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奇和洞遗址是福建境内三普期间发现的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洞口沉积物系列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出土的69件骨制品中,旧石器时代3件,新石器时代早期66件。对骨制品进行的统计、观察表明:制作骨制品一般都要根据所需工具的要求选择不同厚度和不同位置的骨骼作原料,经过敲击(或劈裂骨骼)、取坯(挑选适合的坯件)、整形、磨制等工序;时代越晚,骨制品数量越多,制作工艺水平也从粗糙、简单逐渐发展到成熟、规整、美观。骨制品的出现是人类工具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获取食物资源方面有了更多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可以确认的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年龄为1.77—1.95Ma较早阶段。在黑土沟遗址文化层露头上面局部覆盖有含粗砂和细砾的灰色粘质粉砂堆积,其中蕴藏石制品,并且富集标志早更新世较早时期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个含石制品的堆积暂时赋名为黑土沟遗址上文化层,其年龄与黑土沟遗址上部一致或略晚,应该逾180万年。  相似文献   

3.
4.
5.
2012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复查,后河洞遗址即为其中一处。由于遗址受破坏程度较大,对后河洞进行了10平方米的试掘。本文是对该遗址的调查石制品和扰乱层所过筛拣选出的石制品的初步观察与分析。这批标本主要为黑色燧石,以断块、断片和碎屑的数量最多,石片和石器数量相当,石器主要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另有一类三棱小尖状器,颇具特色。锤击法是打片和修整石器最主要的方法。后河洞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6.
郭家村遗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公社郭家村的北岭上,遗址发现较早,建国前原关东厅博物馆在此收集过出土文物,称之为"郭家疃发见遗物"①和"老铁山"②出土遗物.  相似文献   

7.
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及墓地的材料最初以《克什克腾旗上店小河沿文化墓地及遗址调查简报》①为题发表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1、2期上,于1993年12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鸽子洞是辽宁省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也是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代表遗址。1973年和1975年,曾对该遗址进行过两次发掘,1975年发掘的材料尚未发表,根据1973年的报告,发现旧石器68件、哺乳动物化石22种及人类用火遗迹。初步认为该遗址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向中期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其中的骨耜体现了这一时期文明的独特性。对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耜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制作工艺、原材料选择、使用功能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出土的骨耜种类丰富,对其原材料及制作技术的探讨展示了当时的技术进步。对骨耜的形态和功能推断也展现了它在农业、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索发现,骨耜在大汶口文化的宗教、仪式中的使用及象征意义反映了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结合农业经济背景,对骨耜的生产和交易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理解大汶口文化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出土了1例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男性颅骨,对其进行体质人类学考察发现,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上机房营子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龙头山组、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旧石器考古工作在河南来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在河南发现的有着比较可靠地层的旧石器地点只有十几处。在这些旧石器地点中,比较重要的旧石器遗址有:安阳小南海遗址和南召小空山上、下洞遗址。小空山下洞旧石器遗址(以下简称“小空山遗址”)共经过两次发掘,获得各种石制品156件。关于小空山遗址的时代,有三种不同意见:一、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小空山遗址石  相似文献   

12.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之间,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旧石器文化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了解这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特点,对于认识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发掘了湖北房县樟脑洞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了河南南召县小空山上洞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这两个遗址的发掘为我们认识这一地区晚期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云南怒江石岭岗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初步的人口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颅骨进行了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颅骨标本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和南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九站组和西村周组最为接近,一类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有最多的相似性,与古代朝阳组距离相对较近。最后对肢骨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并推算了石岭岗遗址古代居民的平均身高。  相似文献   

14.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管状带孔骨器是一种乐器——骨哨(笛)的观点被学界和社会广为接受。但最新的微痕研究表明它不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器具,很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纺织器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河南省渑池县笃忠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灰坑出土的15例人骨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该组颅骨在体质特征上与现代华南地区的居民有些近似。在若干古代和近现代对比组中,笃忠组颅骨的体质特征与尉迟寺组、近代华南组最为接近。推测该组人骨的平均身高,男性为165.00厘米,女性为154.33厘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30例人骨标本进行了系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在初步的人口结构分析基础上,对颅骨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并且与相关的古代颅骨组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肢骨进行了测量,推算出白羊村遗址古代居民的平均身高。对骨骼的病理现象进行了观察与描述。另外,本文还对白羊村遗址无头葬的葬俗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荥阳官庄遗址是郑州西北郊地区两周时期的一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本文通过对官庄遗址出土的6例东周时期颅骨的人种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官庄组形态特征可概括为高颅型、中颅型与狭颅型相结合,偏狭的上面型和鼻型,较为垂直的面型以及中等的眶型和面部扁平度。2.官庄组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东亚类型较为接近,与北亚类型关系较为疏远。3.在与相关古代组的比较中,官庄组表现出与上马组、乔村合并组和殷墟中小墓Ⅱ组接近,而与双塔组、井沟子组和台西组关系疏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焦作温县南平皋东周墓葬的7例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南平皋东周墓葬两性居民平均死亡年龄为42,43岁;女性颅骨在种族特征上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和南亚类型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应属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同时不排除受到古华北类型居民等其他人群的影响。女性居民的平均身高为158.09厘米,处于同时代北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中的中等偏上水平。在南平皋东周人骨上也发现骨性关节炎、创伤、龋齿、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生前脱落等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面貌基本一致,应该属于Nihewanian的延续,尽管有大量石球出现。经过重新观测,"骨器"系食肉类动物咬骨。在中国,Nihewanian已知在177万—195万年前的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细石器出现之前。考古发现表明,人类早在180万年前已经出现在东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郑州大河村》提供的第三、四期遗存中涉及彩陶标本的层位关系,将该遗址的秦王寨文化彩陶分为五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图案及构图的解析,分析了秦王寨彩陶风格的形成,进而探讨秦王寨彩陶的渊源与流变,及其与周边彩陶文化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