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被封后出版的《斗生》唐勋1933年12月,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被查禁。第二年2月,韬奋的好友──忠贞的爱国志士杜重远主编的《新生》周刊创刊。《新生》保持了《生活》爱国的战斗的风貌。1935年5月,因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涉及日本天皇,日本即...  相似文献   

2.
杜重远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主义者。他在30 年代主持上海《新生》周刊期间,因该刊登载讥讽日本天皇的文章,在日本政府威胁下,被国民政府逮捕入狱,关押一年两个月。杜矢志不渝,出狱前后始终与上海各界爱国人士一道,积极进行抗日救国运动,为营救爱国七君子,呼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奔波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先生字瑞臣,云南省丽江县人,纳西族,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正月十八日诞生。1922年夏,先生毕业于旧制中学,乃外出远游,1922年4月到北京,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以品学兼优见重于师友,被推举为校学生会干事。先生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响导》周刊上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相号召,积极投入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后被选为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干事和全国学生总会干事,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在天安门示威游行的组织工作。1925年加入旅京云南学生的进步组织“新滇社”,并主办《云南》周刊,积极鼓动革命。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一生处在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年代,胡愈之与之并肩战斗了10年,并曾给予他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讲到3O年代初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有这样一段话:在团结广大爱国者,发展进步力量方面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是共产党人对《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的帮助。《生活》周刊原来的内容主要是谈论个人修养问题,进行一些“职业指导”,其政治思想倾向属于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13,(1):49-49
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上海的一些进步报纸如《联合晚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一些进步期刊如《群众》、《周报》、《生活知识》、《文萃》、《人人周刊》、《新文化》等,多少可以发表一些讽刺国民党当局的漫画。如丁聪的《“良民”塑像》(1945年)揭示出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良民”,脑子是被官方打开来“检查讫”的,耳朵是被塞住不准听的,嘴巴是上了大锁不准说话的。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3,(4)
平阳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战略地位十分显要,而且文化光辉灿烂,特别是大半个世纪以来,创办的报刊,很有特色。系统地了解临汾报刊与出版业发展,对认识山西民情和研究山西的报刊事业,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新声周刊》1922年春由省立6中学生张振山、吉镇华等人创办。传播马列主义,在进步青年中起了重要作用。《新声周刊》的主编张振山同志,由彭真同志介绍,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并在临汾成立了团支部。1926年春,张振山转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临汾第一个党支部,张振山  相似文献   

7.
肖伯纳与《杜丝和贝尔娜》李芳爱尔兰大文豪肖伯纳不但是享誉世界的剧作家,也是一个优秀的剧评家。1874年,爱尔兰文学家弗兰克·赫理斯在伦敦买下了发行极不景气的周刊《星期六评论》,并自任主编。此后,肖伯纳在这个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优秀的剧评。数月之间,肖的剧...  相似文献   

8.
<正>1928年8月12日,署“海涛社编”的《民众日报·戏剧周刊》创刊于上海。由创刊号折梧《呱呱声里》、左明《再励》可知,该刊由南国艺术学院海涛社的左明、阎折梧、陆惠之等人创办。同年11月18日,《戏剧周刊》第15号登有一篇《致白薇女士》,目录中未署名,仅标“通信”。从落款可知,此文是戏剧家向培良写给白薇的一封公开信,兹酌加标点,将原文整理如下:白薇女士:在湖南简直是睡了一年,什么都没有看见;一来到上海,又忙乱地四面抓,《奔流》上四期你对我的语词,虽然看见了,也迟到现在才想起回你一封信,这是很失礼的。  相似文献   

9.
俞林昌 《古今谈》2000,(3):53-54,58
徐白民,诸暨人,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时,与宣中华、俞秀松等是同学。当时的第一师范校长是经亨颐,他思想进步,作风民主,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聘请进步知识分子陈望道、刘大白等到校任教,并发起创办《教育潮》周刊,还允许学生组织进步社团,自由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允许师生编印《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进步刊物。一师当时已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然而这却招致一批反动派人物的大不满,浙江省长齐耀珊,悍然下令查禁《浙江新潮》,并命令学校解聘陈望道等,经亨颐拒不执行。教育厅长夏敬观于是施行调虎离山之汁,将经亨颐调任教育厅视学。学生闻讯,发起“挽经”运动,于是酿成了“一师风潮”。  相似文献   

