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氏宗祠古民居建筑群,距泉州市约20公里,地处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 和其他古民居的热闹与喧哗相比,蔡氏宗祠古民居依然安静,这座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基本处于没有开发状态。到达那里的时候,天空布满低垂的阴云,远远望去,整座古民居就像一座整齐精致的城郭,厝厝相连的闽南建筑所特有的赭红色墙瓦、翘脊飞檐在阴云的映衬下,更显沧桑。  相似文献   

2.
福建福塘村拥有众多保存完整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古民居建筑群,是福建闽南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传统风格,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东和  孟影 《人文地理》2012,27(2):151-155
以古民居的保护为目的,以黄山市古民居保护和旅游利用的旅游业态新模式为关注点,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基于保护和利用两种不同的维度,构建了徽州古民居保护和旅游利用的象限模型,提出了原址保护观光利用、原址保护功能转换利用、异地搬迁观光利用、异地搬迁整合利用等四种模式,并对其基本内涵分别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从原址利用、扩大利用、转换利用、主题利用四个方面,对未来徽州古民居保护和旅游利用的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并希冀对其他类型古民居的保护和旅游利用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区古民居保护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乡村间散布的清代至民国初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代建筑,是否归入文物建筑,又该如何保护,目前社会各界认识不一。本文从民居建筑的现状及当前社会各界的认识,提出应归入文物建筑的范畴。既属文物建筑就应该给予重视和保护。那么如何保护,应遵循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方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应如何处理等问题,笔者根据有关法规提出了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目的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文物建筑的保护能切实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淅川古民居的调查与研究,从地域、空间布局、构造、艺术等不同角度揭示了其在南北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并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40-140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中心东北9公里,始建于元至顺二年,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现存遗存的年代大致为明正统元年至民国时期,面积近160公顷,其中村落居住用地34公顷。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3年始,受地方文物部门之托,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公司在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南方民居代表——安徽省黄田市徽州区呈坎村古建筑群、宣城市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持续开展保护规划、维修设计、修缮施工及展示利用等工作。基于保证民居村落的整体风貌,开展修缮保护和内部改造,丰富文物维修保护理念与模式,培养南方民居保护技师和工匠,推进优秀传统民居村落类文物的展示利用。规划设计阶段,修缮方案考量群众生活,兼顾民居的管理需求、使用功能;展示利用方案综合考量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张磊  王黎囡 《文博》2005,(4):76-80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市区9公里处。现存村落的占地面积近160公顷,其中村落居住用地为34公顷。农业用地126公顷。该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现状遗存的建筑年代约为明正统元年(1436)至民国时期(1949年以前)。  相似文献   

9.
胡鼎生 《丝绸之路》2012,(16):47-49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武威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遗迹,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从谢家园、墨家园、贾坛故居等武威古民居的保护现状入手,描绘并分析古代民居的范式、形制等状况。  相似文献   

10.
古民居是以建筑为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民居、桥梁、寺庙、祠堂和碑廊等建筑形式,它体现了当地人的民俗风情、婚丧嫁娶、民间神话故事、民间工艺制造和谚语歌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传,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然而由于贫困村落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大量古民居消亡、消失,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因此,加快贫困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贫困村落古民居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古民居保护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能促进古民居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初建并无砖石城墙,只有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在原西周夯土城垣的基础上扩建成为砖石城墙。扩建后的城墙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偏东门,周长6162.8米,内为夯土墙,外为砖砌墙体。城墙主体高约10米,底宽上窄,  相似文献   

12.
乔家大院是清代富商大贾乔致庸的宅院,又名“在中堂”,坐落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整座大院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属清、民国时期砖木结构民居建筑。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经两次增修扩建,到民国10年(1921年)最后一次增修工程结束,前后虽历经了两个多世纪,但其建筑风格相互协调,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重视比较晚,保护理念与利用对策存在一些不足,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有效、经济性,关键在于是否能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之间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点,使文化遗产在旅游利用中不仅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的经济功能,还能延续遗产文脉。  相似文献   

14.
资中孔庙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本文总结了孔庙保护的成绩和经验,对文物保护和利用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果莹 《黑龙江史志》2011,(6):23-24,38
<正>中东铁路建筑群,全部分布在黑龙江省海林市的横道镇域内,占地规模200公顷,是19世纪末修筑东清铁路(后改称中东铁路,现称绥满线)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据2005年普查数据,横道镇内仍存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16,(5)
本文通过对安定堡故城实地调查及研究分析,将故城的遗存分为城防体系、道路体系、建筑体系、古树名木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遗存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利用措施,实现对安定堡故城特有的人文历史信息及自然风貌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如何处理好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址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白帝城馆藏文物、文物建筑、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剖析,给出了白帝城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悠久,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极为丰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做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这对于科学研究,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  相似文献   

19.
异地搬迁:古民居保护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民居被“消费”最极端的证据,非“异地搬迁”莫属。这招“乾坤大挪移”本来是一种文物保护的特殊手段,如今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却可以使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犹如长了翅膀,离开血脉相连的故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延续生命。有人说这是古民居的“二次投胎”,也有人说这是古民居被“阴谋拐卖”。离开了古民居先天生长的地方,人们担心:它会不会断了“地气”,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怪胎”?  相似文献   

20.
平遥古城以其厚重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原汁原味的文物遗存,向人们展示着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历史画卷,整座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古朴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