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共租界"界碑旧中国上海的"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各国帝国主义侵略全中国的重要堡垒。上海"公共租界"是美、英帝国主义依据它们用武力强迫当时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建立的美租界和英租界的联合侵华据点。在这个租界区域内,有美、英等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史上,1927年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是一件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件。它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精神,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反帝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而在收回英租界以前,湖北暨武汉地方当局也曾有两次接收外国租界的举措,其性质与结果与前者颇不相同,知之者寥寥而论之者亦少。笔者认为,民国初期武汉地方当局接收德、俄租界与1927  相似文献   

3.
近代的中国是个落后挨打的国家,在鸦片战争后各大通商口岸出现了租界这个特殊的区域,但在上海最为突出,上海租界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发展最为充分的租界之一,甚至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在中国开辟七块租界地,界内土地的租用方式,特别是英国商民如何获得合法的租地权利,是租界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七城市的英租界中有五处实行的是由英国政府与其本国商民订立皇家租契的土地制度,其中天津英租界扩张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租地关系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原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解释框架中,皇家租契订约双方属于协同利益群体,二者间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几乎无法想象。以天津为个案,考察和梳理英租界皇家租契制度的历史脉络和矛盾波折,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近代英国在华租界及其土地制度的深层次特征。  相似文献   

5.
“国中之国”的租界形成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大本营。日本在中国的租界虽然开辟较迟,位置偏僻,但是随着租界区域的扩张,汉口日租界成为日本侵入中国内地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6.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收藏的一张开埠早期上海英租界的地图没有标注绘制时间。一种观点认为,该地图绘制于1846—1847年,另一种认为绘制于1844—1847年。两种观点均属推测。根据地图上的信息,结合当时英租界的测绘情况,可以推出该地图大致绘制于1846年10月1—19日。该地图为目前所见近代上海英租界最早的一幅城市地图,为早期上海英租界城市发展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弥补了《上海道契》记载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1927年1月,在党和刘少奇同志领导的武汉工人一举夺回汉口英租界的胜利鼓舞下,九江工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勇敢地收回了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空前壮举,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对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有现实意义。九江,是江西省北部的门户,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是上接武汉下通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它历史悠久,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正因如此,九江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必争的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海问题"的核心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未来政治地位问题。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何去何从,顿成中外关注的焦点。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和外侨以及其他相关方面首先向英美寻求支持。英、美的反应有明显不同:基于对华新政策和对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判断,英国不愿提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是主张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美国的表现截然不同,从"上海中立化"的建议,到试图通过民间机构介入调查"上海问题",再到最终推动上海工部局采取聘请外部专家调查方案,美国表现出强烈的插手愿望。尽管如此,英美的"上海问题"政策却有一条共同底线,即放弃武力,采取开明的亲善政策。  相似文献   

9.
刘丹  徐明波  蒋雪琴  蒲丹 《沧桑》2014,(5):50-54
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值得肯定和骄傲。收回英租界的过程中,英国自身因素对英租界成功收回客观上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大革命时期,英国由"强硬"变为"怀柔"的对华政策直接影响了英国官员对"一·三惨案"后形势的判断;野心勃勃的英国殖民者不甘心放手交还英租界,也采取了武力威胁的方式企图让国民政府屈服,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英国没有得逞。  相似文献   

10.
刘华明 《史学月刊》1999,(3):118-120
上海原是我国江南滨临东海的一个县城。鸦片战争后,据中英《江宁条约》,1843年辟为商埠。随后,英、法、美等国资本主义势力相继侵入,先后派驻领事,设立租界,并以此为港口同中国通商贸易。自此,上海即陷入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变化,上海地区(包括市区和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10个郊县──笔者加,下同)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具也发生了显著变迁,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性。诚如《上…  相似文献   

11.
陆昆 《民国档案》2022,(1):124-132
卢沟桥事变后,上海局势日益紧张,8月9日"虹桥事件"的发生更使得形势急转直下。英美两国为阻止上海爆发战争,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强调中日均对上海和平负有责任并敦促双方撤军,但未能成功。上海战事于13日爆发后,英美对中国空军轰炸租界提出抗议,但中国方面强调其为抵御外侮,有权进入包括租界在内的全部中国领土作战。面对中国方面捍卫主权的决心,英国意识到日本对上海战事负有主要责任,开始将交涉的重心转向日本方面,并提出了由在沪外国军队保护日本侨民的方案,以换取日本同意从上海撤军。但日本已决心借上海战事扩大对华战争,对此反应冷淡,国内孤立主义情绪强烈的美国亦始终未改变中立态度,并未与英国合作,这一方案最终胎死腹中,上海战事也发展为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12.
正自鸦片战争后,使馆(领馆)、租界等现代条约体系的产物开始逐渐诞生于近代中国。这其中,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然而又总是被忽略的现象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但凡遇到国内动乱,总会发生避难于使馆、租界的事例,可谓连绵不绝,源远流长,趣味横生。不妨来一个简单的梳理。早在1853年9月,上海县城被太平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个来中国开辟租界的是英国人,第一个来汉口开辟租界的也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又霸道又牛气。让中国连续惨败两次的鸦片战争的主角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14.
开栏小语:提到武汉的老里份,就像提到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巷子,它们都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民居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后,长江岸线上建立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目睹租界里的近代化城市风物,以及沿海"得风气之先"的城市新出现的石库门住宅,使得在汉口租界内外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华商们,对这种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趋之若鹜,以至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在民国时期集中了大量的中外报刊、广播电台与通讯社,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日军占领上海后,非常注意控制报刊舆论。当时上海的许多新闻机构都设在英、法租界,日军一时不能进入这里,就胁迫英、法租界当局取缔抗日言论与宣传。1937年11月13日,淞沪抗战刚刚结束,租界当局就发表谈话,警告凡在租界的华文报纸立论要更加慎重,不准有“日寇、汉奸”等字样在报上出现,也不准报纸报道抗战与惩处汉奸的消息。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的当天,租界当局便同意日方在南京路的哈同  相似文献   

16.
60多年前,日军入侵中国,一时间,山河破碎,铁蹄横行。在古都北平陷落、首都南京陷落、化中心上海陷落(仅剩英、法租界的一点小小“孤岛”)、华中和华南重镇武汉、广州也相继陷落的恶劣形势下,在南方的一座小城以风景甲天下闻名的桂林,却出现了化繁盛的景观。这座抗战前仅有7万人的南方小城,竟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一下子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17.
郑连根 《炎黄春秋》2005,(10):66-68
在中国现代史上,“孤岛”是个特定的名词,它指的是从淞沪会战后沦陷(1937年11月12日)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期间的上海租界。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上海已经沦陷于日军之手;另一方面,上海租界地区因受英、美等国家的管辖而不受日军的直接控制。租界像大海中“孤岛”,尽管危机四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爱国人士的避风港,在“孤岛”上,抗日宣传活动还可以有声有色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斗争实践,在对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基础上召开的。会议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这次大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为中国各民族  相似文献   

19.
王谦 《文史月刊》2007,(1):44-48
大革命高潮中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27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在革命阵营尚未分裂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益高涨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帝国主义不得不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陈友仁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收回租界中起了很大作用,被誉为“铁腕外交家”。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中国第四个英租界■文\陆潮洪租界,是殖民政策的产物。它出现在19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通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作为他们的“租界”。在这种所谓“租界”内实行了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