10.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中国进步青年挺身而出,掀起爱国风暴.恽代英,就是其中的一员. 恽代英祖籍江苏常州,1895年生于武昌.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后考入哲学门.在学生时代,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东方杂志》《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少年中国晨报》亦称《少年中国》,是美洲中国同盟会总会的机关报。一九○八年同盟会员李是男等十数志士在旧金山组织了进步团体“少年学社”,并创办《少年》(亦名《美洲少年》)周刊,宣扬“革命排满”。一九一○年二月孙中山行抵旧金山后,即着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主张和进行筹款工作,少年学社热烈相助。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发展组织,李是男、黄伯耀遵照孙中山的建议,改组了少年学社及《少年》周刊。在孙中山的亲自主盟下,少年学社成员一律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后方的文化人纷纷回到上海,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内战、争民主、争团结的斗争。此时,抗战以前的进步刊物早被查封,急需要创办一些进步刊物。根据这种情况,徐伯昕在抗战刚一结束就积极筹备“生活书店”复业,并约请郑振铎等筹办一个刊物,以继承邹韬奋先生办的《生活周刊》,并于刊头采用邹韬奋的手迹;同时为了防止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和便于登记,不用《生活周刊》的名称,而改用《民主周刊》,由郑振铎出面任主编,周建人、许广平、马叙伦、董狄斯、罗稷南为编委。主要编辑人员先后由蒋天佐、郑森禹、艾寒松等担任。负责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9年3月2日的86年来,《时代》周刊共有20013篇报道提到了中国。关于中国的封面,一共有59个1923年3月3日,在《时代》周刊创刊号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孙博士与英国人》的短篇报道。  相似文献   

14.
对她的假释,《德国之声》认为:一个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必须能够原谅它的敌人。《明镜》周刊则说,此举很可能会引起社会分化,影响德国人的团结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在投身政治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从本世纪初的《爱国新报》,到他创办的最后一份周刊《热潮》,他创办的报刊多达10种以上,他生命的一半年华几乎都耗劳在报人生涯上。尽管他晚年创办了几种托派小报刊,造成了不好  相似文献   

16.
<正>任何事物的良性发展和进步都是在逐步的探索中取得的。没有探索,我们就会原地踏步或是永远跟随他人的脚步。——题记经过长达六、七年的对比和研究,笔者的新发现--有关"金刚石钴料"的论文终于得以在2006年9月27日的《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上以《一件"嫁妆瓶"上新发现的"青花料"》为题  相似文献   

17.
李超同志逝世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文化部教育局副局长、离休干部李超同志(回族),因公务赴广州,于1995年1月21日15时15分猝然逝世,终年81岁。李超同志1914年10月生于河北省迁安县。青少年时期受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  相似文献   

18.
何亮亮 《世界》2007,(3):72-72
进入2007年1月,英国的《经济学家》和美国《时代》周刊分别刊登长文,分析中国崛起的态势与特点,也分析了西方首先是美国应该如何面对这一形势。由于这两家周刊都是英语时事周刊中最有影响力者,在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和评论越来越多的今天,尤其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姜猛 《名人传记》2022,(10):52-56
1937年10月4日,在中日两国百万部队鏖战淞沪之际,美国知名杂志《生活》周刊刊登的一张题为《中国娃娃》的照片,迅速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照片中,日军战机狂轰滥炸后的上海南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一个满身血迹和尘灰的婴孩孤零零地坐在残破的月台上惶恐大哭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了新兴中产阶级了吗?《凤凰周刊》2010年第33期发表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中国为何没有新的"中产阶级"》。周刊记者访问在复旦大学作客的澳大利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