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底 ,湖州发现一枚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天启折三钱。此钱为生坑 ,品相极佳(如图 )。  徐天启为元末起义军徐寿辉所部天启年铸 ,故名。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 ,折三又有篆书钱 ,背皆无文。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边缘和太湖流域 ,地理位置重要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是主要的商业流通城市 ,元末湖州为起义军张士诚部所据。此枚折三徐天启的发现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钱币增添了可贵的实物资料浙江湖州发现徐天启折三钱@刘健平  相似文献   

2.
裕民通宝铜钱.清康熙十三至十五年(1674—1676年),靖南王耿精忠叛据闽中时铸于福州。 今所见裕民通宝,有小平、一分、一钱等数种。小平光背,直径26毫米,穿宽6毫米,重4-4.5克,黄铜质。一分者折二型,权银一分,背穿右署“一分”,直径28毫米,穿宽6毫米,重5.4—6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3.
日本铸的天保通宝,径长49毫米,宽32.5毫米,穿7.5毫米,厚2.6毫米,重14.12克。以其椭圆形的钱形而引人目注。近读《犬鸡随笔》,内载“天保六年,有用唐铜铸当百钱之议。同年夏初,命大江光亨(后藤三右卫门)书其文字。一书天保通宝,使川村其雕之;一书万年通宝,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日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穿径4、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翻阅有关清代福建省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5.
林染 《新疆钱币》2000,(3):42-42
存世的宝伊局咸丰当百大钱,青铜者略多于红铜者。青铜钱中有一种大“当”式,十分少见。如图1,径48.5-49.5毫米,重24.8克,铜色青白,含锡、铅多。此为后期铸品,铜质差,钱径小,较轻薄。宝伊局由于母钱更换频繁,后期铸品钱文已明显走形。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日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  相似文献   

7.
王坤 《钱币博览》2001,(3):28-28
泰和钱是金代铸币,始铸于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有通宝和重宝两种,均以字隽美、铸工精湛而称于世。通宝钱仿瘦金体,笔法骨秀格清,气度非凡,型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重宝钱为玉筋篆,笔法庄重流丽,神韵奇绝,有折三和折十两等。笔藏有一枚泰和通宝钱,轮郭精细匀称,字舒展大气,铜锈古色斑斓。此钱直径28、穿8.5、厚0.8毫米,重5克,为一枚比较标准的折二型钱。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初,笔者在临淮镇淮河边,从一个捞沙船民手里购得一枚“洪武通宝”折五钱。该钱系黄铜,表面呈金黄伴有铁色水坑锈。正面“洪武通宝”四字,背面“浙”字。面文清晰,品相极美,径38毫米,穿1l毫米,厚1.5毫米,重12克。  相似文献   

9.
祭未年初夏,居舍把玩整理心爱的古钱,其中发现一枚吉语祝寿宫钱。此钱直径26.5毫米,穿径4.9毫米,16.3克。钱面铸“一人有庆”,钱背铸“万寿无疆”,但疆字漏去土部。文字为精劲有力的楷体,据有宋人遗风。钱制精美,为红铜质传世品。  相似文献   

1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为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径25.5mm、穿5.5mm、厚1.2mm,重4.76g。面“乾隆通宝”四字对读,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左右满文“宝福”(如图)。  相似文献   

11.
近日见到几枚铸有星纹的北宋钱币,其星纹又圆又大,颇像美人脸上的酒窝,别有风韵。它们是:1、元丰通宝小平,径24、穿7、厚1毫米,重4克。背穿下右角有一巨星(图1);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月,西安出现一批北宋小平、折二铁钱,据说是山西黄河中部柳林地区出土,数量不详。经同好共同清理,计有十一种、四十七个品类,分别介绍如下(见附图及中插)。一、天禧通宝,折二,一种。真宗天禧年间铸。真书旋读,直径2.75,穿径0.8,厚0.23厘米,重8克(图1)。二、天圣元宝,折二,三种。仁宗天圣年间铸。  相似文献   

