行政管理上的一个特殊形态。它的产生,是明朝在明中叶以后面对国内外新的变化格局、吸取历代统治经验教训、调整内外政策的结果。这一治理形态产生于前近代东西方最早的交通点上,定型于明代,为清代所沿袭,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为澳门葡萄牙总督亚马留(JoaoFereiradoAmaral)所破坏,存在近300年。从澳门治理的层次上看,是一上一下,一主一辅,中国地方政府在上,为主,居澳葡人自治机构在下,为辅;就治理的方式而言,是中西合璧,既是中国传统地方行政治理的延续,又加入了西方城市自治的因素。可以说作为中西直接接触早期出现的这一治理形态,既是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特殊建制和地方自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西方扩张东来的新形势下,吸收西方制度因素的结果。因而这一治理形态是中西直接接触早期中西制度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理环境因素对汉藏交通的形塑作用则不断减弱,明代汉藏交通网络格局对后世汉藏交通奠定了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守圉全书》是明季晋绛天主教徒韩霖编辑的一部有关守城御边的军事著作。该书与以往的兵书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汇辑的主要是明朝人的著作、疏章及书信,即以当时人写当代史;二是收录大批与西学关系密切的明朝士大夫及本身即是基督徒的明朝官员的奏疏和文章。因此,西学传播构成了该书最为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守圉全书》内涵西学内容和西学史料之多,在现存的明代文献之中应当是首屈一指的,因而具有特殊的文献意义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不仅是明代西北边防极其重要的军事关隘,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门户。长期以来,学界论及丝绸之路,主要关注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而谈及明代丝绸之路,又存在重海上、轻绿洲的现象。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甘肃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承办的"嘉峪关与明代丝绸之路高层论坛",于2019年7月26日至28日在嘉峪关市举行。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14.
明代贵州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域的划时代变革明朝,在贵州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在当时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原因,在以后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明以前,贵州地区长期分属湖广、四川、云南管辖。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贵州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巩固西南边疆,切实控制云南,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贵州都指挥使,统一指挥贵州军事。它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朱元璋在《平  相似文献   

15.
明代甘肃镇与西域朝贡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朝与西域诸国的贸易是明代国防和对外关系的重大策略之一。设置在河西走廊的甘肃镇是全面执行明朝对西域贸易政策的唯一机构,具有维护丝绸之路贸易线畅通和贡使人身安全的职责以及管理进出嘉峪关贡使的海关功能,确保了西域朝贡贸易的顺利进行。明朝通过与西域的贸易稳定了西北边疆。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朝中后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人活动空间的扩大和商业的繁荣,由此也产生了一定的商业利润,对明代商税乃至国家财政运转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学界也形成共识即明朝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时代,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渗透与控制无所不在,商税也不例外。明末财政危机的存在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可以发现:明代商税与国家财政之间出现了断裂。但是,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还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本文欲通过对明代商税研究现状的梳理与辨析,重新审视明代商税税制,进而为明代财政状况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亚欧内陆的东西方陶瓷贸易始于12世纪末,景德镇窑、定窑和耀州窑的瓷器通过宋、金和西夏边境榷场及回鹘商人转运,到达中亚西辽和西喀喇汗王朝境内。蒙古对亚欧大陆的征服一度刺激了东西方陆路交通,但直到1323年察合台汗国归降之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利汗国之间的陆路交通始告畅达无阻。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1351年元朝南方战乱,中国陶瓷的陆路贸易渠道再度中断。中亚和东欧地区所发现数量众多的14世纪早中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瓷器及少量磁州窑类型陶瓷,就是这一时期亚欧内陆贸易短暂繁荣的结果。尽管持续时间较短,但中国陶瓷通过陆路贸易可远达俄罗斯西部,为探索当时陶瓷贸易体系结构提供了必要条件。影响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区域中心城市对于贸易圈范围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是中低端陶瓷器产销竞争对贸易圈内涵的塑造作用。对亚欧内陆陶瓷贸易形成控制作用的三座区域中心城市是元大都、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和金帐汗国都城萨莱。阿力麻里是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的中间节点,中国北方窑场陶瓷与中亚、东欧釉陶以此为界各向东西分布。这就形成了分别以元朝和金帐汗国辖地为中心的东西两个贸易圈,高档瓷器为跨贸易圈商品,而中低档陶瓷则更多地局限于圈内流通。  相似文献   

18.
大同镇是明代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九边"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明朝政权与元残余势力对峙的二百余年间,大同镇始终处于双方势力交锋的最前沿。纵观整个明代,由于战事频繁,大同镇的军马供应情况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为解决大同的军马供应问题,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最为全面的角度去探寻明代大同镇军马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正>锦衣卫是一个在明朝历史上有着广泛影响的机构,因而在借鉴了西方史学观点、方法的现代明史学科诞生不久,即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本文试就近百年来的锦衣卫研究成果作一初步总结,以资备览。一吴晗《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3期,1934年12月14日)是笔者所见第一篇专门讨论锦衣卫及相关问题的文章。文中提出锦衣卫是明朝皇室用来制造恐怖气氛的特种组织、特种监狱、特种侦探,"担任猎犬和屠夫的双  相似文献   

20.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和万里长城相交汇的地区,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河西走廊的重要门户、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西汉时,因邻近酒泉郡,地当要冲,成为西汉政府出兵匈奴和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当代的嘉峪关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这里坐落着西北最大的钢铁企业——酒钢集团公司,同时也成为连接祖国东西部交通的重要的公路、铁路和民航枢纽,具有极其重要地理位置,享有"沙漠绿洲""戈壁明珠"等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