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成功(1624-1662),明末清初时期抗清名将,著名民族英雄。本文着重从军事行动以及后世形象设定两方面来解读分析郑成功的相关历史事迹,分析主要从相关史料入手并配合考证同时期的相关文物。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也是十七世反抗西方殖民势力的世界典范。郑成功一生是短暂的,他留下的经考证的实物遗存更是稀少。正是如此,郑成功墓出土的玉带更显珍贵。馆藏的郑成功玉带銙只有17件,少于明朝玉带标准形制规定的数量。本文通过解析郑成功玉带及明玉带标准形制,来考证和还原完整的郑成功玉带。  相似文献   

3.
刘涛 《上海地方志》2023,(3):31-38+94
郑成功1652年长泰战事的地方志书写,通过还原其文本的书写过程,分析其成因与目的。针对旧志书写,再现其文本生成与演变的历史情境,分析其书写原因。针对首轮修志书写,考证其史料来源,考辨其史料取舍内容。从中发现,旧志书写虽出自当事人口述史料,却出现隐瞒历史真相与丑化历史人物的问题,揭示其选择性失忆处理内容及原因;新志书写虽参考其他文献,纠正部分史实,仍存在错漏问题。据此提出应重点进行文本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做好历史研究工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大量的可靠的史料。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研究工作者必然要走错方向。另一方面,史料是以往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没有足够的史料为依据,就是通晓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无所施其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解决任何一个历史问题,总要搜集史料。有了史料,这里指的是文字材料,而后就其性质和作为历史证据的价值,分别加以鉴定。这项工作叫做史料考证。考证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05,(8):19-19
继民族英雄郑成功祖父象亭公墓于2004年在福建晋江紫帽山紫星村被发现后,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部将九十人墓又于日前在南安水头镇下店村被发现。经详细考证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刘志成认为该墓葬与民国四年编印的《南安县志》卷之六营建志之三记载“九十人墓”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吕思勉治史特别重视史料,对史料的内容、范围、类别、价值以及搜索、考订和运用史料的原则及方法等等多有论述,颇有特点和价值.他把史料分为两种九类,把史料范围推廓得很广.他特别重视史料的搜辑与考证,强调要按一定的专题去搜辑,当务之急是作史料汇编.他专门总结了书籍、实物、古事的辨伪考证方法.对于各种史料的价值,吕思勉也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考证学的高峰——追怀罗尔纲先生祁龙威考证,或言考据,是我国传统的治学方法。历史研究者必先占有史料,而考证乃是占有史料的方法,它包括搜集史料、比较史料、归纳史料等过程。考史之学盛于宋,若司马光撰《通鉴考异》;大盛于清,若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代表,张政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的指导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深层次探索。在其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透视出实事求是的治史风格。张政烺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内容上的转变,折射出新历史考证学派在研究路径上由纯粹的探究史料考证,转为史观指导与史料考证两者并重。这一研究路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新历史考证学者的理论素养,完善了他们的治史理论与方法,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史学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谱修于明崇祯年间 ,清初重抄。记载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乡郑氏家族自开基始祖至第十三世 (包括第十二世的郑成功 )的全部世系传承、昭穆雁行及名人官职、葬地等 ,其中涉及海上拓展 ,郑 (芝龙 )刘 (香 )争雄、澎湖开垦、移民澳门、中菲交往等 ,内容新鲜 ,极富史料价值。对郑成功的家世及其与郑泰、郑芝鹏、郑芝莞的亲疏关系等首次得以完满理清 ,填补历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需要搜集、整理、考证和利用文献史料。搜集史料要求“全”,整理史料要求“实”,考证史料要求“真”,利用史料要求“准”,这些直接关系到所出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类型多种,既包括有关的文件和档案、文集和文稿、报纸和新闻稿、定期刊物、纪实和回忆、资料汇编,又涉及地方史志、史学史料、国外资料、批判研究资料。就此文献史料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和具体分析,可加深对其真实性、政治性和现实性的认识。建国后,学术界十分重视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工作:搜集相当广泛,整理比较系统,考证多有创新,利用成效显著。倘能对此丰富实践继续给予理论上的总结,无论对于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学的学科建设,乃至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与天地会罗关于天地会的创立时间、宗旨与创始人的问题,史学界长期存在着争论。由于可靠的史料少而又少,有关史实扑朔迷离,以致台湾学者陆宝千曾经喟叹,这个问题“恐永远无法解决了”①。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革命领袖陶成章写出我国第一部会党史专著《教会源流考》...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东南亚国家使者访洛阳许永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很早以前就已开始。《汉书·地理志》卷28上有一条史料,记载了从中国雷州半岛出发,到达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海上航线。其中所记国名,历经专家考证,迄今仍有意见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位于这条航线上的都...  相似文献   

