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有关随文插图的论述,分析续志插图的类型、对插图的认识及存在问题,指出编纂随文插图要明确其入志条件,把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具有典型特征、互补性,做到要素齐全、形式多样、文图协调,以使志书内容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2.
随文照片作为图的一种形式,以其既可体现志书的科学性、资料性著述的特征,强化志书的存史、资治、教化价值,又能以图佐文,以图彰文,增强所记述事物的直观形象,给人以真实感的功能,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从我省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30余部专志看,随文照片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并且绝大多数是运用得成功的,收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把其放到能否客观地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3.
郑玄随文释义的语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运用语境理论主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郑玄随释义的方法,主要包括(1)根据辞例释义;(2)根据语义搭配和语法组合关系释义;(3)根据语用释义;(4)根据意照应释义。二、郑玄随释义显示了语境的多种功能:(1)对词义的制约功能;(2)对词义的解释功能;(3)对词义的生成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文起例观点自古有之,并非吴宗慈首创。笔者分析和讨论吴宗慈在《修志丛论·论体例》中提及的随文起例,是因为吴氏观点在于强调修志过程中要根据编纂主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对已有凡例进行变动和改进,其实质是例由义起。这对现代志书编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本文认为:随文起例并非主张在志书编纂完成后再按其内容制定凡例;吴宗慈认为凡例仅定其荦荦大端的观点值得商榷;要注意确保凡例制定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谈入志插图     
谈入志插图杨谦东山插图是志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古今志书编者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方志在由地记发展到以图为主的“图志”(图经)阶段时,图,一度成为志书的主体,文字记述处于从属地位。在图志演变成地方志之后,志文上升到主要位置上,但志图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6.
束树源 《神州》2014,(18):84-84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是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随文识字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熟悉感知、理解和掌握。随课文阅读不仅理解字义,还要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人们对随文识字的认识还不够清晰,笔者依据语文课标的精神,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对随文识字提出几点新  相似文献   

7.
65|丫八力勺粼溯八川叼扮/落夕,野卜‘/\f,知乡万产了几梦’,艺+莫忘妹深情小公主与兄弟︽串枝连丫插图全二只鹦哥︾擂图今两朵鲜红的玫瑰+路啊不能被阻胜 ︽召树屯︾插图刘绍荟〔‘_息钾、.1.刁,吸曳‘‘.矛‘口才\+树苗发叶了,+从此夭地分开联声月几︸川花了厄莎心至一好七音欢︽牡帕密帕︾插口贾国中民族民间长诗插图选  相似文献   

8.
张志和探微     
张志和是一个谜.在唐代星汉灿烂的文苑里,张志和是一个十分耀眼的星座.他的诗自成一格,《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艺概》评其“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于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在日本国,张志和被奉为诗祖.然而,他的生平事迹却一直鲜为人知.宋人欧阳修著《新唐书》,为张志和留下一传.约480余字,很短,也很精彩,但未见其生卒年.历史的秘密,有时也会被偶然的机会所揭破.近年祁门县在灯塔乡张村发现了志和后裔编续的族谱——《大成宗谱》,为我们研究张志和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指画探微     
陈宽 《南方文物》2014,(2):192-194
<正>"指画"是中国特有绘画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称"指头画"。"指墨",顾名思义就是用指甲、指头、手掌和手背等部位蘸墨或颜料在绢、纸上进行创作,以拇指、四指、手掌,手背,指甲为笔,多以食指为主,辅以拇指、小指,泼墨时四指、手掌,手背并用,艺术风格偏于粗犷、古拙、奇崛。对指头画的研究,以及"指画"之称,究竟始于何时?从美术考古角度去查考,用手作画,在原始社会早期已初见端倪,呈现在先民绘制的彩陶纹饰上以及岩石上的涂鸦等等,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内涵十分丰富,但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难免有被歪曲和误解之处。李迎新认为,儒家思想不但是一种理想信仰,更是一门践履之学;不但是一种理性精神,更是一门智慧哲学。学习和掌握儒家精神实质,对于建立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将儒家思想"知行合一""君子人格"塑造等理念与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比较研究,进而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籍贯探微     
过去仅知继和尚原、仙人关两次重要战役之后的宋金顺昌战役是著名南宋爱国将领刘传所指挥的,且知此战以少击众,使金人“震懊丧魄”,连不可一世的金兀术也吓得狼狈逃回开封等等,却不知这位驰骋疆场的古代英雄,竟是江西都昌县人氏。今有江西学者邵天柱先生,积十余年的辛劳,披阅浩瀚的史籍,终于令人信服地探明,刘传并非“宋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而是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导师江万里的乡贤。邵先生作了很有意义的学术探索,令人欣慰。探明古代历史人物的籍贯,对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有种益的。首先,随着历史人物里籍…  相似文献   

12.
徐雪凡 《古今谈》2005,(2):55-57
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多用木刻,中国书籍插图史,其实就是中国版画史。其中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借助人物形象,刻划人情世态,颇具艺术魅力,深为人们所喜爱。戏曲插图始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后期。现存最早的作品为《全妙西厢记》,据考刻于明弘治间,今藏北大图书馆。明清之际,东南沿海一带书坊林立,书商为了谋利,更千方百计地用精美的插图以吸引读者,于是戏曲插图更多,  相似文献   

13.
<正>年鉴图照可以从各个不同侧面,形象地反映一个地区上年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成果,是年鉴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直观、明晰的随文图照表现力丰富,是文字条目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实践,就年鉴随文图照的题材选取、质量要求和编排原则,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题材选取一是主题鲜明。一幅完美的随文图照,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14.
孙迪培 《神州》2013,(9):193-193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虽然我任教历史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已深感到"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激发兴趣,加深理解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  相似文献   

15.
田野考古工作是考古学的基础,编写调查、发掘报告是田野工作的最后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报导我们田野工作的经过和发现的遗迹、遗物,重点指出我们的收获,为考古学研究提供新资料。报告一经发表,这些资料就将成为大家研究的对象或依据,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和编写报告,符合客观的真实和准确,是对报告的首要要求,同样也就是对报告插图的要求。按现在通常的模式,一篇报告总是由文字、插图和图版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报告的任务。但就插图在报告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说,绝不同于一般历史书籍的插图,只是作为文章的辅助,在考古调查、发掘报告中的插图有时  相似文献   

16.
娄军 《神州》2012,(21):112-113
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目制小学语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插图在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很好地围绕教学大纲,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作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居住在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一直被诬称为南蛮。大约春秋战国以后,巴族诸支系即分布在鄂西、陕南、川东和湘北地区,亦属南蛮之域。 巴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巧干,对江汉流域的开发有过重要贡献。关于巴族的历史,虽有不少文章和专著问世,研究卓有成就,但至今仍有很多重要问题尚属阙疑。本文仅对巴族早期的活动地域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法国19世纪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一生历经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等六个朝代。在这些时期的许多重大的革命转折关头,布朗基都曾产生过显著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布朗基有一定论,即认为布朗基虽终身执着追求革命,但却主张只靠少数革命家通过密谋的斗争方式取得革命的成功。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公允。本文拟对布  相似文献   

19.
陕锦风 《攀登》2007,26(5):113-115
婚姻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根本手段,各民族在婚姻观念、制度、形式及习俗方面都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回族婚姻观的介绍和探讨,来领略回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的历史可上溯至远古炎黄时期,但其先祖是谁,至今仍为悬案。通过对神话传说的释读、民俗宗教的剖析,特别是对《山海经》中有关史料的发掘,为解开这一历史迷案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