13.
古钱     
大朝、中统、至元、元贞、大德、至大、大元、皇庆、延祐、至正通、元宝元钱。大朝通宝铸于蒙古未建立元朝以前,径2.3厘米,重3克;又有银钱。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及大元通宝、皇庆元宝、延祐元宝、至正通宝分别铸于元世祖中统(1260—1264年)、至元(1264—1294年)、成宗元贞(1295—1297年)、大德(1297—1307年)、武宗至大(1308—1311年)、仁宗皇庆(1312—1313年)、延祐(1314—1320年)、惠宗至正(1341—1368年)年间。中统钱有篆、真二体钱文;至元、元贞、大德、大元钱均兼用汉文、蒙文(八斯巴文);至正钱背穿上模铸蒙文地支。一般有平钱及折二、折三型钱。平钱径2—2.5厘米,重2.5—3.6克;折二型径2.6—2.8厘米,重6.2—6.3克;折三型径  相似文献   

14.
《历代古钱图说》70页后有大型开元一枚,径约30毫米,标无定价。系张叔驯旧藏,实物早年已带至美国。当时定为建中时赵赞采连州白钢所铸,以一当十。但实际上赵赞仅提出建议,并未正式实施。据张公午先生回忆,此钱水红铜,平夷熟旧,确属真品,因存世仅见一枚,所以被泉币界公认为唐钱中的大珍。但也有人怀疑是南唐所铸。最近在四川发现了第二枚此式开元(插一),重8.6克,铜色水红偏黄,厚向精整,品相极佳。此钱的发现为它的铸时铸地提供了一些依据。按南唐也铸开元通宝,但文字多浅平,此钱字口深峻,风格和南唐开元完全不同,很可能…  相似文献   

15.
古钱     
正隆元宝、大定通宝金代钱。铸于金海陵王正隆(1156—1160年)、世宗大定(1161—1189年)年间,铸造精良。钱径2.5厘米,重分别为3.4、3.5克。大定通宝背有申、酉等字纪年;有折二型传世(图一)。  相似文献   

16.
淳熙通宝背“春十二”铁范铜钱田步迎最近发现一枚淳熙通宝背“春十二”折二铜钱,外观呈铁锈色,比同式铁钱厚重。出于好奇做磁性测试发现不被吸引,便用硬器刮去钱表铁锈,露出黄色,方知为铜质(图一)。此钱直径2.8、穿径0.8、厚0.3厘米、重12.5克,面文...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上海发现康熙通宝金钱一枚。此钱钱径 2 8、穿径 6,厚 0 7-0 9毫米 ,重 5 5克。正面钱文“康熙通宝” ;背面为满文“宝源”钱局名 ,并满布各类戳记 ,其中穿上砸一横置“顺”字 (插四 )。这枚金质康熙通宝钱应为首次发现上海发现康熙通宝金钱@程嘉树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得两枚厌胜钱.二钱皆为银质手工錾刻,钱文一阴一阳.阴刻钱文正面为"同治通宝",背满文"宝源"(图1).此钱外径34,内穿5.5,厚1.5毫米,重12.4克.阳刻钱文正面为"同治国宝",背满文钱局待考(图2).此钱采用减地打洼法刻成,"国宝"二字为简写,外径33,内穿6,厚1.9毫米,重13克.二钱被拾得者磨损,阴文者尤甚.但品相尚好,锈斑仍在,应是银质墓葬钱.  相似文献   

19.
江西发现宋钱新品龙吉昌,王宝珍近年来,江西又发现几枚宋钱新品,介绍如下:一,阔缘大样至道元宝平钱。生坑绿锈,直径2.8,厚0.1厘米,重5克。北宋钱中,自宋元通宝至皇宋通宝,除咸平、祥符有少数大钱外,其余几个年号的大型钱很少发现(图1)二、阔缘篆书天圣元宝。生坑绿锈,背有磨夷。直径2.8,厚0.1厘米,重5克(图2)。三、行书"圣"圣宋元宝小平钱。生坑绿锈,直径2.45,厚0.15厘米,重4.5克。钱文中的"宋、通、宝"三字为篆书,"圣"字为行书(图8)。四、折二隶书双挑"元"靖康元宝。生坑绿锈,直径3.05,厚0.2厘米,重8克。"靖"字立旁首划反点,"元"字第二划双挑(图4)。五、真书折三阔缘背穿上星建炎通宝。两枚,一枚为背穿上左星,一为背穿上右星。生坑绿锈,白铜质。直径一为3.25厘米,一为3.22厘米;厚一为0.16厘米,一为0.15厘米,重均为8克(图5,6)。江西发现宋钱新品@龙吉昌,王宝珍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毫米,圆穿径5.5毫米,厚1.2毫米,重2.95克。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