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本体是遗址博物馆展示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国内遗址博物馆的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分析,探讨了遗址博物馆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相关性,及影响遗址博物馆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协调统一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在环境条件允许及保护手段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展示的内容及展示模式,建立遗址博物馆科学展示模式及相关适宜保护系统,实现遗址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试析遗址博物馆讲解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址博物馆的讲解,既有与一般博物馆讲解相同的共性,又有区别于一般博物馆讲解的个性。其共性在于,二者都是作为沟通观众与展品的媒介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手段,要用准确、生动的讲解使观众理解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和陈列品的内涵,最大限度地传播博物馆的知识。其个性在于,遗址是一种特殊的展品,它的内涵有着明确的规定性,同时,遗址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载体,它的容量又有很大的外延性,涉及到许多不深入探索便难以发现的内容。此外,遗址存在的本身,便为观  相似文献   

3.
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是一项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就讲解本身而言,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讲解工作者,应该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和钻研,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讲解技能,为拓宽广大参观者的视野而服务,为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而努力。本文根据史前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就如何做好大地湾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李勤 《丝绸之路》2011,(10):97-99
从2005年起,国家正式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启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受益于"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许多大遗址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并因此诞生了一批小型遗址博物馆。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新生的小型遗址博物馆的宣教工作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此方面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晓敏 《东方收藏》2023,(12):113-115
考古遗址博物馆对于文化遗址的研究、展示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策展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在介绍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础上,着重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策展人的文化素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博物馆建筑的保护下,尽管避除了由于风蚀、雨淋、日晒等有害因素所导致的土遗址裂隙、崩塌等病害现象,但是可溶盐迁移及霉菌滋生导致的表层风化等一系列危害会造成土遗址本体破坏和信息损失 ,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要且迫切。本文主要综述了可溶盐、霉菌的破坏作用、产生原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并探讨了遗址博物馆内土遗址防治可溶盐及霉菌危害的可行性保护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彭文 《文博》2014,(3):85-88
"遗址博物馆的展示环境"包括博物馆内部的展示环境及遗址和博物馆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于文物本身、遗址的保护和展示的效果之间。遗址博物馆展示环境的设计,以文物与遗址的科学保护为前提,通过对影响和制约遗址博物馆展示环境的某些因素进行的分析,进而说明在针对遗址博物馆所做的展示环境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明文秀 《东南文化》2014,(2):117-122
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遗址原址建立,具有明确的时空定位。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以遗址遗存为主,在遗址所在地就地展示;展陈原则着重凸显博物馆自身特色和"人本"展陈理念。藏品主要展示手法则依据遗存特点,除了原地、原状展示,还有复原、模拟展示,既可将器物、遗迹组合展示,也可对精品文物进行重点展示。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认真审视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秉持传统,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理念,对遗址文化信息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探索、提炼,才能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遗址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尚是一门新兴学科,而遗址性博物馆则更为年青。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距今也只有二十六年的历史。因此,对遗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我想结合秦俑博物馆的情况,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这是借投石而问路,欲引玉而抛砖。文中谬误之处,望方家有以教之。一、问题的提出遗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应该怎样进行?它的性质、任务、方法、机构和队伍如何确定和设置?现在是应该很快地提到我们的议  相似文献   

10.
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遗址原址建立,具有明确的时空定位.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以遗址遗存为主,在遗址所在地就地展示;展陈原则着重凸显博物馆自身特色和"人本"展陈理念.藏品主要展示手法则依据遗址特点,除了原地、原状展示,还有复原、模拟展示,既可将将器物、遗迹组合展示,也可对精品文物进行重点展示.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认真审视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秉持传统,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理念,对遗址文化信息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探索、提炼,才能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洋 《东南文化》2015,(2):13-18,127,128
考古工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藏品、展品和丰富的考古信息,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进行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并传播考古信息,考古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不是"窄播"意识,而是"广播"意识,并非只考虑将考古成果"窄播"给考古圈内的学者,也要"广播"给博物馆展览策划师、广大公众;而且考古人应该从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遗址博物馆是建立于遗址之上的一种特殊类型博物馆。确保遗址安全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点,然而开放式或封闭式的保护方案并不能简单判断其优劣,仍有待研究;遗址展示也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建筑师要充分考虑遗址现场展示与虚拟展示的空间问题;遗址博物馆建筑形式自然要尊重遗址环境。然而面对不同的场地条件,博物馆建筑形式仍然有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遗址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遗址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进而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主要阐述了遗址博物馆存在的现实价值以及发展趋势,以使遗址博物馆能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国际博协将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建设社区",这显示着博物馆与社区间的关系已成为21世纪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史前遗址博物馆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史前遗址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儿童作为博物馆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开展儿童教育工作成为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以近年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设儿童教育互动区、开展儿童教育活动等方面着手,进行初步思考和探索,论述如何整合遗址博物馆的有效资源,优化遗址博物馆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在考虑对遗址本体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要体现出展馆建筑与所属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特色;在展陈设计上着力保持考古发掘现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同时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体验,围绕主题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设计互动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览。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博物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高度的民主化与社区中心化趋势。在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服务理念的要求下,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必须要能够展现其自我定位、博物馆精神和运营理念,并由此建立起具有文化品牌效应的公众形象。将借鉴了企业CIS并结合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博物馆CIS引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是一个重要且可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张健仕 《南方文物》2004,(2):119-119
2003年12月30日,吴城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在江西省樟树市吴城遗址旁举行。参加奠基仪式的有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以及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等200余人,王宇信会长在奠基仪式上热情致词。吴城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100多亩,其馆舍主体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结构为四层,总投入经费为400万元,预计2005年4月竣工。它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吴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吴城遗址博物馆奠基@张建仕  相似文献   

19.
收藏职能是博物馆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其最古老的职能。受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影响,人们的收藏及博物馆理念都发生了变化。收藏在博物馆中地位不断受到质疑,甚至有人抛出了"博物馆是否还需要实物"的问题。无法回避的,遗址博物馆也面临收藏问题,如实物地位的下降问题,及是否有必要扩展其遗址以外的收藏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区域环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库 《文博》2013,(2):88-91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在帝陵外藏坑现场,整个建筑基本全埋于地下,建筑顶部覆土植草绿化,帝陵陵城的历史环境状况保持良好,人们称其为“地下博物馆”。博物馆内部利用特殊的玻璃将遗址区域和参观者隔离,为遗址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间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文物遗址的寿命。2006年开馆以来,汉阳陵博物馆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对遗址区域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并与馆外自然环境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遗址区域环境已经趋于稳定和平衡,质量优于玻璃外,更优于馆外,这将有利于文物遗址的长久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