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寺遗址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石器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多选择砂岩类,如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其他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岩性较少选用。石器类型方面以砍伐工具为主,如磨制石斧和石锛等,其他类型的石器较少。这说明大寺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产活动以砍伐为主,其他农耕、渔猎活动较少。无论是石斧、石锛,它们的可测柄部与刃部弧长、弦长之比多在1:2或略微大于1:2,磨制石斧、石锛的刃角以在50°~79°为多,其他角度的不多。  相似文献   

2.
郭家院遗址属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时代大致在5500B.C~4200B.C之间。郭家院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人们在选择石器时偏好沉积岩中的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等,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岩性很少选择。石器类型方面以砍伐工具为主,如磨制石斧和石锛等,其它类型的石器较少。这说明郭家院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产活动以砍伐为主,其它农耕、渔猎活动较少。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磨制双面刃石斧的柄部和刃部弦长的比例大于1:2的为多,可测刃角集中在60°~79°之间。磨制石锛的柄部和刃部弧长的比例大于1:2,可测刃角集中在50°~69°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九亩丘盐业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北岙街道风门村九亩丘自然村。该村九亩顶山西南山麓原有九亩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锛、石凿、石镞等石器与昙石山文化第三期(距今3500~4300年)相似。2013年1月,为配合洞头县中心街延伸工程建设,温州市、洞头县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在原遗址外围道路拟通过路段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地下有疑似煮盐遗迹,随后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盐  相似文献   

4.
一 序言 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历史上曾是诸种文化交流的地带。以目前资料而言,云、贵、川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至少受到四种文化的强烈渗透,这就是由北向南延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由南向北挺进的越文化,以及川东鄂西固有的大溪文化。有段石器便是受东南沿海地区百越文化影响的一个突出表现。 有段石器在学术界的称呼颇不一致,有的学者称为有段石锛,有的学者称为有段石斧,也有的学者称为有段石器,甚至有的学者称为石戊。笔者主张以有段石器统一称呼,包括有段石锛、有段石斧、有肩有段石锛和有肩有段石斧四种类型。下面,我们就依据这四种类型,对西南地区的有段石器进行初步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肖宇  钱耀鹏 《南方文物》2015,(2):113-120
石锛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磨制石器,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特征显著。关于中国史前石锛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初步构建起一套学术话语体系,但也存在某些尚待审视的研究缺陷。文章全面回顾中国史前石锛的认知历程,结合学术背景分析石锛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从形态研究、概念运用和功能分析三方面对已有的认知结果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史前石锛研究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石器是史前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与其相关的石器工业也是史前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之一,并在史前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区域环境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石器工业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陶寺遗址的石器工业以大崮堆山的变质砂岩石料为主,产品以石镞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斧、锛、凿、铲、刀等日常工具。矛形坯成器可能是石镞,是一种有力武器。陶寺遗址的石器工业产量较高,产品可能输出到其他遗址,精英阶层对石器工业的控制和管理可能更多地表现在对石料资源和产品分配上。因此,陶寺遗址的石器工业可能同时助力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这种以石料资源为基础,以石镞生产为主,兼有日常石器生产的石器工业模式也成为陶寺石器工业区别于其他文化石器工业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7.
葫芦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广太镇政府北侧的平宝山南麓。2013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13个、唐代墓葬1座。该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虎头埔文化的陶片和石器,可复原陶器有罐、器座、纺轮;石器有石镞、石锛、石锤、砺石等。本次发掘还首次在虎头埔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彩绘陶片。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临沧市的那蚌遗址,位于澜沧江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与陶片。石器有打制的石斧、刮削器、石锛、石凿、石刀、石铲和石锤等。陶器纹饰以细绳纹、粗绳纹、刻划纹和戳印纹为主。那蚌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澜沧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5—2016年,山东大学与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共同发掘了位于滕州市薛河流域下游的官桥村南汉墓群内的北辛文化遗存。共清理了17座形制为椭圆形或圆形的灰坑,出土遗物种类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和动植物遗存等。陶器主要有鼎、钵、小口双耳罐等,石器有石铲、石锛、磨棒等,骨器有骨锥。动物遗存和炭化植物遗存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多数石器需要安柄使用,但木柄之类的有机质遗存极难保存。由于南湖等地具备特殊的埋藏环境,良渚文化带柄石器的实物竟有成批出土。本文首次公布这些珍贵的装柄石器实物资料,并系统介绍了良渚文化带柄石器出土的历史和现状,对带柄石器的安装和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对良渚文化石器的研究能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山东大学与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共同发掘了位于滕州市薛河流域下游的官桥村南汉墓群内的北辛文化遗存。共清理了17座形制为椭圆形或圆形的灰坑,出土遗物种类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和动植物遗存等。陶器主要有鼎、钵、小口双耳罐等,石器有石铲、石锛、磨棒等,骨器有骨锥。动物遗存和炭化植物遗存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2.
周润垦  胡颖芳  钱春峰  钱峻 《考古》2015,(3):3-19,2
M90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玉器和石器等,是出土随葬品最多的崧泽文化墓葬。其年代约为距今5800年,即崧泽文化早期偏早阶段。以M90为代表的高等级大墓将以石钺和石锛为代表的军权或王权出现的时间从崧泽文化中晚期提早到早期;墓葬分区等则将普遍认为的史前社会重大转型提早了至少约300年。  相似文献   