13.
陆发春 《安徽史学》2003,(6):106-108
在当今史界,有关现代人物研究的章大量引用口述史料或回忆性资料已较普遍,因疏于考证而出现史实失真的现象也不鲜见。本以苏雪林与胡适交往的二则史实考证为例,旨在强调研究使用回忆录性质材料时,应当注意到回忆记忆的准确度。学术研究类的论,更应建立在经过考实后的史料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张越 《史学集刊》2006,(2):73-77
20世纪30年代,经过中国社会史论战而迅速扩大影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着明显的教条化和公式化、轻视史料与考证的缺失。4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纠正,而且还从理论上论述了史料及考证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理论观点与材料方法间的辩证关系,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学术研究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促进闽台成功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9月14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平市社科联、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共同承办的“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成功文化交流”学术年会在闽北中心城市南平隆重举行。来自福建省、市各高等院校、民间社团和新闻、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这一大会。会议共收到相关论文18篇,散文、诗词、民间故事等作品近十篇,书法作品两幅,就郑成功与延平(今南平)、郑成功与闽台文化交流、郑成功与延平条陈、延平条陈与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文化研究等相关问题阐述了各自见解,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73年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了一批汉简,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对西汉的赋税、徭役制度以及荒政的研究弥足珍贵,经过一些专家的释文考证,使我们对简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疑难的问题,而且专家们的解释彼此都有歧异,所以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我也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高黎 《福建文博》2023,(3):52-58
邓会在厦门留下四处摩崖石刻,与明郑历史有重要关联。结合史料分析,邓会所任南明户部主事一职,即郑成功所设六官中的“户官”,同一时期明郑曾出现多位户官并存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邓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这在石刻内容中可以清晰显现。他在与僧侣交往中使用过另一别号“素庵”,反映了他因仕途起伏所引起的思想变化。邓会是明郑时期在厦门任地方官时间最长的一位,加强对邓会在厦门活动的研究,挖掘文物史迹内涵,还原历史真相,对于深化厦门地方史和郑成功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12,(2):15-24,159
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那些出生于1910年代前后、具备扎实的史料考证基础、已经有一定学术地位、正处于学术生命旺盛期的"中生代"史家群体,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势下,经历了从史料考证研究为主到运用唯物史观、融实证研究与理论指导于一炉的研究路向的转化。他们参加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和大规模史料整理工作,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多有新的创获,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中的一员。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得以充实和扩大。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迁居台湾的客家人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将刘国轩及其部属。而影响较大的是台湾南部的“六堆客家”。所谓六堆,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同一语言、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的居住区域,起源于守卫乡土的义兵组织。  相似文献   

20.
钱大昕的历史考证方法缜密精当。“比较法”通过校勘发现问题,再由歧说择优的若干原则判断正误。“求源法”从探求史源入手,一方面据史源以证史料转引之误;一方面藉史源以推断现有史料的可信程度。“钩稽法”讲求由此及彼地追踪史料信息,辨证疑误;或从考求史事发展的源流本末深入系统地阐明史实。“归纳法”则利用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和类比等逻辑形式进行推理考证。钱氏综合利用以上多种方法考史,故能取得较好的考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