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收藏家》2017,(2)
一提起工笔,人们脑海中出现的自然是"写实""近其精微"这些字眼,工笔画中,唐宋时代无论是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力求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当代中国老一代的工笔画家在对其风格样式、技术手法、表现形式的研究中拓展与创新,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与挖掘。从而,也引起了艺术界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当艺术界迎来第十届工笔大展之际,当代工笔的走向已然明了。  相似文献   

2.
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如何认识艺术的民族性,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面临的历史使命。现代装饰性工笔人物画的民族性体现在:一、其民族文化心理素质是中国传统的“意象神”观;二、把现代装饰性工笔人物画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性研究,其民族性集成在装饰因素中。虽然现代装饰性工笔人物画异军突起,但是还存在继承与变异、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李冉 《丝绸之路》2011,(20):90-91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笔画家们的视野获得极大拓宽。他们越来越关注人自身、人性、精神这一本体,孜孜以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审美品格、画面题材、造型表现的已有格局,他们向着更加多元与多向的创作取向发展,使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呈现出新意味,画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李大明 《神州》2013,(4):189-189
当前,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但是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著作和文献较少。我国工笔人物的发展跌宕起伏,其形式风格多样。本文通过简要描述我国工笔人物画的现状以及运用和发展,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对我国工笔人物的影响,对怎样去继承和发展中国工笔人物画做了概括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物画是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的突出代表。回首湖北20世纪的中国画进程,不难看出,湖北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变革和发展中富有影响的创新现象。继山水画创作之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与写意人物画也开始步人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和局限性究竟有多大?这仍然不是已有定论的问题。至少,当代中国画的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6.
黄碧波 《神州》2013,(33):238-238
画写意人物画的人没有画工笔人物画的人多,究其缘由,主要是写意人物画没有工笔人物画好画,换言之,写意人物画比工笔人物画难度要高一些,所以那些人物画家两者选其一,首选专攻工笔人物画了。但是人物画坛不能只是工笔画一枝独秀,要真正做到中国画坛的百花齐放,写意人物画的崛起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张乃娇 《神州》2013,(35):242-242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不可限量的成就。与其他国家的人物题材绘画相比,中国的人物画根据其精神境界的超越和艺术形式上的自由,在人类数千年的绘画征程中独具不一样的风采。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绘画历史进程看,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画呈现着不同的风骨神韵。近代社会的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在整个艺术领域中表现的很突出。当然各式各样的人物画创作也是异常精彩。  相似文献   

8.
张赢月  王启任 《神州》2012,(34):207
中国工笔人物画中最重要的成图因素是线描,线描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完整的表现技法。线描是工笔人物画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它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艺术家长期创造、探索积聚而形成的艺术精华。线描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生命之线,它是从生活、精神文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6,(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利用当代语境这一理论范畴对少数民族发展问题进行解构,从而赋予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以时代价值。在当代语境下,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日益成为主导少数民族发展的新变量,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因此有可能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而民族交往中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多,唯有促进民族经济增长、增加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方能实现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络与互动,从而实现少数民族自身的良性发展,这也必将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的产生与培育。  相似文献   

10.
孙辉 《东方收藏》2023,(1):55-58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走向,相反有多个发展趋势,无论是超写实主义还是创新派,在此都不能以偏概全,因此以何家英为例,浅谈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对中国画坛的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何家英绘画艺术产生的原因,结合古代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方美术教学的特点,并列举其部分代表作品来重点分析他的艺术特点。在何家英的影响下,以陈治、武欣、任乘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继承者们”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通过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丰富了工笔人物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花斌 《神州》2012,(6):27-28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积淀也发生着转变。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中国画是由古至今,在不断的演变,千百年来的工笔花鸟画领域出现的诸多画家和作品中,都无法脱离“黄,徐”的体貌。随着“西学东进”,直至新式学院教学在中国美术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工笔花鸟开始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他外来艺术因素的介入等,使之在新时代工笔花鸟画得到转变,不论在造型、构图、设色、还是在画面处理上,甚至是绘画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主要由彭培泉、郜传安、林若熹、李魁正入手简要分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发展,进而展望未来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周恬逸 《东方收藏》2022,(10):63-65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门类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工笔花鸟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新工笔”的产生背景入手,选取几位当代“新工笔”花鸟画家,围绕题材、构图、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体会“新工笔”将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巧妙融合的新意。  相似文献   

13.
注目当代云南画坛,工笔重彩的云南画派在全国乃至国际画展风起云涌、纷繁展示之际,仍有一批执着的画家正孜孜不倦地在中国民族乡土风情人物画领域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可贵成绩,寇元勋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工笔重彩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色彩运用上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颜色上的运用仅限于中国画颜料,而中国画颜料的表现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选择更好、更多的颜料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彩颜料与中国画颜料有着很多相同之处,运用水彩颜料代替中国画颜料进行工笔重彩创作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将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物画,盛起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至唐、五代、两宋达到高潮,既有表现神仙故事的道释人物画,也有表现历史故事和重大政治事件的历史题材画,既有高人贤士隐逸之图,也有文人学士聚会的文会图等等,不一而足。随着人物画的发展,题材日益拓展,仕女图、婴戏图相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画应时而变,北方画坛出现新的变革,传统花鸟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作为20世纪杰出的女画家,俞致贞在这期间创作了一大批蔬果题材绘画,这些作品既打破了作者以往的绘画风格,又融入了画家的自我意志。俞致贞笔下的瓜果蔬菜以及由此延展的蔬果题材,是其响应时代号召的一大突破,也映射出新中国画坛重要的时代精神和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其已将我们带入了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征的全新语境——新媒体语境。美术馆作为典藏、研究、展示艺术作品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公共机构,置身于新媒体语境,其文化传播已面对着全新的格局。从策展人角度谈当代中国书法展如何在遵循展览规律的前提下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以期推动多媒体语境中的美术馆书法展览焕发出其自身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丰采。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博物馆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必然对博物馆的活动和社会职能产生深刻影响,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博物馆改革是一项涉及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内容包括:国家对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博物馆自身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社会化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反映了当代及未来社会对博物馆社会综合功能调整和拓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岩军 《神州》2012,(18):56-57
崔东汇散文集《像柳树一样活着》出版,奠定了他,“冰心散文奖”、两届“河北文艺评论奖”的当代散文地位。在百花齐放,多元共生,个性张扬的时代,在平庸与高雅并存,探索深刻发展,创新与复制兼容的网络时代,在农耕历史向城市历史转化,神话信仰向人性信仰关照的现实状况下,崔东汇的散文将自己的作品关注与时代适应,纵深耕耘,深刻激动,令人掩卷思辨。  相似文献   

20.
廖可依 《神州》2012,(30):4-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杰出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那个特定时期对女性们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注重对自身生活经验的感受,把女性提升到主角的地位,并对男权文化世界进行解构。在强烈女性意识的首次体现中,由于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思想的禁锢,因此在女性意识的体现中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