13.
大花石遗址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怒江畔,出土有打制石斧、石锛、石刀等石器,出土陶片有红、褐、黑三种色素,纹饰比较丰富,器形有罐、钵、纺轮、豆四类。该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滇西南地区的文化面貌,揭示了与西北、岷江上游同类遗址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4.
2000年9月,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接到山前乡原副乡长晏运文的报告后,在山前乡吴城水库旁发现庵山里遗址,并采集了一批石器和陶器标本。一、遗址概况庵山里遗址位于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水库西北面,古萧江岸边,距吴城遗址约2公里。遗址北高南低,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东南面毗邻吴城水库,西北面为丘陵山地(图一)。二、遗物主要为石器和陶器。1.石器,均为磨制,有石斧、石锛、石镞、石铲等。石斧,1件,庵采:01,体浑圆,平面梯形,侧斜直,刃部残。残长9、宽7.2-8.5、厚3.8-4.6厘米(图二,1)。石锛,1…  相似文献   

15.
秭归望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大坝附近一处受洪水破坏严重的古代遗址。堆积中第5、6层属商周时期的淤积层,不见文化遗迹。在淤积层和河漫滩上出土或暴露许多石器、商周陶片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铲、小锛、锤、犁形器、刮削器、圆形刃和半圆形刃石器、盘状器、砺石等。商周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喇叭形器、瓮、盆、豆、盘、杯、缸、纺轮等。在盆、盘、罐等器皿中出现一些新器形。商周陶器的基本特征属早期巴文化。望家湾遗址的发掘为早期巴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近查《农业考古》82年2期,得读《试论石斧石锛的安柄与使用》一文,该文断定石斧和石锛始终没有作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农具出现,说应将其划为原始社会的制作加工工具。此说有误。按石斧石锛的装柄方式确适于砍伐,而非挖掘,但这否定不了其属原始社会的重要农具。何则?今人视掘地为农业之首步工作,然原始农业却以砍烧树木称重,如此才有土地、肥分、壤土,否则生产无法进行。我国独龙族的主要农具就是刀,斧、砍伐树木是其刀耕火种农业中最艰巨、最重要的环节(《独龙族的刀耕火种农业》,《农业考古》81年2期)。珞巴族的火耕农具亦以斧子和砍刀为主,前者主要功用是砍伐树木(《珞巴族农业生产概况》,《农业考古》82年2期)。  相似文献   

17.
关于磨制石斧石锛的研究,国内外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民族调查表明磨制石斧石锛不仅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用具,而且还被当做炫耀、祭祀和彩礼用具;微痕研究结果显示石斧石锛不仅用于伐木而且被用于屠宰、揉皮;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部分石斧石锛破损后被改制成小型石斧石锛或石锄等继续使用;实验考古揭示石斧的功效是铁斧的四分之一,石斧石锛使用寿命短的只有一年半而长的达到十七年。显微镜观察法和实验对比法是研究石斧石锛功能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何斌  李玫  伍和辉 《南方文物》2012,(4):128-134
古耶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古耶村东北,东距西江1.8千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知保存最好、信息量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遗址中发现石制品共计7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本文运用类型学、数量统计和操作链等方法对遗址内出土的双肩石锛类石器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演变以及与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石锛是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闽粤港台地区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大批的石质生产工具,其中石锛所占比重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本文拟将石锛放到一群遗物中去考察,从微观的角度对闽粵港台地区石锛的横剖面进行分类研究,并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这一地区石锛横剖面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向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阜宁县施庄乡东园村是沙土地区。一九七八年十月,村民们在该村周围沙地取沙过程中,先后发现石斧、石锛、石环等石器四百多件。 一九八五年我馆组成调查组,对遗址作了初步凋查。东园村位于范公堤以西八里,沙地东西十五华里,南北三华里,西北离阜宁城十四、五华里,距离淮安约一百八十华里。沙地较厚,面积很大,第一层是耕土,第二层是黑土,第三层是黄沙土,石器就在第三层沙土中发现,它分布在六十厘米厚的沙土内。文物无规则的分布着,出土文物有穿孔石斧、石环(很象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石环)、石斧(和青莲岗文化同类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